薩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駐扎廣東番禺的日軍一三〇師團師團長近藤新八拒絕接受。10月17日,他的部隊在大良被中國的六十四軍包圍,雙方對峙良久。到10月下旬,由于中下層官兵已經(jīng)無心戀戰(zhàn),該師團才不得不放下武器,部隊到順德繳械。
盡管接受了投降的命運,但近藤依然在軍中煽動反抗情緒。1946年3月24日,國民黨廣州行轅軍事法庭派出憲兵逮捕了近藤新八,經(jīng)同盟國第70號戰(zhàn)犯審理法庭審判,判處其死刑。1947年10月21日,近藤新八在廣州流水橋刑場被處決。
即便是日本老兵中,對于近藤新八最后的頑抗也頗有微詞,認為他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不過是表象,真正原因在于畏罪——近藤曾長期擔任日軍在奉天和新京的憲兵隊長,大肆搜捕所謂“政治犯”“思想犯”“嫌疑犯”,任意抓捕中國貧民為勞工,在他手中,大批中國人被折磨致死,可稱罪行累累;后來他又作為三十七師團參謀長轉(zhuǎn)到太行山區(qū)和八路軍作戰(zhàn),是“三光”政策最徹底的貫徹者之一,殘酷屠殺非戰(zhàn)斗人員;在廣東駐防期間,他在和中國第七戰(zhàn)區(qū)部隊作戰(zhàn)中多次實施慘無人道的掃蕩作戰(zhàn),僅在潮汕地區(qū)便活埋中國人達5000之多。有如此罪行,近藤怎么能投降,又怎么敢投降?
駐扎在厚木基地的日本海軍第三〇二航空隊司令官小園安名大佐,拒不執(zhí)行投降命令,而且通電關東地區(qū)的日軍部隊,號召“決起”,頑抗到底。
駐扎在厚木的三〇二航空隊,是日軍專門負責迎戰(zhàn)盟軍戰(zhàn)略轟炸的防空部隊,屬日本海軍精銳,曾多次擊落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因此氣焰十分囂張。小園安名是日本海軍兵學校51期畢業(yè)生,是日本海軍宿將,曾指揮并親自參加對中國的空襲武漢作戰(zhàn)。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投降,小園安名立即召集部下,狂呼要投降的命令是假的,號召國民“自由抗戰(zhàn)”,繼續(xù)和盟軍打下去,宣布“三〇二航空隊不投降,此后脫離指揮”,并派出飛機前往關東各地,散布號召與其一起作戰(zhàn)的傳單。
8月16日,日本海軍大臣米內(nèi)光政向小園安名發(fā)出命令,令其放下武器投降,遭到拒絕。日本政府再次派皇族高松宮宣仁親王兩次與其通電話,試圖以天皇的名義壓服小園,但小園依然拒絕奉命,并宣布:“有飛機敢接近厚木基地,哪怕是自己人也會被擊落?!?/p>
8月21日,第三艦隊司令官寺岡謹平親自帶少量憲兵部隊,輕裝趕到厚木。結(jié)果見面之后,寺岡的隨從忽然沖出,按住了小園安名。在小園的呼叫中衛(wèi)兵緊急沖進來,卻發(fā)現(xiàn)寺岡的隨從脫掉外衣,露出了白大褂,而寺岡則一本正經(jīng)地拿出了一則命令公布——并不是逮捕小園的命令,而是小園患了“精神錯亂和霍亂,在高燒和興奮狀態(tài)下已經(jīng)陷入半狂亂狀態(tài)”,所以,小園被送去住院了。
1945年10月,小園安名被日本最后的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后隨局勢的改變逐漸減刑),1960年在鹿兒島死于腦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