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劉傳勤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自國務院于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全民健身活動逐漸被提上了日程,之后相繼頒布了首部《體育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等相關文件,體育運動及全民健康成為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全民健身活動內容、形式廣泛且不受固定約束,對增強全民身心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居民自發(fā)地加入到全民健身隊伍中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武術在全民健身中不僅起到了一定的健身功效,而且傳承了我國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弘揚了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
為更好的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全面提升國民體質,我國在1995年制定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綱要中闡述了我國群眾體育及國民體質面臨的嚴峻的形式,并致力于全面地提升我國國民體質,實現社會、經濟、體育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對象是以兒童和青少年為重點的全國人民,鼓勵年齡階層、職業(yè)階層、體質階層等不同程度的全國人民開展適合自己的,有特色的體育健身活動,以提高自身的體質及體育運動水平。同年頒布的《體育法》中也強調體育工作的開展要堅持以全民健身為基礎,扶持民族傳統(tǒng)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民族體育項目人才,傳承民族體育文化。2009年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更加完善了全民健身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我國的“全民健身體系”已初步建成。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作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將致力于建成合理、完善、齊全的健身休閑產業(yè)經濟發(fā)展作為目標,強調健身休閑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發(fā)展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加強全民健身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全民健身的休閑環(huán)境。2016年6月,《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發(fā)布預示著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在《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將扶持推廣武術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傳承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主要任務。同年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標志著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逐漸完善。2017年,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強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提示我們,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武術是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武術在我國歷史發(fā)展的數千年中,經過了多次的沖撞與融合,進行了傳承與創(chuàng)新,武術的種類繁多,表現形態(tài)各異。國內外家喻戶曉的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眾多種類的一種,還有長拳、查拳等常見拳種,地躺拳、螳螂拳等傳統(tǒng)拳種,刀、槍、劍、棍等器械套路,散打等競技種類,八段錦、五禽戲等養(yǎng)生種類。武術套路、競技、養(yǎng)生三個不同的層面的武術,可以適用不同體質的人群,滿足較大范圍受眾的不同健身需求。而且武術習練的限制性較小,對于場地、空間、服裝、道具等沒有特殊的要求,是最適宜大眾健身的體育活動之一。武術不僅是一種體育活動項目,它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中國武術充斥著中華民族濃厚的歷史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淀,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在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逐漸發(fā)展起來。傳統(tǒng)武術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民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集合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文化自信的今天,在大力發(fā)展武術技能的同時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進行傳承,在全民健身提高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進行文化滲透,提高國民對武術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國民的民族認同感。武術有著種類的多樣性,受眾的廣泛性,獨特的文化性以及限制性小等特點。
