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光(廣東 汕頭)
喜歡讀畫,就是讀,覺得不能只是欣賞,要讀才能真的入畫,真的品味其中之妙,這就是所謂的讀畫者也。讀而有記,于是成此。
此際,雖然寒風凍雨,讓我們?nèi)匀桓惺艿蕉斓耐L,但我們似乎已經(jīng)聆聽到了春天的跫音。是的,春天已經(jīng)不遠了。我們欣賞這幅高更的油畫《春天》,走進他藝術(shù)的世界。
高更是法國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與塞尚、梵高同為世界美術(shù)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藝術(shù)對現(xiàn)代繪畫影響極大,被稱為象征派的創(chuàng)始人。野獸派和表現(xiàn)主義繪畫就是在高更和凡高的啟示下發(fā)展起來的。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風,走上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思想上更是遠離塵囂,追慕自然,崇尚簡單。但是,他的這種幻想和藝術(shù)在自己的國家處處碰壁。
這位畫家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那一年,他忽然厭倦了巴黎文明社會,憧憬原始與野性未開化的自然世界,向往異鄉(xiāng)南太平洋的熱帶情調(diào)。為追求心中理想的藝術(shù)王國,他舍棄高收入職業(yè)與世俗幸福生活,遠離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與島上土人一同生活,并與土人之女同居。在這陽光灼熱、自然芬芳的島上,高更自由自在地描繪著當?shù)孛逶∶裆裨捙c牧歌式般的詩意生活,強烈表現(xiàn)自我的個性,創(chuàng)作出他最優(yōu)異的油畫作品,同時也寫出《諾亞·諾亞》這一記述大溪地之旅神奇體驗的名著。英國名作家毛姆,就曾以高更傳記為題材,寫了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月亮)與世俗的物質(zhì)文明(六便士,即金錢)的碰撞,生動地寫出了高更在藝術(shù)和現(xiàn)實的矛盾與彷徨中的苦苦探求。
高更畫中那種強烈而單純的色彩、粗獷的用筆,以及具有東方繪畫風格的裝飾性,與他在大溪地島上描繪原始住民的風土人情的內(nèi)容結(jié)合在一起,就具有一種特殊的美感與力量。20世紀以來,對原始藝術(shù)的再認識與研究極為盛行,這為藝術(shù)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活力,高更是先驅(qū)者之一。他的主觀感受強烈、色彩濃郁的作品,影響了后來許多藝術(shù)家,使人們從中得到了喜悅與美的享受。
簡化了的巨大形狀,均勻單一的色彩、分割主義、無陰影的光、素描與顏色的抽象化、超脫自然的詩意,這就是高更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和裝飾效果,但在當時卻不為人們賞識,甚至連印象派大師也大加斥責?,F(xiàn)在,當然已經(jīng)不再如此了,人們從他的畫中發(fā)現(xiàn)了,他描繪了別人所沒有發(fā)現(xiàn)的美——質(zhì)樸的原始美。他以極大的熱情非常真誠地描繪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藝術(shù)天地。
這幅《春天》,是他在塔西提島上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之一,恬美、寧靜,有一份靜謐的快樂?;蛟S初春,大地開始泛綠了,腳下茸茸的綠色,鋪衍開去,推遠,遠處的山坡有綠有黃,或許只是鵝黃嫩綠,蔥蔥的世界,綠在人們心里,有點如夢如幻,多么動人的情景。前后左右,濃淡、斑斕,色彩充滿變幻,層次感豐富,由實漸虛,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藝術(shù)魅力,有些蒙太奇。有三個人物,主角是個少年,正是多夢的青春年華,黑帽子、藍衣,可是奇怪的,卻是紫紅色褲,怎么會是紫紅色褲子?這魔幻的顏色。他靜靜地望向前方,一臉陶醉,醉于初春的美麗?或者也有更多對未來的向往。他身旁那位纏白巾、黑裳,正在俯身勞作的婦女,可能是少年的母親,雖然只有側(cè)面,卻依然可以感受到美麗的生動。其間黑白形成對比,靈動而妙,畫面恬靜而不單調(diào),有動感。樹,仍未掛綠,硬硬的枝干,稍遠處有三兩間房屋,尖頂;大約剛剛的朝陽時分,太陽在山坡那邊,正在升騰,滿天飛動的霞彩,屋頂就有的帶上了些紅的黃的閃閃的光亮,有的則是神秘的黑色。屋前的那個空地,霞光下晃動著的另外一個人,也俯身工作著,較小,朦朦朧朧的一個淡影,或許是少年的父親吧?
