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母親寫在我書桌上的一首小詩。每天上學前,我都會看一看,來感悟留在我心里的那份詩情。
我的詩情是母親給我的。打記事起,母親便經常將我抱在懷里,誦讀著一首首唐詩。她婉轉的嗓音,將我?guī)雰?yōu)美的意境。
漸漸地,我從迷茫無聲,變得若有所悟,甚至還會在不經意間飛來靈感吟上幾句詩。我開始懂得了那些古老文字背后的秘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明月來相照”的靜謐,“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的哀愁……我的詩情,就是在這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中滋長的。
于是,我開始癡情杜工部,鐘愛李太白。我會為了背《琵琶行》而放棄休息,也會為了買《詩經》而攢下一個月的零花錢。這一切,都是源于母親留在我心里的詩情?。?/p>
上了初中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時間不夠用。理科作業(yè)像個小偷,將時間全部偷走;文科背誦也不甘示弱,讓我焦頭爛額。我?guī)缀鯏D不出時間品詩了。
我原以為這份詩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直到我遇見了它——《中國詩詞大會》。
作為一名00后,武亦姝沒有在光怪陸離、燈紅酒綠中迷失自我。聽她說自己在古詩詞里收獲了很多現(xiàn)代社會給不了自己的感覺,比賽結果都無所謂,只要自己還喜歡詩詞,只要她還享受詩詞帶給自己的快樂,就夠了。我突然明白了,那一句句脫口而出的飛花令,正是那個女孩心中的詩情。
我還看到了董卿,更看到了一群將詩情留在心中的人。是的,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還有人愿意回頭,留戀歷史長河中的經典。
詩歌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從《詩經》到《樂府詩集》再到《唐詩三百首》,無不充盈著詩人對詩的熱愛與情思;詩歌更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從搖頭朗誦到感悟理解,心中亙古不變的,不正是那份詩情嗎?
窗外傳來一首《離騷》,我激動得站起來,想探出頭看??墒牵覜]有,只是任淚珠滑過我的臉頰。是的,我無須去看,因為,我早已將那一份詩情,留在心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p>
我想,我應多采擷的,也是最令我相思的,不是南國紅豆,而是留在我心里的那份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