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輝 嚴婷婷 沈 潔 葉 俏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1]。研究顯示,在疾病進展中,調節(jié)性T 細胞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免疫反應過程中,調節(jié)性B 細胞(Breg)具有重要作用,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的表達率與類風濕性疾病患者的活動度呈現(xiàn)顯著相關性,CD20+B 細胞、CD5+B 細胞在機體的免疫調節(jié)以及免疫耐受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3]。通過對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表達率的分析,對于臨床治療方向的調整具有重要價值[4]。本研究探討RA 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的表達及其與疾病進展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19 年4 月浙江省嘉興市第二醫(yī)院診斷的RA 患者120 例為觀察組,其中男66 例,女54 例,年齡55~65 歲,病程(37.26±11.26)個月;依據(jù)美國風濕病學會確定的關節(jié)功能分類標準[5],疾病嚴重程度分級:Ⅰ級患者67例,Ⅱ級患者53 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20 名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倫理要求。
1.2 觀察組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學會(ACR)[5]RA 診斷標準;(2)近3 個月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2)嚴重心臟、肝臟、腎臟疾病患者;(3)傳染性疾病患者;(4)孕婦或哺乳期患者。
2.1 淋巴細胞的分離 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采集靜脈血4mL 置于Na2-EDTA 抗凝管中,將3mL Ficoll-Hypaque 淋巴細胞分離液與血液樣本充分混勻后,在4℃環(huán)境下對以上樣本進行離心,2000r/min 離心20min 后,樣本分為3 層面,上層和中層之間有白霧狀的帶狀平面,為單核細胞以及淋巴細胞。使用移液管抽取以上云霧層,置于另外一個潔凈離心管中,使用5 倍以上的hank 液體進行洗滌,混勻,在4℃環(huán)境下對以上樣本進行離心,1500r/min,離心半徑為20cm,離心15min 后,棄去上清液再次洗滌,再次棄去上清液,加入10%的小牛血清,重懸細胞,在4℃環(huán)境下進行保存。
2.2 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 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檢測 使用流式細胞儀(貝克曼CytoFLEX 儀器,hank 液由上海羅氏提供)對上述樣本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進行檢測。分別對觀察組以及對照組研究對象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分析患者的嚴重程度與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 胞、CD20+B 細 胞、CD5+B 細胞水平的相關性。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分析,以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
3.2 兩組研究對象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CD5+B 細胞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研究對象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
注:觀察組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
3.3 不同嚴重程度RA 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 Ⅰ級RA 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細胞比例顯著高于Ⅱ級患者,CD5+B 細胞比例顯著低于Ⅱ級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嚴重程度RA 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
表3 不同嚴重程度RA 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水平比較(%,)
注:RA 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
3.4 相關性分析 RA 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分級與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r=-0.542,P=0.000)、CD20+B 細胞的(r=-0.459,P=0.000)比例呈負相關,與CD5+B 細胞(r=-0.380,P=0.000)比例現(xiàn)正相關。
RA 是多以對稱性以及多關節(jié)慢性炎癥反應為主的全身性免疫疾病[6],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RA 發(fā)病主要與機體免疫活性細胞及抗原提呈細胞的異常性活動相關[7]。在對免疫調節(jié)機制的分析中,B 淋巴細胞主要通過對白介素10 以及腫瘤壞死因子的抑制性表達,進而對機體免疫平衡以及免疫耐受進行調節(jié)[8]。對病程在5 年以下RA 患者的研究顯示,通過激素治療,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水平顯著升高,且與疾病活動度以及抗環(huán)胍氨酸抗體呈現(xiàn)負相關[9]。有研究指出,CD19+CD24 hiCD38hi Breg 細胞是重要的白介素10 前體細胞[10];吳桂英和李鴻斌[11]研究顯示,健康組CD19+CD24hi CD38hi Breg 細胞水平顯著高于RA 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一致。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CD20+B 細胞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且隨著患者疾病進展,CD20+B 細胞水平顯著下降(P<0.05)。CD20 是B 細胞的特異性抗原,外周血中CD20 表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細胞的水平,當B 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后,患者B 細胞的CD20 表達基本消失,在CD20 消失過程中,大量的炎性介質分泌,造成臨床癥狀的產生[12]。同時,CD20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跨膜鈣離子通道對B 細胞信號的轉導進行活化,進而對機體免疫功能進行調節(jié)[13]。王鑫[14]研究顯示,CD20+B 細胞水平的下降以及凋亡,參與了RA 患者的疾病進展,與本研究相互印證。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CD5+B 細胞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Ⅰ級RA 患者的CD5+B 細胞比例顯著低于Ⅱ級患者(P<0.05)。艾汐汐[15]研究顯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CD5+B 細胞比例顯著升高,與本研究一致。認為可通過患者淋巴細胞水平對其免疫狀態(tài)進行分析,對患者疾病進展進行預測。本研究相關性分析顯示,RA 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分級與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r=-0.542)、CD20+B 細胞的(r=-0.459)比例呈現(xiàn)負相關,與CD5+B 細胞(r=-0.380)比例呈現(xiàn)正相關。
綜上所述,CD19+CD24hiCD38hi Breg 細胞、CD20+B 細胞、CD5+B 細胞表達情況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及其基本分級相關性顯著,可作為患者疾病進展的預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