全民健身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國民體質。武術的本質作用就是強身健體,防御敵人的進攻。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健身手段,長期鍛煉對提升國民體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身體素質方面來看,武術可以增強國民骨骼的強韌程度,提高國民的力量、柔韌、平衡、靈敏等素質水平。從身體形態(tài)方面來看,武術要求“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這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禮儀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可以有效的改善圓肩、駝背、松垮等身體形態(tài)問題。從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方面來看,由于武術是一項內外兼修的體育運動項目,要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意念伴隨著呼吸,呼吸配合著動作,在練習動作技能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習練者的心肺功能。從培養(yǎng)國民品質、意志力等方面來看,武術鍛煉想要達到一定的效果需要進行長期不間斷的鍛煉,在堅持進行鍛煉的過程中難免出現遇到困難、吃些苦頭、感覺枯燥等問題,在教練的指導以及練習同伴的陪同鼓勵下,習練者能夠及時的發(fā)現問題,自主的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吃苦耐勞,忍受枯燥繼續(xù)練習并在枯燥的練習中找尋到自己的樂趣,那么習練者就已經養(yǎng)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磨煉并提升了自身的意志力。武術在強身健體、改善身體形態(tài)、磨煉品質意志力等方面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武術一般分為武術套路、競技武術、養(yǎng)生導引術三個方面。在中國國民全民健身中傳播程度及習練者較為廣泛的主要是武術套路及氣功養(yǎng)生導引術。武術套路包含的內容繁多,常見的武術套路種類有長拳、南拳、太極拳(太極拳又有著陳、楊、吳、武、孫等派別)、刀術、劍術、槍術、棍術等;傳統(tǒng)項目種類有形意拳、八卦拳、八極拳、劈掛拳、翻子拳、通背拳、地趟拳、象形拳、查拳、花拳、紅拳、洪拳、詠春拳、醉拳、螳螂拳、猴拳、炮拳、少林拳、等拳種以及其他較為少見的單器械、雙器械、軟器械等。武術套路的每項種類中又包含著眾多不同階段不同組合的練習套路。導引養(yǎng)生術現在為大眾比較熟悉的,包括有些體育院校(系)進行普遍教學的有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等。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國民大眾經常選擇進行鍛煉的有太極拳(大多習練楊氏、陳氏太極拳以及相關的太極扇、太極劍等器械練習)、導引養(yǎng)生術,少數武術愛好者群體在常見武術套路的基礎上還會進行一定的傳統(tǒng)項目的習練與交流。
武術內容種類繁多,其習練方法及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單人練習、雙人練習及多人練習。以三才劍、女子防身術(段位制)、八式拳為例。三才劍整套分為兩段,加上起勢,收勢共85個圖示招式,第一段的動作招式與第二段的動作招式互為攻防對招,既可以一人單練整套套路,又可以雙人進行對練。女子防身術(段位制)每套整套同樣分為兩段,每套動作招式、數量不同,同樣第一段的動作招式與第二段的動作招式互為攻防對招,既可以一人單練整套套路,又可以雙人對練。八式拳可由四人按照順序分別面向四個方向站在四個角上進行習練,練完一套剛好四個方位走完一周。兩人對練、多人練習的不同方式不僅加深了練習者對練習套路動作本身的認識,也對動作與動作之間的攻防含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應用,還增加了練習武術套路時的趣味性,降低了練習者的枯燥感。
中國武術充斥著中華民族濃厚的歷史文化。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通過上千年的積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致力于實現“中國夢”的當代中國發(fā)展中,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播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文化與他者文化的交流、對話的能力來自本土文化的堅固,而不至于流于他者文化的傳聲筒,站在更高的視角關照傳統(tǒng)文化,才能理解對即將瀕危的傳統(tǒng)文化的焦慮。在當下已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武術文化更是一枝獨秀地。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武術不僅是一種體育活動,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武術文化集合了中華文化哲學中的精華,既講究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講究動作、意念的配合與和諧,也講究良好的武德、武禮的體現與傳承。武術在教學、習練、競賽等過程中, 都嚴格要求習練者崇尚武德武禮, 使習練者的文明素養(yǎng)在無形中得以提升。通過教學、鍛煉以及競賽等活動, 激揚習練者奮發(fā)向上的豪情, 了解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涵, 弘揚民族精神, 增強愛祖國與愛民族的信念, 從而大大拓展了武術全民健身的功能。
武術項目雖然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有著極大的可行性,但在現階段全民健身中武術項目的開展仍然存在者一些問題。
國民對于武術的認識與理解僅存在于潛意識里對武術表面的理解,知道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技術,但對于武術中真正的技術內容及其蘊含的武術文化知之者甚少,甚至一些練武術的孩子以及送孩子去練武術的家長對武術的了解程度都極其有限。國民對武術的低了解程度大大限制了武術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的發(fā)展。
武術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在現階段的武術全民健身運動中,武術的表現形式大多只有兩種,一種是個人練習個人的,一種是所有人一起進行同一項目的練習,在整個練習過程中缺乏與同伴之間的交流,表現形式單一,不足以引起他人的興趣。
在居民全民健身活動中,缺乏專業(yè)的武術技術指導人才,大批的習練者或者是根據現有的習練者依葫蘆畫瓢,或者是在網上尋找視頻自學,這樣練出來的動作既缺乏正確性也有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武術是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一項重要運動項目,是黨和國家大力提倡發(fā)展傳承的民族特色體育項目。武術經過中華民族歷史變遷多年錘煉,其內容形式多樣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局限性小、富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等特點。經過武術長期堅持的鍛煉,可以增強習練者的身體素質,改善習練者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習練者的心肺功能,培養(yǎng)習練者良好的意志品質。通過對武術文化的了解與理解,進一步了解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涵,弘揚民族精神,堅定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信念。武術的傳承是一項長遠的任務,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要不斷的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開展并傳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