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麗潔
(蒼梧縣文化館,廣西 蒼梧 5431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群眾的業(yè)余文化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廣場舞文化活動形式、合唱團文化活動等內容,豐富精彩的文化活動給群眾的精神帶來了極大滿足。但是,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影響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而在新社會文化活動形勢下,我國社會群眾文化工作要對問題進行改善,對發(fā)展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保證我國群眾文化工作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群眾文化活動的含義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解釋,其中包括“群眾”和“文化”兩個方面。首先,“群眾”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主體。其次,“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客體。群眾文化具體是指人民群眾在業(yè)余時間內,自發(fā)組織進行的文化娛樂活動。群眾文化具娛樂性、具有社會群眾性。群眾文化工作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還包括了群眾文化隊伍、群眾文化事業(yè)等模塊,而其中群眾文化工作是群眾文化的核心。落實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政府文化職責所在,通過政府對群眾文化的支持和管理,能夠促進群眾文化良好的開展,促進和諧文化風氣的形成。群眾文化工作的良好開展,能夠有效的調節(jié)群眾的精神生活,對人民群眾進行文化宣傳教化,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群眾的團結凝聚力的上升。
群眾文化工作是我國群眾文化的核心工作,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家越來越重視群眾文化方面的建設。而在當前新形勢下,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首先,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是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體現(xiàn)。在新時代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不僅是在軍事、政治以及科技方面的競爭,更是體現(xiàn)在文化、經濟方面的競爭。文化軟實力是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開展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工作,有利于群眾文化的良好展開,政府可以積極引導群眾文化工作朝向和諧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有效的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其次,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于和諧社會建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工作,是以群眾文化活動管理為主要內容,而群眾文化活動是我國群眾業(yè)余時間陶冶情操,文化學習的形式,群眾文化活動的良好展開,有利于群眾之間相互溝通情感,互相學習。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也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使社會問題得到解決,促進社會平穩(wěn)安定。另外,群眾文化具有娛樂性,群眾文化工作也具有相當強的文娛性,有利于促進群眾歡樂和諧的氣氛產生,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活動的建設過程。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活動建設。
在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受到了我國政府的重視,而隨著我國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群眾文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F(xiàn)在,我國群眾文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各省、市、縣、鄉(xiāng)鎮(zhèn)都在積極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各級政府也紛紛加大投入對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建設,各級別文化館以及文化中心也都紛紛建成,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除了群眾文化活動場館的增加,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比如大型文藝匯演、文化藝術節(jié)等形式,也包括小品、歌曲、舞臺劇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正在積極良好的發(fā)展。
我國群眾文化工作正在良好開展,但是由于我國地域文化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也不盡相同,導致部分地區(qū)的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并不是很順利。另外,隨著社會思潮的變革,群眾文化工作也會面對新形勢的挑戰(zhàn)。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缺乏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
新形勢下,互聯(lián)網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使群眾進入了全新的生活。但是,新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新活動的誕生,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也對群眾文化工作帶來了不小沖擊。有了方便的網絡活動形式,群眾開始逐漸喜歡上這類文化活動,卻慢慢減少參加傳統(tǒng)文化活動,對群眾文化工作的參加也不夠重視,導致群眾文化工作展開比較困難。另外,群眾文化工作者對自身的工作也缺乏相應的重視,群眾文化工作者是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當前群眾文化工作者對于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缺乏正面的認識,導致在工作過程中,不重視對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工作展開缺乏吸引力,這也是導致群眾文化工作影響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群眾文化工作投入不足
當前,影響我國群眾文化工作展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文化部門對群眾文化工作投入不足。一方面,群眾文化工作基礎建設投入不足,我國群眾組織形式復雜多樣,不僅包括人口密集的城市人群,也要包括人口相對分散的農村人群。而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基礎場館建設大部分都在鄉(xiāng)鎮(zhèn)級別以上的縣或者市,對于農村內建設的文化活動基礎設施比較少。而農村群眾是我國群眾中重要組織,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嚴重影響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全面展開。另外一方面,盡管我國越來越重視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群眾文化基礎設施也在增加。但是,相關部門過于注重文化場館“外在功能”建設,內部管理投入不足,導致群眾文化館的組織意義和效率大大降低,對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難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3.群眾文化工作人才缺乏相應的人才
群眾文化工作人才的缺失就是群眾文化場館“軟投入”不足,新形勢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就要任用“新人才”。但是,當前各級別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存在問題。一方面,工作人員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缺乏重視,設計策劃的群眾文化工作缺乏吸引力。另外一方面,群眾文化工作者對于互聯(lián)網技術掌握不足,對于當前的流行文化形式也缺乏良好的了解,所以導致群眾文化開展比較落后,不符合當前時代主題。
