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藝婷
摘 ?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是兒童有效的學習方式,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作用至關重要,在自由自主,富有情境氛圍的戶外環(huán)境中,關注兒童游戲的狀態(tài),在戶外自主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合理的幫助和支持,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兒童語言、交往、動作、情緒、創(chuàng)作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戶外自主游戲;教師支持
一、戶外自主游戲對兒童的學習經驗的影響
(一)與環(huán)境鏈接,獲得學習
充分利用幼兒園的戶外空間環(huán)境,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在游戲中幼兒與環(huán)境產生鏈接,遷移經驗,獲得學習。戶外空間所帶來的自由、愜意、隨性,彌補了兒童在室內活動的有限性缺點。例如:在本園課室門前的榕樹下,這里有草地、藤蔓棚、搖搖椅、黃蠟石、沙堆,這些事物構成了一幅充滿童話色彩的環(huán)境。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再投放適合孩子游戲的低結構材料,孩子在這里可以發(fā)生各種游戲行為,里面有角色扮演、建構行為、美術創(chuàng)作等等,在游戲中他們有更多與同伴互動的機會,當遇到問題時,會以開放、自由的方式,嘗試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幼兒從中獲得語言發(fā)展、建構經驗、手工創(chuàng)作等多種關鍵經驗。
(二)經驗遷移,解決問題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兒童可以更好地親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美好,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不斷發(fā)展。在戶外環(huán)境中,經常會聽到孩子的各種發(fā)現:老師,你看我用木板搭到涵洞上面,用大石頭夾住,固定下來就做出一邊滑滑梯了。在楊桃樹下、蓮霧樹下撿到了風吹落下來的果子,孩子如同拾獲珍寶,他們把果子切開加上水,就做出了一杯美味的果汁了。在戶外自主游戲中,隨時會有這些突如其來的發(fā)現,產生興趣,激發(fā)游戲行為,依所在的空間環(huán)境特性進行探索發(fā)現。例如:幼兒園榕樹的形態(tài)特點,孩子們運用各種木板、木凳,繩子通過商量和不斷嘗試組合,變成他們的“小熊的家”“穿過小熊家的高架橋”,用手推動小車穿越橋梁,產生無窮的樂趣。材料組合一起穩(wěn)固嗎?高架橋為什么總是容易坍塌?在觀察——思考——討論——嘗試——再嘗試的一系列過程中,孩子不斷嘗試調整材料,增強作品的穩(wěn)固性,從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游戲的遞進,經驗不斷遷移,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二、戶外自主游戲教師支持的相關策略
(一)材料投放,關注心理需求
在游戲前,根據本班孩子年齡特點,結合孩子近期感興趣話題,和孩子商量并收集多種自然、環(huán)保的低結構材料。孩子投入游戲后,老師要讓孩子自由選擇、自由探索材料。游戲中,認真觀察孩子的游戲行為,結合天氣,季節(jié)等自然因素,隨時鼓勵孩子發(fā)現身邊可利用的材料,如:幼兒園果樹下掉落的小楊桃、荔枝、龍眼、花瓣。阿姨修剪樹木,剪下的樹枝、藤蔓等。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新發(fā)現,隨時會變成孩子有趣的探究或作品。游戲后,根據孩子戶外游戲的興趣點和心理需要,老師幫助幼兒提煉,拓展孩子的思維,把有價值的游戲學習故事進行深化,和孩子探討并調整游戲的空間和材料。如中班的戶外自主美術區(qū)游戲《照顧生病的小熊》,游戲中老師跟萌萌談話了解到,萌萌對繪本活動“小熊生病了”故事特別感興趣,通過她的想象,她把小熊生病了的故事再現在自己的游戲當中,通過在游戲里布置場景,給小熊配各種治療病的“藥水”,游戲中與同伴分角色扮演小熊、小兔等,讓整個游戲充滿童趣。老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在戶外游戲區(qū)提供更多裝飾性的材料,有利于孩子玩角色游戲,并且關注孩子們是如何使用,讓孩子再次投入游戲時,可以和同伴一起利用各種材料,把這里布置成為他們心目中想象到的故事場景,滿足他們對繪本故事角色扮演的愿望。
(二)適時介入,推動經驗發(fā)展
老師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分析孩子是否每次游戲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是否有更多的探索?還是只是經驗的重復?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幫助兒童拓展思維,適時介入,推動游戲的發(fā)展,增強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例如:第二次、第三次來到戶外自主游戲,萌萌還是繼續(xù)依照原繪本情節(jié)玩起故事里面的情節(jié),游戲依然是圍繞給小熊喂藥的故事情節(jié)片段扮演和交談,老師發(fā)現孩子的游戲只是上一次的重復,并沒有其他的學習和拓展。于是,老師以參與游戲角色為由,主動介入,以啟發(fā)性的語言與幼兒交談,“小熊有好朋友嗎?他有鄰居嗎?他一個人生活在森林里孤單嗎?”從互動中孩子們萌發(fā)了要讓小動物和小熊做鄰居,給小動物蓋房子的想法,為實現孩子的想法,孩子們和老師一起找來樹枝、木頭、小凳子等材料,通過拼拼擺擺,很快拼出了一張大的桌子。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同時激發(fā)出孩子更多的創(chuàng)作,芊芊想到了用木片疊成一層層,在里面夾著樹葉做成了好吃的漢堡,擺在這張大桌子上。瑤瑤和陽陽用蘆葦草排成一排,捆綁在架子上做成了一屋頂架起在,這樣子下雨翻風桌子不會淋濕,小動物也不會淋雨感冒。這次圍繞著《照顧生病的小熊》話題,又延伸出做桌子、床等建構玩具,還做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手工制作,游戲不會因同一個話題枯燥,而是越來越有趣了。
(三)游戲評價,豐富整合經驗
孩子在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看到孩子體現出來的良好品質,同時也能發(fā)現游戲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老師可以通過回放孩子活動過程的視頻照片,欣賞孩子游戲過程的作品,從兒童的視角,用有針對性的、多種表現的評價方式評價,從而激勵孩子更深入的游戲行為,通過評價,推動幼兒的思維發(fā)展,為孩子的需求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照顧生病的小熊》游戲中可以看到萌萌是一位懂得關心他人的孩子。她把媽媽生病自己在家照顧媽媽的情景色表現在《照顧生病的小熊》游戲當中,她的這種關心他人的行為互動推進了游戲的進展,教師觀察到幼兒的良好品質,通過評價,增加隱性的幫助,為后來的游戲“幸福的房子”這方面產生游戲計劃和設想,孩子們不僅體驗到了戶外自主游戲帶來的愉悅感,還讓幼兒持續(xù)獲得學習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但詩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休息區(qū)創(chuàng)設的實踐探究[J].北極光,2020(01):191-1.
[2]柳世平.幼兒園大班自主游戲中低結構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04):63-66.
[3]王紅.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有效指導研究[J].華夏教師,2019(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