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文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指在婚姻關系中,因夫妻一方的法定過錯行為而導致離婚時,無過錯方有權就其所受損失向過錯方主張賠償?shù)姆芍贫?。這一制度是我國在2001年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修正案中新增的。該制度是為了順應當前國際婚姻立法潮流,滿足我國婚姻家庭關系現(xiàn)實需要確立的。這項制度的確立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健全和完善了我國的婚姻關系法律制度,滿足了當今司法實踐中保護離婚案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迫切需要,明確了婚姻家庭關系中夫妻雙方所應當承擔的權利和義務,以使重婚、家暴等行為受到有效的抑制,起到了引導社會主流價值觀,適應了國際立法環(huán)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婚姻立法水平。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起步較晚,我國對該項制度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加之我國的國情較復雜,導致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不論是在立法還是在司法層面都存在諸多不足。這也說明此項制度對我國的婚姻立法和司法實踐而言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內(nèi)容和可以完善的空間。
我國婚姻法對離婚損害賠償并沒有將“第三者”作為賠償義務主體。離婚損害賠償是基于夫妻權力義務產(chǎn)生的,離婚損害賠償?shù)臋嗔土x務只能是當事人,第三者不是離婚損害賠償?shù)呢熑沃黧w,無過錯方不能向第三者索賠。事實上,第三者對合法的婚姻關系實施了侵害,對無過錯方進行了侵權行為,導致他人感情破裂而離婚,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這樣的制度很難令人信服。第三者既在道德層面違反了公序良俗,又在法律層面侵害了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不應缺失第三者的責任。
就離婚損害賠償?shù)臋嗬黧w而言,《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的第二十九條,明確了有權提出損害賠償?shù)闹黧w僅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無過錯方。司法解釋三的第十七條規(guī)定,夫妻雙方都存在過錯的,當事人一方提出損害賠償請求或雙方都向?qū)Ψ教岢鰮p害請求的,法院不予支持。離婚的雙方當事人只要都存在過錯,不論過錯程度如何,都無權向?qū)Ψ教岢鲭x婚損害賠償。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婚姻關系錯綜復雜,夫妻雙方在日常生活中摩擦不斷,往往是因為夫妻雙方都存在過錯才導致離婚的。
我國《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中,限定了列舉了夫妻離婚時有下列四種情形之一,即“(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受害方才有權提起離婚損害賠償訴訟,若存在以上法定四種應承擔損害賠償情形之外的其他過錯情形,則缺乏法律依據(jù)支持損害賠償。當代破壞或影響夫妻關系的過錯行為已出現(xiàn)很多新的情況,在離婚時其損害不能通過《婚姻法》第46條來救濟。顯然,這種司法實踐無法達到實質(zhì)的公平與正義。
我國的《婚姻法》第46條未明確損害賠償?shù)挠嬎惴椒按_定賠償數(shù)額時的考量因素。在司法實務中法官會結合案情,作出一定的判斷和分析,但由于規(guī)定不夠細致,在實際賠償中出現(xiàn)同類案件判決結果差異較大的情況,比如在同類案件中,過錯方的行為相差無幾,但受害者可獲得的賠償卻相差甚遠。這些都會導致?lián)p害賠償制度的可操作性降低,不利于充分發(fā)揮該制度的社會指導效果,也不利于受害方及時得到賠償幫助,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diào)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在離婚損害賠償訴訟中,無過錯方要想通過提起訴訟獲得賠償,應向法院提供過錯方所存在的法定四種情形的證據(jù)。為了證明對方有過錯從而獲得賠償,夫妻雙方不得不互相攻擊,侵犯隱私,甚至偽造證據(jù),從而使人產(chǎn)生一種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弊大于利的感覺。有學者甚至提出要廢除離婚損害賠償。
目前,我國離婚損害賠償?shù)馁r償義務主體僅僅限定在夫妻中的過錯方,對于第三者插足他人婚姻而引發(fā)的離婚,第三者卻沒有得到法律的懲罰。由第三者插足導致婚姻破裂的案件中,第三者的行為也完全符合侵權的要素。這種第三者賠償義務主體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婚外情”,道德風氣滑坡,公序良俗受到嚴重沖擊,而僅僅通過道德約束和社會輿論的譴責并不能真正震懾和懲治第三者,需要法律維護最后一道防線。再者,《侵權責任法》中關于侵權人的標準,第三者這一主體已經(jīng)完全符合。因此,在此類案件中,無論是過錯方還是第三者,都應該成為離婚損害賠償?shù)牧x務主體,共同承擔責任。故本文建議將第三者納入作為賠償請求的義務主體。