整幅畫,十分有高更的藝術(shù)風格,色彩明麗,有裝飾味,人物有線條感,畫面富于象征意味,帶著他濃濃的思想的印記。這雖然是自然的美麗,可我們卻分明讀到了他烏托邦的若干理想主義的色彩。大約,有一種陶淵明桃花源里好耕田的詩情畫意。不論中外,人們渴望自由、歡快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尤其文人,藝術(shù)家其實也是文人,他們似乎更敏感,那種對春天憧憬的感情,原本更加強烈。
那么,《春天》有令人陶醉的大自然,也有藝術(shù)的芬芳,但我們卻更欣賞高更所向往的美麗世界,感動于他追求藝術(shù)的激越。
方成最出名的漫畫是《武大郎開店》。除畫外,其中的對聯(lián),讓我尤其印象深刻。橫批是:“王倫遺風”,對聯(lián)是:“店雖不大,惟我獨尊;人雖不高,有權(quán)則靈。”可謂入木三分。他與丁聰、華君武并稱為中國漫畫界三老。晚年,他尤以獨具中國特色的水墨漫畫,將中國民間傳說和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繪形紙上,鐘馗、濟公、魯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俠義之士在他的筆下皆栩栩如生、神態(tài)逼真。以水墨的形式畫漫畫,是方成晚年的獨創(chuàng)。而這一切,都與他對漫畫的執(zhí)著不無關(guān)系。
讀過他一幅水墨漫畫《工夫茶》,與我們潮汕有因緣,所以喜歡。1993年元宵節(jié)間,他游汕頭、潮州后有感之作,畫面簡單,兩人對坐飲工夫茶,其間神情悠閑、傳神,隱約可嗅茶香;尤難得者,幽默氣氛布滿畫面,并且展延于畫外,在生活中激蕩起回響——快樂的笑聲。畫上有一首打油味十足的詩:此間喝茶講工夫,大把茶葉塞滿壺。初嘗味道有點苦,苦盡甘來好舒服。只有此間人方能體驗它的妙。我請書法家謝佳華兄,寫成橫條,裱掛出來欣賞,也算是茶香之外與方成的緣分。
方成,1918年生,廣東中山人,從小就愛在村里墻上畫畫,后來因為喜歡一種幽默逗笑的東西,慢慢就開始在畫畫中融入了逗笑諷刺的成分。但真正讓他走上漫畫藝術(shù)道路的,卻是他對生活的深刻體會,以及一種高度自覺的社會責任感。他是1946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除了特殊時期被迫不得不擱筆外,他始終堅持幾十年的不輟創(chuàng)作,漫畫作品影響廣遠并達到了一種藝術(shù)的高度。對于漫畫藝術(shù),他因?qū)嵺`而深有體會,他說,漫畫有兩個很明顯的藝術(shù)特性:一是有語言功能,是用來說話作評議的;二是有諧趣性——看來滑稽、幽默或諷刺(諷刺也是幽默的)。因此也可以說,漫畫是繪畫里的雜文,在特殊的年代,每每能發(fā)揮特別的藝術(shù)功用。
漫畫藝術(shù)家方成,正是運用以上漫畫的兩個藝術(shù)特性,創(chuàng)作出了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作品:評議的畫和諧趣的畫。其實,諧趣的畫也是評議的?;⒖尚κ侨藗兛戳嘶蚵犃耸裁词抡J為有趣的反應(yīng),其間不就也有評議的因子嗎?評議的漫畫,則是用來對不良事物進行批評;諧趣的漫畫不僅是為了取笑,更是讓人在笑聲中有所思考,并起警世作用。它是寓莊于諧,具諷刺意義的一種批評方式。
有人說過,幽默的心靈才是最健康的心靈,幽默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方成是具有幽默感的藝術(shù)家,這也是他得以抵御災(zāi)難、獲得長壽的一個原因。他說:“幽默是一種表達思想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方法,是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方式方法,所以它是一種藝術(shù)?!边@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觀點。其實,生活中,我們喜歡幽默并且需要幽默,幽默不僅是生活的調(diào)劑,更是生活的藝術(shù)。因此,我們喜歡方成的這些能提升自生活又充滿了生活情趣的漫畫作品。
