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幾經打磨的敦煌學精品著作
——讀劉進寶《敦煌學通論(增訂本)》

2020-12-05 07:01:53趙大旺
敦煌學輯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通論敦煌學敦煌

趙大旺

(南京師范大學 社會發(fā)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劉進寶教授的《敦煌學通論(增訂本)》近期由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1)劉進寶《敦煌學通論(增訂本)》,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9年。該書是在2002年版《敦煌學通論》(后文簡稱《通論》)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是對敦煌學進行全面介紹的通論性著作。作者用近50萬字的篇幅,全面概括了百余年來中外敦煌學研究的主要成果,讀來使人受益匪淺。下面筆者在簡要介紹全書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談談學習該書的心得與體會。

一、《敦煌學通論(增訂本)》的內容

敦煌學的內容博大精深,所涉及的學科范圍非常廣泛,因此,對它進行總體把握和精準概括并非易事。早在20世紀50年代,姜亮夫先生出版了《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60年代,蘇瑩輝先生出版了《敦煌學概要》,兩書都是較早的敦煌學通論性著作,(2)姜亮夫《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蘇瑩輝《敦煌學概要》,臺北:學生書局,1964年。在當時學術信息不暢通的條件下,兩位先生從事敦煌學通論性著作的撰寫,篳路藍縷,體現(xiàn)了深厚的學術功力,但由于條件的限制,兩書都遠非對敦煌學的全面介紹。

隨著敦煌學研究的深入,尤其到了20世紀80年代,敦煌學進入蓬勃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學界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敦煌學的專著。1991年,劉進寶教授出版的《敦煌學述論》(后文簡稱《述論》)是當時比較全面系統(tǒng)論述敦煌學的第一部著作,填補了敦煌學研究中的這一空白,得到學界的廣泛好評。臺灣洪葉文化事業(yè)公司和韓國Acanet出版社還分別出版了中文繁體本和韓文本,可見其影響之廣泛。2002年,劉進寶教授將《述論》增訂后以《敦煌學通論》為名,收入季羨林先生主編的“敦煌學研究叢書”,由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得到了學界頗多好評,成為讀者全面了解敦煌學的重要參考書,也是很多高校教師開設有關敦煌學課程的重要參考書。2011年,劉進寶教授以《通論》為基礎,修訂后以《絲綢之路敦煌研究》為名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到這次出版《敦煌學通論(增訂本)》,時間已過去將近30年,本書也經歷了四次修訂再版,可見該書已成為經得住時間檢驗的精品著作。

新世紀以來的20年是敦煌學飛速發(fā)展的20年,也是本書作者學術日益精進的20年。相對《通論》問世的本世紀初,學界對許多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研究課題。而隨著敦煌學研究的日益深入,其概論性著作理應不斷更新與完善,作者在此時推出《敦煌學通論(增訂本)》,介紹新成績,探討新動向,正是新時期敦煌學術發(fā)展所迫切需要的。作者在這次增訂本中做了較多的修訂、增補,這從篇幅上就可以直觀反映出來:《述論》共28萬字、《通論》40萬字,而這次的增訂本則達到近50萬字,在內容的深度、廣度上都較前一版有很大的進步。

從增訂本內容來看,本書在保留《通論》體例結構的基礎上又作了微調。全書共設五章,并增加了《東方學背景下的敦煌學》作為“引言”。

本書作者近年來較多關注近代敦煌學學術史的宏觀思考,注重將中國近代學術與當時的世界形勢與國際學術潮流聯(lián)系起來,探討學術發(fā)生的深層背景,作者的這一思考已取得系列的成果。(3)劉進寶《東方學視野下的“絲綢之路”》,《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4期;劉進寶《東方學視野下的西北史地學》,《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7年第4期;劉進寶《東方學背景下的敦煌學》,《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就“敦煌學”而言,作者認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對東方的殖民侵略,“東方學”在西方興起,歷史比較語言學成為當時世界學術的主流,在此背景下產生了“埃及學”“印度學”“西夏學”等名詞,“敦煌學”也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產生的。作者認為“敦煌學”雖然是在西方殖民背景下提出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科學價值。以此作為全書“引言”有助于讀者對“敦煌學”一詞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有更深的理解,也深化了讀者對敦煌學的認識。