就離婚損害賠償?shù)臋嗬黧w而言,此項制度將賠償?shù)臋嗬黧w嚴格限制在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的無過錯方。然而,婚姻關系錯綜復雜,夫妻雙方的行為往往相互影響,難以確定哪一方完全有錯,哪一方完全沒有過錯,難以準確理清雙方的過錯大小。在很多離婚案件中,均是夫妻雙方都有過錯。因此,應當適當擴大離婚損害賠償?shù)臋嗬黧w范圍,賦予過錯方一定情況下提出離婚損害賠償?shù)臋嗬?/p>
現(xiàn)行婚姻法規(guī)定可提起離婚損害賠償訴訟的四種情形過于狹窄片面,不足以適應現(xiàn)實的司法需求?,F(xiàn)實生活中因一方長期吸毒、家庭冷暴力、賣淫、賭博等情況,都會動搖婚姻關系存續(xù)的基礎,對受害者造成精神傷害。雖然受害者合法權益受到了傷害,但在離婚時卻不能得到離婚損害賠償,顯然是有失公平的,也不符合現(xiàn)實發(fā)展的趨勢,難以充分發(fā)揮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救濟價值,最終只會被棄用。所以,本文建議應當適當擴大離婚損害賠償?shù)倪m用情形,將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四種情形作為列舉的法定情形,此外,再加一條兜底條款,“其他破壞婚姻家庭生活并導致無過錯方受到嚴重損害的行為”。
根據(jù)現(xiàn)行法的相關規(guī)定,《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是離婚損害賠償當中涉及精神損害賠償部分所適用的。假如從該司法解釋的角度來確定賠償金額,其參照因素實際上很不清晰,司法實務中很難把握,相似案件的判決存在很大差距。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是實際司法實踐當中最常見的精神損害賠償方式,當然,也有通過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對所造成的侵害進行補償??墒潜娝苤?,精神損害賠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每個人精神的損害其實是很難量化為具體的金額的,這就要求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诖耍救苏J為我國應當由立法機關以各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水平為主要劃分標準,輔助其他內(nèi)容制定一套健全、系統(tǒng)的離婚損害賠償金額標準。這套體系的運行模式則是法官在根據(jù)當?shù)厮剿贫ǖ膿p害賠償金標準范圍內(nèi),同時考慮過錯方的過錯行為、侵害結果、主觀態(tài)度、經(jīng)濟能力來決定損害賠償金額的具體數(shù)字。通過立法規(guī)定以減少在實際司法過程中相似案件判決結果相差甚遠的情況,使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正真發(fā)揮保護無過錯方合法權益的作用,彌補無過錯方因離婚而遭受的損害,同時也不會因為“同案不同判”而導致不公正。
為克服離婚損害賠償訴訟案件中當事人舉證困難的問題,本人認為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無過錯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首先,可以借鑒民事訴訟法的特殊規(guī)定,實現(xiàn)舉證責任倒置。舉證責任倒置,是指鑒于某類案件的特殊性,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的當事人處于弱勢,很難取得有效證據(jù)時,將舉證責任轉移到不負舉證責任的這一方來,由其就某種事實存在或者不存在進行舉證,如不能有效證明,則必須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推定弱勢一方所主張的事實成立的一種特殊舉證責任分配制度。在離婚損害賠償訴訟案件中采用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就只需要無過錯方提出過錯方的初步證據(jù),再由過錯方進行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或者對方也存在過錯,如過錯方不能證明,就推定過錯方存在過錯,就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經(jīng)過這樣的調(diào)整,大大降低了無過錯方的舉證難度,有利于保護其合法權益,也有利于實現(xiàn)過錯方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現(xiàn)行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雖已建立但有待完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產(chǎn)生,在離婚訴訟中,不應僅僅關注私利的損失和財產(chǎn)的分割,更要注重保護婚姻中弱勢方的生存權益,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