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偲澄
摘 要 如今漢語學習趨于熱潮,對外漢語學習類APP市場需求量大。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手機APP漸漸成為對外漢語學習的重要媒介。然而,漢語學習者對漢語學習類APP的了解程度不高,且了解渠道單一,現有的漢語學習類APP也存在著發(fā)音、例句不準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市場現有的對外漢語學習類APP進行分類,實施問卷調查研究漢語學習中對外漢語學習類APP的使用現狀,最終從受眾需求角度出發(fā)對軟件設計開發(fā)方面提出應用構想和使用建議。
關鍵詞 智能化學習;對外漢語學習類APP;受眾需求;優(yōu)化建議
1緒論
1.1 研究內容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廣大國際留學生展開了調查,結合對有關英語學習類APP使用情況的調查,進行對比分析,得出關于對外漢語學習類APP軟件的使用需求和設計開發(fā)建議。通過分析研究幾種不同類型的漢語學習類APP,分析其設計理念,總結出該類APP所缺少的而又在漢語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內容,找到市場的空白點,為所要設計的綜合型漢語學習APP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做鋪墊[1]。
1.2 研究目的
(1)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對外漢語學習類APP,了解目前該類APP軟件的資源使用情況。
(2)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漢語學習者對漢語學習類APP的使用反饋,了解其對該類APP的使用需求。
(3)對比分析對外漢語學習類APP和英語學習類APP,通過對比分析目前對外漢語學習類APP在功能、內容和設計等方面的不足,從受眾需求角度出發(fā),為對外漢語學習類APP提供設計開發(fā)建議。
1.3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等為搜索平臺,通過搜索“漢語學習類APP”“學習類APP”等關鍵詞,搜集整理相關文獻獲得有關智能移動手機語言學習類APP方面的研究成果。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樣本,對語言類學習APP軟件的適用性、學習者的需求等問題進行調查,根據問卷數據獲知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APP使用情況和相關需求,并對調查結果進行歸類和整理[2]。
1.4 研究意義
本研究針對對外漢語學習類APP需求現狀進行調查和研究,對于推進漢語學習類APP優(yōu)化升級、幫助來自不同語言體系國家的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漢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探求對外漢語學習類APP與漢語學習者需求的契合度,深入挖掘現有的漢語學習APP的弊端和不足,從而設計一款綜合型漢語學習APP,為對外漢語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本項目通過調查現存的漢語學習類APP的實際使用情況以及漢語學習者的實際學習需要,探尋一種全方位滿足不同水平漢語學習者各種需求的APP設計方案,幫助漢語學習類APP更好地推廣到全球范圍內,增強國際影響力。
1.5 研究現狀
如今,學習類手機APP已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國外對學習類手機軟件的研究趨于火熱。國外的智能化移動學習研究充分利用大中型企業(yè)發(fā)起遠程教育資源和APP軟件開發(fā)。我國建立了一個可以為學習者和教師提供科研和教學的信息服務平臺,同時建立一個為學習者提供各種教學資源,幫助學習者發(fā)展其個性化的手機移動體系。目前國內對于學習類APP的研究不計其數,發(fā)展迅速,漢語學習類APP的相關研究也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漸漸引起研究者的注意[3]。
2常用漢語學習類APP的特征分析
(1)Pleco是由美國公司開發(fā)的一款專門為母語為非漢語學習者設計的英漢互譯詞典。它涵蓋了廣泛的內容,有著龐大的詞匯量和精準的釋義,使用方式也十分便捷,深受廣大留學生的喜愛。Pleco 的界面十分簡潔,并且可以同時刺激視聽雙重感官,詞語和例句都可以播放示范音頻。同時,Pleco有很強的保存信息能力,使用者通過該APP查詢過的詞,系統(tǒng)都會自動保存在歷史記錄里。不過Pleco有些功能仍存在不足之處。它的語言僅僅限制于英漢互譯,無法滿足以其他語種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的使用需求;需要付費的功能較多[4]。
(2)有道詞典是網易旗下有道公司出品的漢語、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等多種語言免費翻譯軟件。它的諸多功能例如拍照翻譯、在線翻譯、語音翻譯、離線詞典等功能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愛。與Pleco相比,有道詞典擁有更大的詞匯量,APP內置了超過65萬條英漢詞匯,超過59萬條漢英翻譯詞匯,還收錄了諸多權威的翻譯詞典,滿足了用戶的查詞翻譯基本需求。該軟件還具備用戶大數據分析功能,根據用戶的查詞類型、所瀏覽的推文種類等,對用戶進行分析區(qū)別,從而向不同類型的用戶推送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但有道詞典仍存在不足,它在離線的環(huán)境下使用必須提前下載好詞匯包,且不能展示例句、網絡釋義等[5]。
3對外漢語學習類APP使用情況調查結果分析
3.1 調查背景
通過對市面已有的漢語學習類 APP 的分析發(fā)現,其內容覆蓋面越來越廣,各項功能對漢語學習的幫助也越來越大。為了對現實中漢語學習類 APP 使用情況進一步了解,筆者實施了問卷調查[6]。
3.1 調查結果
(1)學習漢語的途徑
(2)漢語學習類手機APP使用頻率