我尤其欣賞方成以水墨技法畫的漫畫人物,構(gòu)思新奇,筆墨老到,特別有味道。這得益于方成對傳統(tǒng)水墨的深刻領(lǐng)悟,更得益于他有一顆幽默的心。這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中國畫有它自己的美感,尤其那種很飄逸的線條,有力感,有美感。他的幽默水墨,在線條中展示了藝術(shù)形象的生動,淋漓盡致地抒寫他的藝術(shù)思想。作品《布袋和尚》中的和尚放下布袋,酣然一覺,全然不知東西南北,說它幽默、調(diào)侃味十足,可也富含了生活的哲理。特別激賞他筆下的梁山好漢,可見他是熟讀《水滸傳》的,有自己的愛憎,最喜寫的人物是李逵、魯智深。李逵無私無畏,怒目圓睜,白眼看人,堅決不當奴才。魯智深,這和尚不吃齋不念阿彌,一條方鏟,卻專與人間惡勢力過不去,灑脫、率真,一張臉滿是英雄氣,打殺他是禪,放下屠刀即成佛。可見,方成是借著他們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他心底里的英雄。他以欣賞的筆寫自己喜歡的人物,生動、活潑潑,親切、俏生生。令人嘆賞的,絕不僅僅是藝術(shù)。
“小丁”者,即丁聰也。難忘“小丁”,是他的作品不朽,更是他的永遠年輕。他活了九十二歲,可是,直到人生的最后,作品卻總是署名“小丁”,時間在他身上不留痕跡嗎?并不,對他而言,身體可以老去,精神不可以老去,作品也不可以老去。那么,這該是怎么一個帶著活力有趣味的人。有人說,丁先生之趣味,非那種刻意要挑逗著的饒舌,而更多是長達大半個世紀因繪畫模糊了現(xiàn)實與想象間的界線;或者說,是繪畫模糊了歲月的流逝,模糊了有關(guān)時間的概念,在他身上留下了隨處可見的妙趣橫生的感染力。說得多好呵!
日常生活里,“小丁”的話不多,開口卻風趣,常常引逗得大家忍俊不禁,他卻滿不在乎,一臉的無辜。這不老的老頭,畢竟年齡擺在哪呀!從20歲畫到了90多歲,無論陰晴雨雪,窗外風景更迭,本來只是一根根線條,就這樣改了又改,一天天這樣累積了又累積,反復(fù)著重復(fù)著,就變成了一部完整的人生。
“小丁”,他喜歡大家這么稱他;而“丁先生”呢,我們是敬重他這么敬稱他,他卻不喜歡。太透著客氣,恭敬而遠,他當然不高興,覺得寂寞。他還是要人叫他“小丁”的?!靶《 逼饺丈钪心切┟钊ぃ鋵嵍荚谒麧撔牡睦L畫中,他一遍遍琢磨著,一遍遍體驗著。他的生活其實就是他的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當繪畫成為他的人生后,他也成為繪畫中的一個角色。因此他很有活力,心理與身體都年輕,我們詫異他不老,實際呢,是他潛心創(chuàng)作中、不羈或者脫身世事的結(jié)果。那些俗世紛擾、利祿功名,他只是在窗外瞧,當個戲去看,或者說欣賞吧,在“旁觀者清”的狀態(tài)里,一切就都變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材料,有時信手拈來,畫筆下就有了俏皮、幽默,有了睿智與通脫,結(jié)果,流水歲月就只在他的俏皮與幽默里靜靜地流過。
畫了70年的畫,夠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難得的卻總是這么盎然的情趣,可是,從遙遠的時光里一路畫過來,“小丁”還是“小丁”。他的俏皮成就了他的漫畫,好像他的人物素描,也常常帶有若干漫畫的成分。有時候,我就想漫畫吧,是幽默還是諷刺呢?都對也都不全對。怎么說?其實,幽默也罷,諷刺也罷,都是相當表面的東西,好的漫畫,總有一種睿智的快樂、一份好玩的意趣,透著天真、頑皮與對人生的穎悟。它是達觀、釋然、豁達,所以能夠超越一般社會的憤怒,是領(lǐng)略了人生本質(zhì)后的一個嶄新的境界。這也是“小丁”一以貫之的追求。看他畫的低垂著沉思的巴金與讓香煙自燃著、似乎不堪頭顱重負的汪曾祺吧,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傳神了,有一種不能簡單說是沉重不沉重的自在的風格。
