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永州市江永縣委黨校 楊美鳳
底線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提高各級黨政干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提出的重要思維方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論武器。底線思維,對于我國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我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皥猿值拙€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p>
中國曾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封建國家,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2000多年的歷史中,小農經濟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一直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主導地位,農業(yè)文明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經濟秩序的主線。直到18世紀,整個中國經濟大多是農業(yè)部門,其他部門或是需要農業(yè)提供原材料,或是處于為農業(yè)部門服務的附屬地位。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經濟史上,最為典型的經濟形式就是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這種經濟形勢下,統(tǒng)治者主要是以孔子的德治思想為基礎強調德政,所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和“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僅如此,為政者還必須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榜樣和模范行為,來影響廣大的百姓。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和社會轉型的加快,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僅用4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300年完成的任務,也就是說西方國家用300年才解決的問題中國在40年時間內解決掉。由于中國的社會轉型具有“時空壓縮”的特點,前現代的、現代的、后現代的社會風險在中國集中出現。美國政治學者亨廷頓在考察世界上數十個國家的現代化歷程后提出了一個重要結論:“現代性孕育著穩(wěn)定,而現代化則滋生動蕩。”中國的現代化歷程是在“時空壓縮”的大背景下推進的,這一現實是中國在過去四十年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只有站在這個高度看待中國的改革開放,立足于這樣的視野來審視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總書記提出的“底線思維”。越是在飛速發(fā)展的大變革時期,個人、組織、政黨和國家越是需要守住底線,筑牢防線。在防止觸發(fā)災難性后果的基礎之上,才能開拓創(chuàng)新。
底線思維是指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它有著深厚的哲學根基,是對世界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與把握的思想方法,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真理性認識與行動規(guī)范的統(tǒng)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中國共產黨則明確將之上升為治國理政的思想方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底線”一詞多次出現,在強調“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全面增強執(zhí)政本領”時,明確將堅持底線思維與堅持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一起,作為黨員干部“增強政治領導本領”,科學制定和堅決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落到實處的重要原則要求。
(一)底線思維蘊含了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中國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矛盾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聯系實質內容和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不斷認識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堅持底線思維,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二)底線思維體現了辯證法量變與質變的原理。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其發(fā)展變化是從潛在變?yōu)楝F實,方向、結果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決于各種條件、因素,因而事物的發(fā)展是一個可能性的集合。這個集合是有邊界的,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底”和“頂”,二者的結合構成了標志著量變到質變的邊界——“度”,如何堅持“底”與到達“頂”,這也就是底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黑格爾揭示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給予明確肯定,并將之運用于資本的研究,認為“不是任何一個貨幣額或價值額都可以轉化為資本。相反地,這種轉化的前提是單個貨幣占有者或商品占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額的貨幣或交換價值。”馬克思的這一論述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底線思維。對于整個世界而言,發(fā)展是其永恒的特點;對于人類社會而言,發(fā)展是合乎目的的自覺追求。發(fā)展之所以可能,內在矛盾是其根本動力所在。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一個事物的質事實上是系統(tǒng)質,系統(tǒng)各要素發(fā)展的不平衡恰恰是系統(tǒng)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之源。但是,這種不平衡必須保持在一定的度內,否則這個系統(tǒng)還沒有等到合乎目的的發(fā)展,自身就會瓦解,導向非目的性的質變?;蛘哒f,事物發(fā)展到新質與否最后取決于非平衡因素中極端的“關鍵少數”。正如木桶原理所啟示的,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取決于最高木塊而取決于最低的木塊。因此保障最低線是保障整體發(fā)展水平的基本前提。否則,即使某些方面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整個系統(tǒng)卻未必得到質的提升,甚至會埋下走向反面的伏筆。
在人類思想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有著底線思維的智慧。2000多年前,孟子在談到人與動物的區(qū)別時說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笨鬃影讶十敵珊饬恳粋€人的唯一標準。該喜歡什么人,討厭什么人都要用仁來丈量。這個“仁”就是善與惡的底線?!熬影菜嘉#紕t有備,有備無患”;“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正是靠著底線的堅持,中華民族雖歷盡苦難,中華文明卻得以延續(xù)。
善于運用底線思維,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結果,科學處理“好”“壞”的辯證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歷來用于處理解決各種問題的思想韜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我們的立場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既要大膽探索、勇于開拓,也要穩(wěn)妥審慎、三思而后行?!碑斍?,中國正在從大國向強國邁進并引發(fā)了國際主要戰(zhàn)略力量對比的新態(tài)勢,國家事業(yè)的各個方面都需要轉型升級并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背景下,底線思維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著眼于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總書記更是在各個方面豐富了底線思維的方法應用。在分析我國經濟形勢時,他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在談科技領域安全時,他指出要解決資源配置重復、科研力量分散、創(chuàng)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問題,加快補短板。在分析我國外部環(huán)境時,他指出要既聚焦重點又統(tǒng)攬全局,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連鎖聯動。在談到全面從嚴治黨時,他肯定了清除黨內存在的嚴重隱患“成效顯著”,更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這些論述,無不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底線思維的深刻認識和精準把握。
底線思維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政治哲學,也蘊含著適用于每個人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對黨員干部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黨員干部必須守住法律的底線??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吧虾枚Y,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即為政者必須認識到道德教化的作用,通過道德教育,使其在改善社會風氣、協(xié)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發(fā)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黨員干部要堅守思想理論底線。一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二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條基本路線是我們黨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才確定下來的,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之下,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必須統(tǒng)一到黨的基本路線上來,齊心協(xié)力為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而奮斗。三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認同黨的指導思想。我們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的政黨。我們黨之所以充滿了戰(zhàn)斗力,能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中取得偉大的成就,關鍵在于指導思想明確,而且全黨思想高度統(tǒng)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黨上下必須把思想統(tǒng)一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重視黨的思想建設,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是我們黨能夠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不斷提高戰(zhàn)斗力的重要保證和基本經驗。
(三)黨員中的領導干部必須堅守“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底線。在1956年黨的八大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边@樣的社會才能保持正常有序運轉。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也是為了發(fā)揮人民作為國家主人的主體性地位,進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守住“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底線,才能在權力觀、政績觀上不犯錯誤,用好手中的權力,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政績。
回顧過去40年來的發(fā)展經歷,在這樣的情況下,清醒認識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凡事從務實做起,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各種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諸多民生難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fā)展理念如何落到實處迫在眉睫。直面挑戰(zhàn),需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也需要管控風險、防守底線的智慧。只要我們能守住底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能堅持和發(fā)展下去,“中國號”這艘巨輪就能遠航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