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英
(蘇州相城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1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被成為慢阻肺,在臨床中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呼吸內(nèi)科疾病,隨著患者患病時間延長會對肺功能乃至機體產(chǎn)生嚴重影響,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1]。本次研究分析康復護理模式對改善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作用,為今后開展綜合康復護理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進行報道。
選取2018年11月17日~2019年1月17日我院治療的慢阻肺病例數(shù)共79例,男70例,年齡段60~90歲,女9例,年齡段60-90歲,患者臨床診斷標準參考中國醫(yī)學會2016年制定的《老年慢阻肺患者臨床診斷與治療標準》中的標準進行判定[2],患者均自愿入組參加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shù)字分組方式對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組中4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在60~90歲之間,平均年齡77.3歲,病程4~9年,平均病程6.3年;對照組中39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在61-89歲之間,平均年齡76.2歲,病程4~8年,平均病程6.2年。
對照組患者開展一般臨床護理方法,包括對入院患者進行擴張支氣管、祛痰等用藥護理,并指導患者完成簡單的呼吸鍛煉和身體運動,改善患者肺功能,在護理期間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并告知患者在日常飲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家屬及時滿足患者需求。
觀察組患者開展綜合康復護理方法,具體為優(yōu)護理人員參照對照組一般護理方法增加綜合康復護理,主要內(nèi)容包括健康鍛煉、飲食指導、呼吸功能訓練、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3]。健康鍛煉應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按摩和穴位刺激,指導患者正確的咳痰方式,對于痰液難咳出的患者可采用胸部按摩或背部拍打方式幫助患者排痰,在住院期間每日清晨和傍晚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開展肺部康復呼吸運動,在運動同時應考慮患者體力和患者心肺功能情況,并定期開展有效的康復訓練,以有氧運動為主指導患者開展慢跑、快走、太極拳等活動,幫助提高患者機體的抵抗力,指導患者每日開展腹式呼吸等康復訓練,改善患者通氣功能,促進呼吸運動,告知患者家屬如何判定呼吸困難,及困難程度[4];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開展呼吸功能康復訓練,讓患者熟練掌握膈肌呼吸、腹式呼吸的訓練方法,每日輪流做以上訓練5~8次,每天開展2~3次訓練,每日堅持進行呼吸操訓練5~10分鐘;對患者及家屬開展飲食康復指導,在患者住院期間應建議患者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減少辛辣、刺激性及鹽分含量較高的食物,對于水腫或少尿的患者應告知其家屬減少水鈉水平攝入;對患者及家屬開展?jié)M足非相關疾病知識的健康講座,講解慢阻肺的發(fā)病原因、機制、相關影響因素,讓患者更好地療效疾病,讓患者做好日常保暖工作,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同時未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減少粉塵及刺激性氣體對患者呼吸道的刺激,叮囑患者盡量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shù),保持呼吸通暢,在秋季注射流感疫苗;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臨床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內(nèi)心需求和真實想法,給予患者以鼓勵或安慰,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問,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情緒,樹立樂觀的心態(tài),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臨床醫(yī)護工作[5]。
兩組患者在治療中護理人員觀察記錄患者肺功能指標情況,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吸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根據(jù)以上指標對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進行判斷。
根據(jù)患者護理中癥狀進行療效評價,顯效標準:患者慢阻肺癥狀得到有效緩解,肺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標準: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癥狀得到緩解,肺功能指標得到改善,無效標準:患者慢阻肺臨床癥狀無改善,肺功能指標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當P<0.05則表明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
治 療 前 對 照 組F V C ( 1 . 6 2 ± 0 . 44 ) L 、FEV1(1.14±0.12)L、FEV1/FVC(38.90±6.06)%,觀察組FVC(1.62±0.48)L、FEV1(1.13±0.11)L、FEV1/FVC(39.02±6.24)%;治療后對照組FVC(1.82±0.55)L、FEV1(1.37±0.06)L、FEV1/FVC(49.50±8.41)%,觀察組FVC(2.57±0.72)L、FEV1(1.83±0.11)L、FEV1/FVC(68.21±9.87)%。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在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吸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40例患者中顯效25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76.9%對照組39例患者中顯效19例,有效1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5.0%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慢阻肺為老年患者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高齡患者中發(fā)病率較高,直接影響患者肺部功能和身體健康。慢阻肺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盡管臨床上的治療方式多種多樣,但在患者反復發(fā)病的過程中肺功能會逐漸惡化,最終威脅患者生命健康[6]。臨床上對于老年慢阻肺疾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治療方法主要以緩解患者病情為主,在此種情況下如何改善患者肺功能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對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的相關研究較多,綜合分析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對老年慢阻肺患者開展綜合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能夠改善患者肺功能肌肉收縮指數(shù)[7]。從本次研究結果看,綜合康復護理與一般護理患者比較前者肺功能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并且優(yōu)于一般護理患者肺功能指標。這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開展綜合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效果,對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有明顯作用。綜上所述,慢阻肺老年患者在選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臨床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