說到沉重,我們在他上世紀40年代的作品中還是可以找到,從《香港受難》組畫開始,他的作品就有這么一種質(zhì)感特別強烈的吶喊。這類作品的巔峰,我以為是他以木刻畫形式為《阿Q正傳》所作的插圖。如這幅《孤獨者》,其實就有代表性。昂立的阿Q,不再像從前似的畏畏縮縮,他要革命了,手中的旱煙仿佛成了武器,——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昂首闊步,他不但傲視了小D們,更傲視了趙太爺們,充滿了革命的豪情??墒钱斅?lián)想到他對革命的理解以及后來悲慘的命運,我們又不禁內(nèi)心布滿了沉痛。可惜這樣的畫風,以后被“小丁”放棄了,他到底不喜歡這種沉重的風格。
秦怡說過,“小丁”是非常純的一個藝術(shù)家,從來也不標榜自己,從來也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其實他很有成就。小丁當然是不覺得自己“很有成就”的,他不像有些搞藝術(shù)的先生,那個狂呵,簡直是“瘋”了,說五百年來只有“我”,有這么自我吹噓的?!我們只有當笑話看?!靶《 眳s只把畫畫當成了玩耍,可別小看這個玩耍哦,這是小丁藝術(shù)成就的依托。
“小丁”,他的一生快樂活著,快樂創(chuàng)作著。他的作品,影響的可不僅僅是一代人呢!
知道了石魯、趙望云、何海霞,也知道有一個“長安畫派”。石魯、何海霞的畫也品讀過若干,渾厚、大氣象,尤其山水畫,仿佛有一股不平之激蕩,流轉(zhuǎn)著生動的氣機,那么強勁地蕩擊人心。趙振川先生,乃“長安畫派”承前啟后的代表人物。品其畫作前,先讀其文章,有作為的畫家,工夫在畫外,趙振川是有思想的畫家,他扎根于文化底蘊沃厚的西部,沉潛而不是浮光掠影,注重生活,這正是“長安畫派”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常年的秦巴山間,黃土高原的溝溝坎坎與秦巴的山山水水,成了他藝術(shù)之源。許多年之后,他仍然十分感激父親趙望云先生當年為他做出的決定,讓他到隴東山區(qū)去,一呆就是八年。不要小看這八年呵,這是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八年。我們總說深入生活,是旅游似的晃晃蕩蕩,拿個相機這邊拍拍,那邊照照,然后對著照片畫嗎?這一當下流行的創(chuàng)作模式,其實不過作秀。趙振川卻是真正地沉下去,生活生活,先生活然后才是創(chuàng)作,因而奠定了他堅實的基礎(chǔ),并走出了一條正確的藝術(shù)的陽關(guān)大道。
后來,他深有感觸地說:“我覺得到生活中去猶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在泡菜壇中一段時間,方可變?yōu)樗岵?。如果只是在酸湯中沾了一下就拿出來,菜是不會酸的。深入生活也是這個道理。到一個地方去寫生,也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并盡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的體驗,才能對一個地方了解,才有可能畫出這個地方的味道,找出特有的筆墨及形式語言?!边@是獨特的體悟,是切身體驗后的生動表達?,F(xiàn)在吧,雖說年紀大了,他仍然不忘多跑,他與作家杜愛民結(jié)伴,深入生活,并在《美文》上經(jīng)營一個“兩家巷”的我畫你寫欄目。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欄目,畫與文相得益彰。其間,我們可以看出他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多的思考與咂摸,看他逸筆草草,仿佛不經(jīng)意的,卻是宛如釀酒必醇正必味厚。因此,他的山水意蘊深厚,風韻獨特。徜徉在其山水意趣之間,我們不會感到任何擺譜拿腔與做勢,只有沉實的藝術(shù)、渾厚的筆墨,辣辣生風,沒有文人的柔弱,也不偷巧,是一錘一鑿的硬實工夫,這就是藝術(shù)家的天真,或說傻氣。我們在石魯?shù)热斯P下已領(lǐng)教過,如今,于趙振川作品中見到,多么令人振奮,這就是繼承!