第一章《千載滄桑話敦煌》以時間為序,介紹了先秦至明清時期敦煌的歷史,展現(xiàn)了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交通樞紐興起、繁榮和衰落的千年歷程。本書作者從事隋唐史、敦煌學研究三十余年,在唐宋之際敦煌歸義軍經濟史研究上取得過卓越的成就。因此,本章尤其以隋唐至歸義軍時期篇幅最多,這是敦煌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同時,由于敦煌文獻的發(fā)現(xiàn),這一段時期的歷史資料也最豐富,作者對這一段時期的論述也最深入。本章還較多吸收了近年來甘肅地方史的研究成果,對《通論》中論述薄弱的宋至清代敦煌歷史作了增補,從而將敦煌古代史貫通敘述。本章展示了敦煌古代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也反映出敦煌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中的地位,讀來使人對這個偏處邊陲、正史對其少有記載的西北小城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二章《藝術瑰寶千佛洞》介紹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藝術,主要分為莫高窟的創(chuàng)建、壁畫藝術、彩塑藝術、建筑藝術四個方面,展現(xiàn)了莫高窟作為一個綜合性藝術寶庫的巨大價值。在綜合介紹段文杰、孫紀元、孫儒僩等人對敦煌藝術的研究成果時,作者還注重探討敦煌藝術作品對歷史研究的價值,作者認為,“敦煌壁畫是一部形象化的歷史”,“從總體上說,敦煌壁畫是通過間接和直接兩種方式反映現(xiàn)實社會的?!?181頁)“壁畫上不僅圖畫其儀容,而且還有供養(yǎng)人題記,……直接地反映著現(xiàn)實人物及其活動,是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有些甚至可以填補歷史研究的空白?!?182頁)

第三章《扼腕憤談傷心史》介紹了藏經洞發(fā)現(xiàn)和藏經洞文物流散的過程,展現(xiàn)了一部扼腕嘆息的我國學術“傷心史”。本章專門探討了藏經洞封閉原因這一“千古之謎”,詳細梳理前人關于藏經洞封閉原因的5種學說。作者在本章著重介紹敦煌文物流散情況,探討了外國探險家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鄂登堡、華爾納等人在敦煌考察、盜取敦煌文物的過程,以及被盜文物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況。沒有被外國探險家?guī)ё叩慕儆辔墨I,很多也流散于國內私家之手,最后只剩8000余號敦煌寫卷入藏京師圖書館。作者細致梳理了敦煌寫卷在國內流散民間的情況,以及京師圖書館收藏敦煌寫卷的過程。作者認為,敦煌文獻流散是西方殖民侵略大背景下的產物,但也有很多具體原因,如中國政府的昏聵無能、國人的思想麻痹和愚昧無知、外國探險家的個人素質,以及當時社會缺乏文物的主權意識等。五四運動以后,隨著不斷高漲的反帝愛國運動,文物的主權意識才逐漸產生,如1926年,中國學術界聯(lián)合組成“中國學術團體協(xié)會”,制止了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走中國文物。1930年南京政府立法院制定《古物保存法》,標志著全社會文物主權意識的加強。

第四章《敦煌遺書》主要介紹敦煌文獻的學術價值,全面敘述了敦煌文獻在歷史學、宗教學、文學、科技史等方面的巨大研究價值。作者認為,敦煌文獻在諸多領域中提供了許多新資料,推動了學術研究的進展,并填補一些前人研究的空白。以歷史學研究為例,魏晉至唐宋時期官府檔案早已蕩然無存,敦煌所保存的資料是這一時期僅存的檔案,有的可以補充史料記載的不足,有的可以糾正史籍的訛誤,在西北邊陲史地研究方面更是填補了歷史的空白。如關于唐代均田制是否實行的問題,學界有過激烈的討論,根據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可以確定唐代均田制確實施行過。(362頁)又如,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為何能奪取玄武門的控制權,學界長期不得其解,而根據敦煌文書P.2640《常何墓碑》,可知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得到了守門將領常何及其所領宿衛(wèi)兵的支持,從而能夠提前在玄武門內埋伏。(364-366頁)作者認為,將敦煌文書與史籍文獻綜合研究,必將會促進歷史研究的發(fā)展,也會開拓敦煌學研究的新局面。(372頁)