(3)正在使用的漢語學習類APP的缺點
(4)希望漢語學習類APP加入的元素
3.2 調查結果分析
(1)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的主要途徑是通過上課,但相較于紙質書,漢語學習類APP的普及率相對較高。其中74%的留學生經常使用漢語學習類APP,偶爾使用的占26%,而基本不用的微乎其微[7]。
(2)漢語學習類APP對漢語學習者的幫助很大,特別是在字詞翻譯準確度、內容豐富程度、發(fā)音標準和界面設計等方面都受到了許多漢語學者的好評。但功能過多的APP會對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產生干擾,這對后續(xù)的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一些漢語學習類APP缺少寫作和語法的教學,導致了漢語學習者知識獲取的不全面性[8]。
(3)多數漢語學習者傾向于APP里加入更多的例句和日常交際用語,也有部分學習者希望加入文化習慣、俗語、水平分級等元素,但只有少部分人對網絡用語比較感興趣。
4對外漢語學習類APP設計開發(fā)建議
一款面向市場的APP首先應該滿足功能需求,進而人們才會去關注其外觀上的美感,但我們也不排除少部分在界面視覺效果上很挑剔的客戶。視覺上的優(yōu)化應建立在可用的功能前提下。目前,市面上的漢語學習類APP多以入門漢語為教學內容,偏重于詞匯、語音的機械記憶練習,缺乏符合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連續(xù)性教學。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漢語學習者希望APP能夠提供于教學配套的、更為詳細的指導,而目前缺少以教材為基礎,系統(tǒng)設計內容的APP來滿足學生的這一類需求。在APP所要加入的元素方面,例句應提供風度的語法知識和文化信息,要對字詞的隱性信息進行說明。從目前的手機詞典來看,特別是Pleco和Naver詞典,例句均是獨立顯示的,也沒有使用語境和使用對象的說明,學習者大多認為例句不夠實用。同時,學習者希望給詞語搭配標準拼音。在版面設計方面,數據表明界面設計對學習者也十分重要。雜亂無章的界面會對學習者的學習進程產生干擾,引起學習者的反感。軟件開發(fā)者應將界面設計得精美簡潔,便于查找又不失美感,避免隨意堆疊使界面給人呈現混亂的視覺效果。此外,可以考慮使用個性的圖標和有趣味性的版面造型來體現界面的趣味性,盡量從簡潔度、趣味性入手,避免過于單調、缺乏新意的色彩和圖案。大多數市場上的APP都支持中英文的相互轉換,但缺忽視了小語種的相互轉換。許多漢語學習者來自母語為非英語的國家,在理解英文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漢語學習類APP應不只支持一種語言的轉換,應把目光轉移以不到涵蓋范圍更廣的小語種上面[9-11]。
5結束語
隨著漢語學習的廣泛推廣,各類與漢語學習相關的資源也在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變化。用戶對漢語學習的各類APP也提出了各項新的要求,市面上存在的APP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量對于一款漢語學習APP的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目前已有的漢語學習APP應用,分析其特點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參考用戶調查問卷中反映出的問題,對其提出了一些優(yōu)化建議,以期能對漢語學習類 APP 的發(fā)展提供思路。受限于技術水平,筆者沒有從技術角度對所考察的軟件進行深入分析,所以對 APP 各種功能實現上的難度了解不夠,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優(yōu)化方案在轉化為APP 時的保真度,所以優(yōu)化方案中一些具體建議的實現程度還需要在實踐中另行考察[12]。
參考文獻
[1] 張靜怡.傳播媒介視角下手機APP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
[2] 胡惠茜.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使用漢語學習類APP調查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9.
[3] 吳洲欣.對外漢語教學漢字學習類app的分析與改進[J].林區(qū)教學,2020(1):50-53.
[4] 裴志娟.對意大利漢語學習者詞典類智能軟件Pleco的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
[5] 柳鵬程.關于留學生漢語學習手機app內容設計[D].西安:西北大學,2017.
[6] 譚曉麗.漢語口語學習APP的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8.
[7] 都瑩瑩.漢語學習類手機應用軟件的分析與優(yōu)化[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7.
[8] 崔小潔.手機APP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D].揚州:揚州大學,2016.
[9] 高健.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漢語學習APP及其作用[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10] 王莎莎.中亞留學生電子詞典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5.
[11] 李曼.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詞典應用與需求狀況調查[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12] 丁興富, Keegan D.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J].開放教育研究,200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