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重慶 400000)
我們所說的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的應變能力,主要是指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遇到的突發(fā)情況,導致周圍的采訪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在這個時候記者必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措施,有效地化解新聞采訪過程中遇到的危機,才能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獲取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從整體上提升新聞采訪工作的質量和時效性,促進廣播電視新聞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1.缺乏現(xiàn)場應變能力。新聞采訪現(xiàn)場很容易出現(xiàn)各類突發(fā)性事件,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才能夠保證采訪效果,否則即便提前準備好稿件,新聞采訪也難達到預期效果。
2.自身情感控制力不足。新聞記者缺乏控制自身情緒能力的情況同樣較為常見,而由于將自身情緒帶入采訪工作之中,新聞報道很容易因此脫離實際。新聞現(xiàn)場的氣氛容易對新聞記者造成影響,由于沉浸在現(xiàn)場氣氛中,新聞記者在采訪中易出現(xiàn)憤怒、喜悅、傷心、激動等情緒,導致最終失去客觀公正報道立場。
3.無法較好處理與受訪者關系。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帶有明顯主觀好惡的情況也較為常見,如采訪地位較高對象時出現(xiàn)緊張情緒,或采訪流浪人員時存在排斥心理,由于無法較好表達話題、缺乏對采訪對象尊重,新聞采訪的順利進行很容易受到影響,并最終導致采訪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1.在采訪前做好準備工作。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緩慢提升,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在采訪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以此保證自身應對和判斷能力能夠滿足新聞采訪需要,具體準備如下:(1)基本準備。新聞記者要在采訪前盡可能了解采訪對象的背景、經歷、職業(yè)、愛好、性格特點,并以此預先準備適當且深刻的話題,同時還需要預先判斷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并做好應對措施,來提高新聞采訪主動性。(2)提問技巧及藝術把握。雙方互動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屬于新聞采訪的關鍵,新聞記者必須保證采訪過程中“問得好”,新聞記者需較好把握提問技巧及藝術,以此帶動氣氛并避免引起受訪者反感。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前需提煉出所問問題,以此避免采訪過程中提出過于抽象和籠統(tǒng)的問題、帶有暗示性答案的問題,使采訪效果得到保障。
2.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一種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礎上的社會活動,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必須擁有應對各類突發(fā)變化和克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這種心理準備與上文提到的準備工作同樣重要,缺乏心理準備的新聞記者很容易在面對突發(fā)狀況時手足無措,最終導致新聞采訪失敗。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特定情況下需進行暗訪,要想做好暗訪工作,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能夠在某個有價值的新聞初露端倪時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并能夠在采訪對象拒絕采訪或回避某些問題時選擇合理的應對方式,這些都能夠保證記者更好地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新聞。
3.在采訪中打破思維定式。反應時間是衡量一個人應變能力的重要指標,而對于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來說,不僅需要保證自身的反應時間盡可能短,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反應效果。作為獨立的腦力勞動者,新聞記者往往會獨自作戰(zhàn)、單槍匹馬,時效性的限制也使得其在采訪中不能反復權衡、慢條斯理地開展工作,這些都使得新聞記者在采訪工作中面臨較大挑戰(zhàn)。
4.不拘泥于采訪大綱。完全基于采訪大綱開展新聞采訪屬于很多記者的工作常態(tài),采訪過程中受訪對象透露的新疑問、新線索往往因此被忽視,這顯然違背了“追求新聞價值最大化實現(xiàn)”原則,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工作中不應完全拘泥于采訪大綱。具體來說,新聞記者需要在采訪工作中注意抓住每一個反復求證細節(jié)的對話契機,同時還需要結合采訪獲得的信息不斷開展新聞價值判斷,并在必要時調整采訪角度或采訪主題。以人物訪談為例,這類采訪往往會涉及訪談對象個人隱私,這種情況下新聞記者必須合理把握對話策略、盡可能照顧對方情緒、靈活調整訪談角度,這樣才能夠避免訪談對象感到尷尬,保證采訪目的順利實現(xiàn)。
5.其他策略建議。為進一步提升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以下幾方面策略建議同樣需要得到重視:(1)提升新聞辨別能力。考慮到新聞事件的發(fā)展存在一定規(guī)律,新聞記者必須在采訪過程中迅速調整思維,明確新聞事件脈絡,以此開展針對性更高的采訪?,F(xiàn)場采訪過程很容易受到各類因素干擾,設法排除干擾因素并學會捕捉細節(jié),即可進一步提升采訪有效性,但這必須建立在較高的觀察力、信息挖掘能力基礎上,新聞采訪的效率也能夠由此大幅提升。(2)提升現(xiàn)場提問能力。新聞記者需具備縝密的邏輯思維,以此通過針對性提問保證受訪者完整敘述新聞信息,配合較強的細節(jié)捕捉能力,即可進一步提升采訪的整體質量和效果。
在整個的采訪過程中,記者的應變能力和素養(yǎng)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衡量準則,在進行新聞訪問和素材收集的過程中,電臺的新聞記者更應該保證自己冷靜的狀態(tài),盡量精確地掌握被訪問者的真實心理需求和個人真實的情感波動,而且應該在這一情況的基礎上更加具備選擇性地選擇相關的發(fā)問方式以及內容特征,這樣才能更加有利于最大程度上挖掘新聞背后的價值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