第五章《敦煌學研究遍天下》主要介紹近代以來中外學者研究敦煌學的歷程。作者將中國敦煌學的起點定在1909年,并探討各個時期中國敦煌學的特點及其貢獻,作者認為,文革前我國的敦煌學研究“雖然各個時期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在許多方面,如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等,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為我國敦煌學研究的大發(fā)展奠定了基礎?!?504頁)80年代以后,我國敦煌學研究“發(fā)表了系列或總結性研究成果,有些甚至代表了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高水平?!?571頁)敦煌學是國際性的學問,大量海外學者也對敦煌學研究作出過突出的貢獻,本章既用專節(jié)重點介紹了法國、日本等敦煌學研究重鎮(zhèn)的主要成果,又扼要介紹其他國家(俄羅斯、英國、美國、韓國)的敦煌學研究狀況。作者還指出,21世紀的敦煌學研究,敦煌文獻整理校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國際合作與交流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通過以上對全書內容的介紹可以看出,本書的內容較為全面,涉及歷史、地理、語言、文學、宗教、考古、藝術、科技等敦煌學研究的各個主要方面,既關注國內學者百余年來的研究成績,也注意介紹國外學者的貢獻。郝春文先生在本書《序言》中說:“通論應主要反映學術界的共識。所以凝練和概括共識是通論撰寫者的重要基本功?!?2頁)本書涉及的內容較為豐富,但作者敘述有條不紊,即便是作者并不專門研究的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領域,也能夠系統(tǒng)地引介相關文獻及經典著作,具有較高的概括性,體現(xiàn)作者對各相關著作進行過細致認真地學習,并提煉、綜合后加以通俗地敘述。作者還將寫作所參考的主要資料標注在每節(jié)的末尾,既是表彰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提高了本書敘述的可信度,方便感興趣的讀者參閱其它相關著作。

二、學習《敦煌學通論(增訂本)》的體會

本書雖是一部通論性的著作,但經歷作者20余年的披閱增刪,凝聚30余年學術耕耘的辛勤汗水,幾經打磨,已經成為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著作。本書內容涉及面較廣、介紹內容也較深入,語言通順流暢、敘述系統(tǒng)生動、邏輯清晰嚴密,從而具有較高的可讀性。非專業(yè)的愛好者可以從中獲得對敦煌學的基本認識,即便是專業(yè)的敦煌學研究者和學習者,也可以從中吸取學術的養(yǎng)分,啟發(fā)專業(yè)的學習與研究。以下,筆者從專業(yè)學習者的角度談一下學習本書的感受。

第一個感受是本書在引用資料的可靠性上體現(xiàn)了作者治學的嚴謹認真。本書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獻,資料來源較為廣泛,包括傳世史籍、出土文獻、檔案資料、近代日記書信等。在《述論》《通論》出版時,由于研究條件的限制,書中所引資料有些未能找到原文核對,而且按照目前嚴格的學術規(guī)范來看,當時的大部分注釋也較為簡單。本次修訂,作者在核對引文、規(guī)范注釋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妒稣摗贰锻ㄕ摗返淖⑨尭皆诿空轮?,不便參閱,在修訂本中,作者修改了注釋體例,將注釋改為頁下注,而且引文更加規(guī)范、清晰,引用的原始文獻基本都注明了版本、頁碼。書中還引用了大量的敦煌文獻,也都注明了圖版的出處,由于作者對每一件敦煌文書都仔細核對了圖版,因此,書中引用敦煌文書的錄文準確度較高。此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材料,前人在使用時往往因襲舊注,因此注釋或過于簡單,或信息有誤,導致無法根據注釋找到原文。如姜亮夫先生《莫高窟年表》中引用1909年學部致甘肅電文:“行陜甘總督,請飭查檢齊千佛洞書籍,解部。并造像古碑,勿令外人購買”,注明出自《學部官報》第104期。(4)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622頁。此后學者引用該材料大多轉引自姜亮夫先生。但仔細翻檢《學部官報》第104期并未找到本條引文。本書作者根據《學部官報》第104期原書,將引文訂正為:“敦煌縣東南三十里三危山下千佛洞石室儲藏唐人寫本書籍甚多,上年經法人伯希和親赴其地,購獲不少……即希遴派妥員迅往查明現(xiàn)共存有若干,無論完全殘破,統(tǒng)行檢齊解部,幸勿遺失散落,所需運費由部認還,此外各洞中造像、古碑亦頗不少,均屬瑰異之品,并希派員詳細考查,登記目錄,咨部存案,勿再令外人任意購求,是為至要。”(340頁)從作者訂正后的引文看,姜亮夫先生的引文似為電文的節(jié)錄,而不是原文。又如,《通論》引用元代劉謐的《三教平心論》,系轉引自段文杰先生《晚期的莫高窟藝術》,此次修訂,作者找到《大正藏》第52卷所收原文,并改正了原引文的錯誤。(160頁)如此之類,不勝枚舉。從這些修訂工作可以看出作者力求使用一手資料,重視史料的真實可靠,體現(xiàn)了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