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文化建設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只有良好的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才能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所以,面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要對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群眾文化工作效率下降,群眾對于文化工作重視不足是影響群眾文化工作良好展開的重要問題[1]。所以,想要發(fā)展創(chuàng)新文化工作,相關部分就要加強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加大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投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相關部分應該加大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投入。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包括群眾文化局、文化館、群眾文化廣場等多種形式,是群眾文化工作管理和展開的重要場所。也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保障。增加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投入,有利于群眾更加積極的參與群眾文化活動[2]。增加群眾文化基礎投入,一方面要增加資金投入,對群眾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的農村增加資金投入,建立農村群眾文化場館,豐富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推進。另外,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另外一方面,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有創(chuàng)新,信息和網絡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活動也逐漸向信息網絡方向靠攏,所以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也要朝向信息化和網絡化方向創(chuàng)新。在群眾文化場館要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場館的現(xiàn)代化建設,比如場館內的多媒體設施等。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朝向信息化和網絡化發(fā)展,不僅貼合時代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效率的提升。
其次,相關部分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也要做好政策性的支持,將群眾文化活動工作定為文化工作的重要目標,制定相應的文化政策,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地位。群眾文化工作具有著雙面性,一方面是群眾自發(fā)性,另外一方面也是政府部分主導的群眾文化建設。而不管是那種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都是有利于我國文化建設。所以,我國有關部分應該予以支持。例如,省、市、縣、鎮(zhèn)可以逐漸制定群眾文化工作目標,將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作為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新方向。
群眾文化工作者直接影響著群眾文化工作質量。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任務主要是組織群眾文化工作活動、了解群眾文化開展狀況、普及文化知識,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3]。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要創(chuàng)新,就要注重群眾文化工作者團隊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首先,群眾文化工作者團隊要注重引進“新人才”,要實現(xiàn)人才“年輕化”,對現(xiàn)代的新文化活動和文化理念要有足夠的把握,才能為群眾文化工作團隊注入新鮮的活力和思想。例如,文化事業(yè)相關部門要建立文化人才招聘機制,通過招聘擴大的方式促進群眾文化工作者團隊綜合素質的提升。招聘過程中,要將新文化活動考察項目作為新人才招聘選拔的主要標準。另外,還要要求新人才對信息和網絡技術有一定的掌握,通過新技術和理念的應用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
其次,群眾文化工作者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不斷學習和進步[4]。一方面提升自身對群眾工作的重視程度,轉變自身的工作理念,為群眾文化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另外一方面,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要具有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對現(xiàn)在先進的文化組織形式進行了解,從而應用到群眾文化工作創(chuàng)新中,保證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創(chuàng)新性。最后,提升群主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要組織文化工作者對現(xiàn)在先進的文化工作設備進行學習,比如多媒體設備、電腦信息設備以及相關軟件等,通過新技能的掌握,來促進工作者工作方式的轉變,提升工作效率。
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形式。新形勢,群眾文化工作要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也要創(chuàng)新,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意義。
首先,群眾文化活動展開應該更加貼近于地方特色,雖然現(xiàn)在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樣,但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應該具有主題性或者能夠體現(xiàn)地方特色文化[4]。具有獨特魅力的群眾文化活動才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具有實際意義。例如,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州縣,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就可以更多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不僅促進文化活動良好展開,更是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另外,文化活動展開應該逐漸具有主題性。例如,在勞動節(jié)、建軍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時,群眾文化工作設計相應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群眾參加。參加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文化藝術比賽、藝術活動匯演等。
其次,新形勢下,網絡信息化是時代的技術特征[5]。群眾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可以更多的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例如,建立文化微信公眾號、文化官方微博等形式,平臺內可以定期發(fā)布文化活動信息,并且也可以普及文化知識。文化活動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群眾文化活動全面展開,讓群眾更加了解文化活動。
本文從增加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投入、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素質和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三個方面闡述了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途徑,希望能夠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