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衛(wèi)
張加毅作詞的歌曲《草原之夜》曾流行一時,其中有一句歌詞寫道:“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泵腺F彬卻唱道:“可惜沒有郵差來傳情?!倍@里“郵差”和“郵遞員”的使用便是一個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
檢索可知“郵差”出現(xiàn)要早于“郵遞員”。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郵政機構(gòu)誕生于1878年,“郵差”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該年之后。《清稗類鈔》有云:“于是有冒為郵差以叩門者,……則盜也。”而“郵遞員”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人民日報1947年:“艱苦的郵遞工作中,……淮海郵遞員王元柱日夜奔走不辭勞苦?!苯?0年來,郵差和郵遞員仍處在并用狀態(tài),但“郵差”式弱,“郵遞員”式強。(如圖1、表1所示)
孟貴彬?qū)ⅰ班]遞員”唱為“郵差”說明語言的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后的演唱者唱為“郵遞員”,也正體現(xiàn)由“郵差”到“郵遞員”這一詞語替換的進步意義。由“郵差”這一指稱事物的物質(zhì)外殼得以轉(zhuǎn)換新型形式——郵遞員。另外我們從“郵差”到“郵遞員”也可窺見詞語替換的相關(guān)特點。
一是新舊詞語共生性?!班]差”和“郵遞員”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是處于二者共生狀態(tài),但“郵差”一詞在我們?nèi)粘I钪惺褂妙l次遠小于“郵遞員”的使用頻次。類似的詞語還有“車夫”與“司機”、“客?!迸c“酒店”等。
二是詞語內(nèi)部一致性?!班]差”和“郵遞員”在本質(zhì)上指稱同一事物。外部形式變換并不影響其內(nèi)在性質(zhì)的一致性。這是詞語替換的一大特點。類似的還有“清道夫”與“清潔工”、“洋火”和“火柴”等。
三是詞語思想進步性。從“郵差”變換到“郵遞員”也體現(xiàn)了詞語替換的思想進步性,“差”變“員”,封建色彩進一步削弱、人民平等意識覺醒,也是人民思想進步在詞語使用上的體現(xiàn)。類似的詞語替換還有“官吏”和“公務(wù)員”、“戲子”與“演員”等。
四是詞語文言消減性?!班]差”一詞相對于“郵遞員”一詞,其文言性較強,由“差”字也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差遣”“辦差”“衙差”等舊時詞匯。由“郵差”到“郵遞員”不僅是語素的增多,也是詞語文言漸減性的體現(xiàn)。類似的替換還有“目”和“眼睛”、“冠”和“帽子”等。
我們也可以從上述了解到詞語替換的客、主觀原因。一是詞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政治的變革而進步,1956~1975這20年間“郵差”和“郵遞員”使用頻次的巨大差距正是特定政治因素影響下的結(jié)果;同時為了適應(yīng)社會大眾使用明晰性、通俗性、簡易性的需要,從而演化為更易理解的外殼形式。如上文所提及的“目”與“眼睛”、“冠”和“帽子”。二是語言的使用者思想觀念的進步及語用習(xí)慣也促使詞語替換的實現(xiàn)。如“店小二”和“服務(wù)員”、“老媽子”和“保姆”“月嫂”。
以上僅是我們對詞語替換問題的一點想法,而詞語替換諸多規(guī)律則還需進一步的發(fā)掘。
[作者通聯(lián):華中師范大學(xué)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