第二個感受是本書作者涉獵領域廣泛,對歷史學之外的很多領域有較深刻的認識。敦煌學包含內容龐雜淵博,只有對相關學科都能有較深入的了解,才能撰寫出一部優(yōu)秀的敦煌學通論性著作?!妒稣摗烦霭娴?991年,學界還沒有一本全面的敦煌學概論性著作,即便是到今天,敦煌學研究已經較為深入,但目前已有的概論性著作,或是針對敦煌學的某一方面,如《敦煌文學概論》《敦煌石窟藝術概論》《中國敦煌學史》等,(5)顏廷亮主編《敦煌文學概論》,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年;鄭炳林、沙武田編著《敦煌石窟藝術概論》,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林家平等著《中國敦煌學史》,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或是集合各方面專家,成于眾手,如郝春文先生主編的《敦煌學概論》、李并成先生主編的《敦煌學教程》等。(6)郝春文主編《敦煌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李并成主編《敦煌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個人獨自撰寫的全面介紹敦煌學的著作并不多。(7)除本書外,還有李正宇《敦煌學導論》,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本書作者從事敦煌學研究30余年,雖然主要精力放在歷史學方面,但作者很早就認識到:“敦煌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在研究中又會常常涉及到研究者專業(yè)以外的學問,甚至會是多學科的碰撞。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史學要與文學、語言學、宗教學等學科相互學習借鑒,盡量多了解一些其他學科的研究狀況,從而使我們少走彎路?!?8)劉進寶《從“唱衣”研究看學術研究的困難》,《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第11期,第100頁。從本書內容看,作者也將這一認識貫徹到了本書的寫作、修訂過程中。本書中專辟一章介紹了敦煌藝術,雖然本章主要是提煉前人研究成果,但也有不少作者自己的心得,如作者指出,“敦煌藝術,既不是西來的,也不是東去的,而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在敦煌這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中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只有從這個大前提出發(fā),才能正確闡述敦煌藝術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57頁)又如第四章介紹敦煌文獻的研究價值時,作者不僅談了敦煌文書與歷史研究的關系,還介紹了敦煌文書中的宗教學、文學、科技材料。對于宗教學中的“疑偽經”,作者認為,“中國人撰述的經、律、論、章、疏,反映了中國的佛教特點,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寶貴資料?!?377頁)這和方廣锠等先生的觀點恰相呼應:“疑偽經實際上反映了印度佛教怎樣一步步地中國化,從而對中國佛教研究具有重大意義?!?9)方廣锠、許培玲《敦煌遺書中的佛教文獻及其價值》,《西域研究》1996年第1期,第48頁。宗教學方面還分別介紹了道教、景教、摩尼教、火祆教的資料,充分展示了敦煌文獻中宗教文獻的概況。作者還以敦煌寺院生活中的“唱衣”活動為例,示范了將敦煌文獻與傳世史籍、佛教文獻綜合運用,來研究中國古代的佛教生活。在介紹敦煌文獻與文學研究時,作者也能夠廣泛征引敦煌文獻中的文學作品和相關研究,生動具體地展示敦煌變文、詩歌、曲子詞等文學體裁的概貌,及其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的推動作用??傊髡咴诔浞治∏叭嗽诙鼗退囆g、語言、宗教、科技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同時,在很多方面都體現(xiàn)出了卓越的見識。

