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表妹去年從一家培訓學校辭職,通過考試招聘,進入一所高校當校報編輯。本來想著,這是一個陌生的領域,自己應該多多學習,所以對于領導分派的工作,表妹也沒有拒絕。有時候做不完,加班加點也要完成。后來表妹發(fā)現,即使加班,手頭的工作也做不完。工作越多,出錯的幾率就越大。表妹因工作中出現的失誤,被領導批評了好幾次。每一次表妹都想說,工作太多,做不完,所以不能保證質量??墒窃挼阶爝叄矝]敢說出來。領導給自己安排工作,那是因為重視自己,一旦自己說出這樣的話,會給領導留下“不能擔當”的壞印象,所以表妹現在的工作已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表妹的經歷相信許多職場年輕人都正在經歷著。不敢拒絕領導安排的工作,不會拒絕領導安排的工作,導致工作做不完,更做不好。其實,這種現象是可以解決的。
“領導,最近工作壓力大,身體不舒服,所以我打算辭職……”
“領導,最近狀態(tài)不是很好,我想辭職出去走一走散散心……”
“領導,我想辭職,這幾天辦一下交接手續(xù)吧……”
李巖的手雖然按著微信的語音說話,可是手指卻遲遲沒有松開,盡管想了無數種理由,他的手指還是上滑取消了語音發(fā)送。
李巖是一個十分有職業(yè)理想的年輕人,在他的眼中,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工作,只要是能讓他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他都會全力以赴地做好。大學四年級時,他來到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IT公司實習。李巖十分珍惜這個實習機會,他心想,正因為公司在起步階段,所以發(fā)展的空間會很大。經理也看出李巖在工作上的沖勁,所以很用心地教他,也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畢業(yè)后能留在公司,畢竟小企業(yè)能招到一個忠心可靠的人不容易。因此,李巖在公司名為經理的員工,實為經理的徒弟。大學畢業(yè)后,李巖順利留在公司。正式入職的那一天,經理找李巖談了一次話。
“小李啊,你來公司也一年了,恭喜你正式成為公司的一員了。你還年輕,可以說是在和公司一起創(chuàng)業(yè)成長,在這里你可以無限發(fā)揮你的熱情和才能。在大公司或許比這里賺得要多一些,可是那里分工明確,你也未必能有這么多鍛煉的機會。好好干,等公司發(fā)展起來了,你就是元老了,待遇肯定要比現在好得多。”
“經理,您放心吧,在我什么都不會的時候您愿意手把手教我,我一定努力工作,為公司創(chuàng)造效益,用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漲工資?!?/p>
一晃兩年過去了,李巖努力學習公司業(yè)務,與經理一起談客戶,和同事一起編程序,與售后一起處理后續(xù)問題??梢哉f,整個公司的業(yè)務流程哪樣也沒落下他。李巖手里掌握著很多客戶資源,在談判技巧和業(yè)務水平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能力是高了一大截,可是工資卻只漲了一小截——從原來的2500元漲到3000元。
最近,李巖的心情有些沉重,雖說經理很器重自己,可是這樣事無具細地工作,根本沒辦法在某一領域深打井,其實心里最大的疙瘩要屬每個月微薄的薪水。既然在這個公司已經沒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還不如換個環(huán)境鍛煉鍛煉??墒侨绻炎约旱恼鎸嵪敕▽浝碚f出來,經理一定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挽留。畢竟經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在自己什么工作經驗都沒有的時候愿意包容他、接納他。在李巖看來,這種時候提出離開公司,就是忘恩負義。
李巖的煩惱是職場路上不可或缺的經歷。一個人的成長是由“是”到“不”的過程,職涯之路也如此。從“我是來學習的”“薪水多少沒關系,積累到經驗就好”的態(tài)度,逐漸變成“我是有價值的”“我付出勞動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個時候說“不”,意味著一種主動的選擇,意味著你有能力看清什么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事,并且有資格決定自己該怎么做。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適當地說“不”,其實是自身價值的體現。從服從到拒絕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這個轉變也在很大程度上與心理狀態(tài)息息相關。故事中的李巖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職場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拒絕和被拒絕總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在自己想說“不”的時候,需要認真考慮三個問題:我是否有能力接受這件事?如果接受了,我是否會因為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不愉快?如果拒絕了,我是否能承擔相應的后果?
如果在想清楚這三個問題之后,你內心的聲音依然是說“不”,那么就果斷地做出決定吧。不必過分擔心你說“不”會帶來什么樣的狀況,因為沒有什么要求是天經地義必須由你來完成的。當你放下那些對自己不合理的期待,事情就簡化成“落落大方地提出離職了”。
最近看到一個熱門討論:職場工作中,你覺得收到什么樣的消息最恐怖?評論區(qū)的一個回答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工作五年了,最不愿意收到的信息就是,領導突然問你,一會兒下班有時間嗎?
