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和林格爾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內蒙古 和林格爾 011517)
在當前這個信息時代,教育隨著云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物聯(lián)網的推動發(fā)生著改變。在互聯(lián)網等新技術的作用下,未來教育朝著個性化方向發(fā)展,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有利于教育個性化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內容將自行組織,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由從前的教育者逐步轉變?yōu)檩o導者。
和傳統(tǒng)的數據相比,大數據的數據量更加巨大,具有非結構化、分布式的特點,數據分析層由專家轉變?yōu)橛脩?,大數據普遍采用的是可視化展現(xiàn)方法,大數據的這些特點,剛好是符合人性化和個性化學習變化的。當前,在對教育改革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精力大多都集中在在線教育方面,如:手機、平板、遠程等。事實上,學習是很難通過在線教育的手段改變的,在這場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通過在線教育所引發(fā)的,由數字到數據的變化,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巨大寶藏。
人工智能是根據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軌跡和學習掌握情況,組織維度形成數據庫,對學生學習進度和專注度進行監(jiān)測。學習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可以隨時對學生所學知識點進行了解,為學生的后期成長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時,學習的過程也正朝著智能化方向發(fā)展。比如利用數據的手段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點、學習能力進行智能化評估,教師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輔導方案。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了解學生的疲勞狀態(tài),幫助教師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1]。
依靠龐大的數據積累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每當完成一項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進行人工智能反饋,從中獲取與教學同步、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大量習題資源。智能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化分析和反饋,便于教師調整學習進度和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練習。傳統(tǒng)教學,重視學習效果的導向性,重視學生成績的高低,長久下來容易出現(xiàn)偏科等情況,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人工智能,對學生學科知識基礎情況進行分析,剛好能彌補這一點。例如,人工智能可以以天、周、月、年為單位,監(jiān)測學生每堂課的舉手情況或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分析,給出全面性的分數評價[2]。
人工智能對于學生而言,就像是一個專門輔助教學的老師,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擔負著輔導、監(jiān)測、解答、反饋等作用,和當前的教學課堂中的智能反饋系統(tǒng)作用類似。人工智能會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針對學生知識薄弱點,生成針對性的訓練模式,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智能提供課外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可以提供給每一位學生能力成長的知識圖譜和階段性的學習測評報告。同時,人工智能通過智能的方式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職能,如:智能出題、智能修改、智能輔導等等。通常情況下,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教師精力有限,不能很好的照顧的每一位學生,人工智能具備規(guī)?;攸c,能夠很好的分擔教師的壓力,促進學習成果的轉化[3]。
在大數據時代之下,學校方面需要做好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工作推進,積極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效能。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大的趨勢,因此需要做好數字化的信息化實驗工作,通過“數字化學習”的試點,積極開展相關的研究,比如,學??梢越y(tǒng)籌教師隊伍力量,做好微課程的開發(fā)工作、建立“E課堂”的教學改革,不斷加碼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籌碼,保證頂層設計的超前。大數據+教育方興未艾,有潛力也有挑戰(zhàn),為了迎接此教育發(fā)展,需要在發(fā)展體制和發(fā)展機制之上做好教育的優(yōu)化,將教育大數據的研究落實到實處,促進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的完善。
在信息化時代,需要做好教學模式的改進,提升教育教學的靈活程度,整體上做好教學策略的改進。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好個性化的教學部署,優(yōu)化教育教學新模式,利用信息化技術,優(yōu)化整體的工作安排,利用信息化技術打造個性化的教育,將不同學科不同要求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管理,并給出相應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的時候,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給學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內容推薦,在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習中,可以盡可能推薦一些最新最實用的教育信息,并定向給出學習策略[4]。
大數據的主要作用就是進行行為分析和預測,大數據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分析,可以給學校的老師制定教學方案提出參考,例如,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出定向的分析和檢驗,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的學習難處,教師通過統(tǒng)計學生的學習行為,就能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不足,進而預測學生的發(fā)展和表現(xiàn),提升教學效率[5]。
總而言之,互聯(lián)網時代新興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成為必然,而在此過程中,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基于此,更應當優(yōu)化教學提升教學本領,借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打造信息化教學改革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