第三個感受是本書不是單純敘述的通論性著作,更包含作者的學術研究和在研究中的思考。如引言部分將“敦煌學”一詞的產生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國家殖民侵略的時代背景和“東方學”成為國際學術潮流的學術背景中考察,敏銳地指出“敦煌學”一詞所具有的殖民主義的成分,使韓儒林、周一良等老一輩學者對其懷有復雜的心情,也引起了“敦煌學”要不要帶引號的討論。(第16頁)如果不了解作者所指出“敦煌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我們這一輩人恐怕很難理解韓儒林、周一良等老先生對“敦煌學”的復雜心情。又如,我們熟知王道士發(fā)現(xiàn)藏經洞的事,但很少有人討論佛教石窟莫高窟為何由一位道士住持呢?作者認真思考并回答了這一問題:元代以后,敦煌就成了佛道交融之地,敦煌的道教到清代仍有一定勢力,清代重修莫高窟時也增添了不少道教的內容,而當時民間對佛道的區(qū)分已不明顯,加上王道士會說漢語,誦讀的也是漢文道經,能滿足大部分群眾的需求,因此,王道士能夠得到當?shù)匕傩盏男湃尾⒕幼》鸾潭纯?。中國近代敦煌學史是作者近年來一直關注的課題,在本書的修訂過程中,作者加入了許多這方面的最新成果。如關于向達與西北史地考察團,作者近期有兩篇專文探討,(10)劉進寶《向達敦煌考察的身份問題研究平議》,《中華文史論叢》2016年第2期;劉進寶《向達與張大千——關于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的學術史考察》,《中華文史論叢》2018年第2期。在修訂本書時便加入了最近的研究成果,從而使讀者對向達在考察團內的處境、向達與張大千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揭示了早期敦煌學研究者在艱苦條件下從事研究的堅毅品格。又如,作者近年主持并以“優(yōu)秀”的鑒定結果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敦煌史部文獻整理研究”,對敦煌文獻的進一步整理有諸多思考。作者認為,目前敦煌文獻資料的刊布已基本完成,而敦煌文獻的整理校釋則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由于寫本形態(tài)、西北方言方音等客觀原因,給閱讀和使用敦煌文獻帶來很多困難,因此,影印本的出版還不能滿足敦煌學進一步深入的需要,“只有將敦煌文獻做成二十四史點校本這樣的定本,才能使敦煌文獻走出敦煌學的圈子,真正融入學術界,使不專門從事敦煌學研究的學者,能夠像使用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那樣使用敦煌文獻,敦煌文獻也就會成為像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那樣的史料。也只有這樣,敦煌文獻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價值。”(608-609頁)作者認為,敦煌學是一門國際顯學,但“專門研究者以外的文學、史學、藝術工作者和文科研究生、大學生等,都對敦煌學比較陌生,更不要說一般群眾了?!?614頁)從這個角度說,作者提出將敦煌文獻做成“二十四史點校本這樣的定本”,正是為了普及敦煌學,讓敦煌文獻在各學科充分發(fā)揮作用,一方面達到繁榮敦煌研究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使敦煌學盡快從學術界走向全社會。

以上介紹筆者在學習《敦煌學通論(增訂本)》時的一些膚淺感受,但從中不難看出該書在內容的深度、廣度上恰到好處,適合不同層次的敦煌文化愛好者、研究者閱讀。作者提出對敦煌學應當“加強宣傳、普及工作”,(614頁)本書的多次修訂就是作者對這一理念的忠實踐行,相信本書的出版會對敦煌學的普及發(fā)揮重要作用,推動敦煌學進一步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作出貢獻,并進一步走進社會,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國家當前的“一帶一路”倡議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通論敦煌學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項楚先生與川大敦煌學研究
天府新論(2022年1期)2022-01-13 10:04:18
百余年來敦煌學成就的全面總結
敦煌研究(2021年4期)2021-09-16 09:49:19
協(xié)通論視佛經一例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敦煌學輯刊(2020年3期)2020-02-03 03:45:52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安全通論(16)——黑客生態(tài)學
安全通論(16)——黑客生態(tài)學
安吉县| 齐齐哈尔市| 台南县| 曲沃县| 云南省| 项城市| 阿拉尔市| 海阳市| 正安县| 鄂托克前旗| 交口县| 台山市| 景洪市| 富平县| 富蕴县| 黑山县| 赣榆县| 平度市| 桐柏县| 桐庐县| 任丘市| 榆中县| 连州市| 宜兴市| 东乡| 射洪县| 沂源县| 米脂县| 伊春市| 镇平县| 木兰县| 凤翔县| 枣庄市| 泸西县| 寻乌县| 陆良县| 昌平区| 宁国市| 湖州市| 锡林浩特市|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