有的人覺得,領導突然關心你有沒有空,說明領導是看到了你的能力,想要器重你的表現,說不定你的職場巔峰就要到來了!另一撥人則覺得,這是一個要倒霉的信號,說明領導盯上了你,要么是要你加班,要么就準備把你當保姆使!
之前有個朋友也跟我說過類似問題:她上家公司的領導,總是喜歡問她有沒有時間,如果是剛入職場的小白,很難意識到這是一個職場大坑,如果你回答有空,你就等著各種亂七八糟的工作找上你,但你要是直接回答沒空,你的領導少不了要不高興的。她最后總結了一句話:拒絕老板要求傷錢,不拒絕則傷身,混跡職場太難了!
每個人面對領導的要求,回答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喜歡假裝看不見,有的人則唯命是從,但是真正聰明的職場人,則要懂得如何打太極,但是一定不要犯了以下幾點忌諱。
大忌一:老板信息假裝沒看見。如果老板發(fā)信息給你時,一定記得要及時回復信息,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兒。工作中的收到回復,是職場中最基本的職業(yè)標準,更別說是你領導發(fā)的。之前有篇文章專門有說“收到回復的重要性”。之后我做了一個調查,發(fā)現,職場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會第一時間回復老板信息,因為他們總會找到一個一樣的理由:沒看見。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每次發(fā)消息,問她“在嗎”,或者“有空嗎”,都得不到她的回復,多次以后,耽誤了很多工作。領導就把她叫到辦公室探討了一下工作態(tài)度的問題。結果她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故意的,每次您發(fā)消息的時候,我那會兒都沒有看手機,等看見信息后,感覺過去那么久了,您應該已經找別人做好了。
這個員工的回答,從邏輯上來看確實沒什么毛病,但是卻容易讓人心里不舒服。畢竟,我們還是要知道一個扎心的事實,很多時候,回復信息速度將決定你將來的工資高低。因為干掉你的,都是那些秒回信息的人。
這就是職場工作的現實:你確實可以說沒聽見,但事后的結果也是需要你自己承擔的。不管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回復信息是最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你可以覺得,你已經下班,別來打擾你的生活。但最明智的選擇一定不是無視信息,你可以選擇回復收到,直接告知明天處理,讓消息石沉大海是職場大忌,因為這也是一種責任。
大忌二:工作不要挑三揀四或者輕易說不。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不能輕易答應領導的某些要求,無理要求有一回就會有兩回,毛病都是慣出來的。但是作為一個多年的職場從業(yè)者,很多時候,領導安排的很多工作,是比你看得更長遠的。如果對工作內容挑三揀四,輕易地拒絕,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某些東西。知乎上有一個經理吐槽說,他要辭退某個員工,部門其他人都不愿意那個員工搭檔,都說和他合作心累得要命,不管讓他干什么,只會回答說:我不行,做不到。偶爾的無能為力做不到可以理解,不管什么時候一句做不到,就把責任推給對方,那團隊中還要他干嗎?
我們要知道,老板雇你來,就是請你來解決問題的,現在把問題都推給別人,那還要你干什么?其實我很理解那個經理,不是因為員工能力真的行不行,而是覺得作為員工,連努力都不愿意。很多人覺得,老板喜歡無理取鬧。但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你就會發(fā)現,很有可能是你并沒有竭盡全力。
那么該如何有技巧地拒絕領導的某些要求呢?我有一個堂弟在之前的公司工作時,他的上司經常讓他幫忙接小孩放學,凌晨兩三點讓他去接機,不管是假期還是下班時間總喜歡叫他忙這忙那。本身銷售工作就沒點,還要二十四小時為領導賣命。他幾度崩潰地問我,到底該怎么拒絕老板的無理要求?
