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道華
雨后初晴,空氣格外清新,有文友相邀去看白水源,便欣然同往。
沿棗陽市吳店鎮(zhèn)樹頭村一路東行,途經(jīng)東漢護國大將軍“岑彭故里”,景仰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上前瞻仰、叩拜!
再往東行一公里就是滾河支流昆河大橋,橋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xiāng)“皇村”,橋北不遠處是昆河與滾河的交匯入口 (發(fā)源地遠在七八十里地的清潭鎮(zhèn),水流呈南北走向)。棄車橋頭,徒步沿昆河西岸南行追溯白水源,只見這河面寬闊,流水潺潺,因昨天剛下過一場猛雨,河水有些渾濁,只見河岸邊有五六個垂釣者個個神態(tài)安祥,悠閑自在,時不時看到有人釣起拃把長的鯽魚來,正是往來垂釣者,最愛野魚美呀!
撥開草棵荊叢,雜草葳蕤,小路泥濘難行,清晨的露水匍匐在草葉之上,褲腳和鞋面在草葉的親吻下沒走多遠就被打濕透了。從昆河大橋到白水源的直線距離不過一公里,可沿岸彎曲而行卻走了三公里。翻過一座土崗,繞過一片高粱地,一陣震耳欲聾的水的轟隆聲直擊耳鼓,河水的上游與下游在這里形成巨大落差,狀如瀑布,條條白鏈傾瀉而下,飛珠瀉玉,嘩啦啦的水聲不絕于耳,宛若百馬奔騰。離“瀑布”下游約有百米遠的河中央聳立著一塊高約兩三丈的巨大石碑,碑中心“白水源”三個遒勁的大字清晰可見。水面反射的粼粼波光如一地碎銀,閃耀著光華,反襯著四周一片靜謐,寂寥。蒼蒼茫茫的大地上,世事變遷,歲月更迭,朝朝暮暮,惟石碑愴然肅立。
昆河的河床從玉米地的盡頭蜿蜒而來,形成一個巨大的“S”型?!癝”型的腰部黑礁叢籠,怪石嶙峋,犬牙交錯!從水底直刺水面,堆滿河床的大石頭有的狀如老水牛臥潭;有的狀如羚羊低首咀嚼;有的狀如正爬行的巨型烏龜;有的狀如麒麟低吼,水流經(jīng)過這些“巨獸”身底,形成一股股兇猛的沖擊力給人一種“狼突獅吼”的景象。這便是聞名遐邇的響水灘又曰“白水源”,據(jù)上了年紀的老人講,河里有水時,水的響聲波及兩岸,五六里以內(nèi)皆可聞得水響。
據(jù)傳,劉秀曾在這里的平畈上操練過兵馬。想到此,我似乎隱隱地聽見了戰(zhàn)鼓的咚咚聲,戰(zhàn)馬的嘶鳴聲,兵士操練時的嚯嚯聲和著水的轟鳴聲一起滾滾而來,令人心潮澎湃!竊以為,劉秀在此地操練兵馬,或許是借響水來躲避莽軍耳目也未可知。
站在昆河西岸的白水源亭間舉目四望,這里風光秀麗,一幅幽靜與素淡的幽美景象盡收眼底。東北是“皇村”的丘陵地,東南和正北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平畈田疇。白水源西側(cè)的山坡上綠樹成蔭,荊棵蔥蘢,延綿數(shù)里望不到盡頭。松樹、杉樹、柏樹間雜其中直插云端,樹干粗壯有力,又像一把把大大的綠絨大傘,遮擋著炎炎烈日,給人帶來絲絲清涼;更像是威武的勇土挺立在此,守衛(wèi)著美麗的家園,訴說著它曾經(jīng)的歷史滄桑和輝煌。
一只老鷹在空中悠然翱翔,幾只喜鵲活潑而靈巧地跳躍在樹梢上。陽光穿透樹葉間隙灑下一圈圈的光暈,一些枯枝爛葉日復日年復年堆積得層層疊疊,此時不禁想起“零落成泥碾作塵”的詩句來。兩只灰黑色的水鳥在水中嬉戲,一只白鷺尖嘯著俯沖而下,它在水面上滑翔著,正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水里的動向,伺機而動準備抓捕小魚享受美食。
低首近觀身之周圍,一些黃菊花潛滋暗長,恣意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不疾不徐地兀自綻放著,不妖艷,不媚俗。遠離了塵土飛揚,遠離了肆虐、喧囂,遠離了是非恩怨,一切趨于平靜,回歸塵埃!
坐在白水源亭間小憩,抬眼只見天空蔚藍,白云悠悠,瞬時覺得神清氣爽。近瞧只見亭子四周有數(shù)十處碑廊,歷代文人墨客多在此游覽賦詩,詩圣李白在此作《游南陽白水登臺激作》:“朝涉白水源,暫與俗人疏。島嶼佳景色,江天涵清虛。目送去海邊,心閑游川魚。長歌盡落日,乘月歸田廬?!苯裼兄骷?、書畫家葛昌永在石碑上親題新“白水源記”。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丹青妙手造就了昆河,白水源奇異的自然景觀,也成就了一代帝王的豐功偉業(yè),更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的子民??粗魉?、瀑布、綠樹、黃花、鳥雀,身心浸潤自然,悠哉樂哉。這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厚重的人文歷史,在我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跡。
好一個清幽的去處!真叫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