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山水畫作為歷代山水畫中的一座頂峰,其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筆者通過對北宋與南宋時期的個別代表畫家的山水畫進行簡要剖析,從歷史的角度和美學觀淺談他們在山水畫中創(chuàng)造的意境。
關(guān)鍵詞:北宋;南宋;山水畫;意境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6-0034-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26
一、宋代山水畫的歷史背景
后周時期,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因為害怕出現(xiàn)晚唐時期的宦官專權(quán)的亂政現(xiàn)象,所以采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quán),剝奪武帥兵權(quán)。也正是這個時候,宋朝出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商品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高度繁榮的時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北方人的南遷也促使南方人口的增加,城市發(fā)展日益活躍,市場上對書畫的需求量也就隨之增大,山水畫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宋朝時期,宋明理學興起,儒學復(fù)興,政治開明。但也正因為宋人重文不重武,導致刀馬兵戎戰(zhàn)場屢屢失敗,國土越來越小,最終覆滅。南宋時期,國家腐敗,大批文人墨客憂心國家滅亡,如履針氈卻又無能為力,有些人選擇隱逸山林,有些選擇殉國,有些無奈下選擇了投入元人麾下。所以,南宋山水畫未多見有“外師造化”,如馬、夏之畫,迥異于真山真水,其多表現(xiàn)為一種情緒,如是而已。
二、宋人筆下的“意境”
(一)北宋山水畫中的高闊雄渾
北宋山水畫以李成、范寬、郭熙為例,縱觀他們的山水畫,在意境的表達上都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峰巒深厚之感,范寬畫意,氣勢雄渾、意境幽遠。《圖畫見聞志》謂之“峰巒渾厚,勢壯雄強,槍筆俱均,人屋皆質(zhì)者,范氏之作也”①,李成祖上是唐代宗室,因戰(zhàn)亂原遷至山東。其地勢不同于秦川山脈,那里平原千里,林木成蔭,地勢平緩多有丘陵起伏,故觀李畫,奇木嶙峋、木石瘦硬,畫境森幽,加之筆法剛勁,給人以清剛、淡雅的美感。范寬終年隱于終南山,每日飽游山林之境,似得仙人傳教,其畫如高山墜石,氣勢恢宏,用筆遒勁,線如鐵條,皴如鐵釘,用墨反復(fù)皴染,蒼蒼茫茫,八百里秦川,咫尺千里。觀范寬《溪山行旅圖》,高山仰止,望峰息心;樓閣之上,懸泉瀑布,畫面中段煙霧叢生,似相距千里卻又近在咫尺;觀其《雪景寒林圖》,雖無雪花落幕,卻寒風蕭瑟,山澗幽谷,萬籟俱靜,天空層層渲染,夾墨以襯蕭疏荒誕,筆墨法度嚴謹,墨法精純。觀郭熙《早春圖》、《幽谷圖》、《窼石平遠圖》,其畫境森幽,有平遠靜謐之感,煙霧繚繞,遠景山巒若隱若現(xiàn),似在佳境。三人畫風各有不同,筆墨也都具有個人鮮明的獨特風格,但是他們在“意境”的表達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受宋明理學的影響,他們對客觀物象的表達呈現(xiàn)出極強的邏輯性、寫實性,他們將自主的觀念注入到畫面里,表現(xiàn)超脫世外的格物精神,以此描繪自身想要達到的超凡脫俗的境界,陳傳席先生說“山水畫是精神的食量,更是精神的產(chǎn)品”②在他們的畫中,可以看到不少亭臺樓閣,房屋廟宇,置于山谷之間,山峰之上,“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遠離社會的喧囂,置自身于山林幽谷,登仙人廟堂。
(二)南宋山水畫中的精致簡雅
南宋山水畫,這里以李唐、馬遠、夏圭為例??v觀這一時期山水畫的發(fā)展,可以看出整個南宋山水畫幾乎出自李唐一脈,無論風格、筆法,后人畫作中都能窺其身影。不同于北宋山水畫,南宋畫家多作小景山水,劉松年有《四景山水圖》,馬遠有《水圖》,夏圭有《西湖柳艇圖》等,其畫幅不大,卻精致簡雅。觀馬遠《寒江獨釣圖》,畫中一老翁獨坐船頭垂釣,水面微微泛起漣漪,周圍空曠廣闊,不知煙云深處是何,意境幽遠,好像寧靜中在等待魚兒上鉤,細節(jié)之處,筆筆精微,嘆為觀止。他們所造意境是空濛澄澈、幽深意遠,方寸之間,以小襯大。與元畫有不同,元人多寫意,多抒情,而南宋畫家因為國勢阽危,由于南宋的政治基礎(chǔ),南宋并沒有多少士人,他們作畫不像元人整日可以閑情逸致、高談闊論,南宋偏安一隅,戰(zhàn)事不斷,多數(shù)人奔走于呼號,南宋王朝的腐朽,更加加速了其沒落坍塌,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家們在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xiàn)的杞人憂天、荒誕靜謐的空間,同時在藝術(shù)上表達出他們焦躁不安的情緒和剛正不折的精神之外化。
三、結(jié)論
宋人作畫,雖然心有所思,身居陋室,但是寄情山水,澄懷味象,魂于畫中的意而神游方外,正所謂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故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鑒者又當以此意窮之,此之謂不失其本意③”。山川林木之無際,煙波浩渺之廣闊,窮極千里,不能任意隨游四方,作畫以創(chuàng)造意境,渴慕林泉,尚是如此。無論是北宋山水畫中的高闊雄渾還是南宋山水畫中的精致簡雅,畫家落筆鏗鏘有力,積點成線,一遍遍的皴染,加之他們將家國情懷以及對世事的態(tài)度轉(zhuǎn)化為精神寄托,有了精神,畫中固然生魂,造就了宋畫中無與倫比的意境和自然美學,觀者亦感同身受,時隔千年依舊能夠“對話古人”,這便是宋畫的魅力所在,因此流傳亙古,傳承至今。
注釋:
①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1.
②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
③魯博林.林泉高致[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謝晉(1993-),男,漢族,四川南充人,西安美術(shù)學院中國畫系16級畢業(yè)研究生,中國畫專業(yè),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