我覺得,對領導的要求千萬不要有求必應,但是也不能讓對方下不來臺。在你拒絕他人的時候,不要直接地說,不好意思我做不了,回答應該給雙方留些余地。比如說:這個雖然我做不了,但是有些是能做的。很高興能幫到你,但能再約個時間嗎?我先忙完手頭這些工作。
這樣,你和同事、和老板的相處才能融洽。因為這時的你是在給他提供你的解決方案,并不是直接拒絕了對方。這樣對方也能感覺到你是真心想幫忙,而不是敷衍他。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態(tài)度。
早年間郭冬臨有個小品叫《有事您說話》,看小品的時候覺得他扮演的角色很可笑,明明自己做不到,可為了巴結領導、討好同事,卻大包大攬地說“沒問題”。殊不知,真正能讓領導和同事對其刮目相看的,不是排了多長時間隊買了多少張臥鋪票這些小事,而是你能否在自己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價值。在職場上,確實有這樣一種人,笑面虎似的什么都“好好”,什么都沒問題,遇見誰都會說“有事您說話”,直拍胸脯,虛張聲勢,給人一種他什么都可以做的幻覺。就像小品中的男主人公,累了自己,誤了他人。有些事情,你做不來,別人卻能做,那就坦誠地說不,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耽誤別人的工作。在一個單位里,誰也無法避免有求于人,或許你正在埋頭苦干做自己的工作,忽然領導或同事交給你一件棘手的事情,接下這個活兒吧,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拒絕吧,人家會以為你不給面子。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問題想復雜了。一位培訓專家表示,不拒絕,就會給對方一個信號:這件事你可以完成。那么,當你沒有能力完成時,不但會讓對方覺得你沒有盡心或缺乏可信度,還會給工作本身帶來麻煩,使本應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適當地說不,并不表示你沒有工作能力或工作不認真,相反,這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并不傷害感情。具體來講,有幾個小技巧可供參考。
技巧一:戴高帽唱高調
如果你覺得無論如何也很難拒絕領導的要求,而且對于領導的這個要求,你做了其實損失也不大,那就別抱怨別猶豫。果斷給領導戴高帽,給自己唱高調。
比如:“感謝領導的提醒,我們項目小組剛才還在討論,這個項目這么重要,一定要趁周末把它攻下來,這周不是有張學友演唱會嗎,我把票送出去了,不看了。周末拼一把,就是為了攻克這個項目,領導,你就放心吧!”既然怎么都要做,還不如一開始就高調地做,這樣起碼領導對你的印象非常好。
技巧二:提問題推難題。如果你覺得無論如何也很難拒絕領導的要求,但對于領導的這個要求,你做了其實損失很大,也就是會很吃虧,怎么辦呢?那就給領導提條件,千方百計從領導手里獲得一些好處。
比如:“領導,搬辦公室這事讓我負責,但是我這方面經驗不是很足,如果讓我做,必須把行政部的何經理,人事部的王經理還有前臺小王聚集在一起,給我打副手才行。不然只怕你給我單獨的兩周時間,我都不一定能搞定,而且我手上的RS項目也要拖延了?!?/p>
不要說不做,但是條件一定要先提,而且開口要大一點,因為后面還要討價還價。領導最反感的就是員工一個勁說困難呀、難做呀,但是具體的條件一個也不提。
技巧三:表忠心要拒絕。如果對于領導的這個要求,你做了確實損失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圍,或者說你就是不想做,這個時候就要拒絕了,注意,拒絕的時候態(tài)度一定要明確,要有理由,我建議大家最好選家庭理由,因為這個是最容易獲得領導認可的。
比如:“領導,我明白這個項目的重要,我本來也準備周末加班的,但這個周末,我家老爺子過七十大壽,老爺子勒令我必須全程陪他,一邊是國一邊是家,我忠孝不能兩全呀,衡量之后,我還是決定回家陪老爺子,我回來后把該做的工作再補上,還請領導諒解!”
該拒絕的就可以拒絕,職工不要覺得領導不管說什么,都必須做,但是拒絕的時候要“言辭懇切”,給領導找好臺階,比如我舉的例子里的,領導聽完一般都會說“還是陪老爺子要緊,項目回來后再說吧。”
對于領導的不合理要求,如果你覺得拒絕不了,而且做了對自己損失不大,就要戴高帽唱高調,因為你抱怨半天還是得做!如果損失很大,那就跟領導提前談條件,不要做了之后再抱怨。如果實在不想做,給領導找好臺階,拒絕好了。
最近還流行一種論調,“直接拒絕比看到消息不回復善良一萬倍”。比如我們經常會接到一類電話,賣保險、賣健身課……你是出于禮貌聽完再說我不需要呢,還是直接拒絕?筆者曾和一個業(yè)內人士聊了聊,其實對方更希望你直接拒絕,聽到開頭就知道了結果,何必聽了半天才說“我不需要”,豈不是浪費雙方時間,耽誤銷售找下一個?引申開去,就是找朋友借錢、幫忙,都不要模棱兩可,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
首先,這件事對我來說并不重要,職場畢竟不是學校,每個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重點排序,而我的直接拒絕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陷入循環(huán),我自然要先保護自己;其次,對方也并不特別在意,也許只是廣泛撒網捕到了我,我不回復,他還有其他魚,如果真的著急,放心,他會追問的;最后,雙方都明白不回復是什么意思,處于一種微妙的和諧,不然,這廂可能真忘了回,那廂還在癡癡等,終不為美。
王家衛(wèi)電影里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要想不被別人拒絕,你最好先拒絕別人。”同樣,在學習、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有在適當的時候拒絕別人的意識和勇氣,要知道一味地逢迎、妥協、逆來順受并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反而會讓別人看輕你。再回到文章開頭,筆者表妹的故事,如果她還無法學會拒絕,遲早有一天,既傷了感情,又傷了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