趙振川先生說,氣韻生動既是畫家的人格又是畫品。理解中國畫的書寫性與氣韻的關(guān)系是需要畫家用一生的藝術(shù)實踐來進行的。國畫家搗騰的是筆墨,胸中積壑深厚,演化成生動而獨特的繪畫語言。讀其畫可以感受他個性化的畫風,說粗獷不如說醇厚,也可以說鄉(xiāng)土,如這幅《高原秋色》,渾厚的筆墨,渲染出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撐滿了整個畫面,這么飽滿,可是并不迫塞,郁厚處布滿了空靈,濃墨時如烏云堆積,疏淡時卻又輕紗曼妙,可謂墨妙五彩。用墨經(jīng)過了他幾十年的摸索,不但有自己的特點,更是巧奪天工了。這不是尋常山水,是趙振川的山水,墨色濃淡,出神入化,或淋漓潑灑,流動著玄妙氣韻;或巧妙留空,卻清新悅目。濃淡變化隨意,窯洞、羊群、老漢、山丹丹花,隨處點綴。不是南派山水的柔淡明麗,也迥異北派山水的豪宕,而是西北風韻動人的歌。與其說畫山水,不如說他寫風土人情,寫一種健旺、豁達的精神。那陜北是怎么苦焦的地方,可是人們卻頑強地守住自己的家園,樂天知命地生活下去,高亢的信天游,是天籟,趙振川的畫也是天籟,它們同樣涌動著對生活的熱愛。這種熱愛始終貫穿他的作品,成了他十分突出的山水精神。
他是這么執(zhí)著于藝術(shù),對于大自然充滿了敬畏,唯敬畏方能體悟,筆下的山,飽滿、張揚、磅礴深郁,往往是畫面主角,人物成了陪襯,但并不猥瑣,卻放達、自由,率性生活,十分灑脫,這里沒有孰主賓的問題,是融入與相安,和諧與妥貼,令人心平氣和。
應(yīng)該看到趙振川對傳統(tǒng)的吸納與推陳出新,他的山水少了幾分石魯?shù)牟黄郊な?,多了些平和與自然諧協(xié)之音。潘天壽先生說,“畫畫以奇取勝易,以平取勝難?!彼纳剿嫳憩F(xiàn)得更為自信和從容。淳樸的氣息使他的畫遠離文人畫,卻更近于民間意味,寫實的質(zhì)樸,流露出民間藝術(shù)的天真意趣,因而,敦厚樸茂,氣勢恢宏,更善于表現(xiàn)鮮明的時代精神。他的意境來源于對生活的深味,來源于對自然的敬畏,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的探求。山水其實是他真情的揮灑,物象是他表情達意的符號。趙振川發(fā)軔于生活、陶冶乎性情,歸之于筆墨的山水畫,是從西北這方水土中綻放出來的一朵藝術(shù)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