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
“購買一張電影票,總共需要幾步?”“共三步。”
第一步,打開貓眼或美團等App;
第二步,找到心儀的影片;
第三步,根據預期觀影時間,選擇匹配的影院。
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642億元,年增長5%;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電影票房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按市場分成機制,影院和院線可以分得57%的可分賬票房。
盡管占據票房分成的半壁江山,同步影院和院線的真實地位卻如同“雞肋”。除萬達、大地、中影星美等巨頭院線保持強勢外,中小影院普遍盈利困難,這是因為:
用戶數據和入口掌握在互聯網平臺公司的手中;
影迷消費的是“影片”而非“影院”;
同步影院排片模式與個性化消費的新零售趨勢格格不入……
席灝,一位經商20年的秦商,2016年踏入機遇與危機并存的中國電影院線市場。3年后,他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院線業(yè)態(tài)及商業(yè)模式——
“悅影咖”點播影院,一種提供個性化影片點播與多元空間場景服務的泛娛樂影院。
悅影咖剛一面市,便引爆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觀影熱潮,單一影院的投資回報周期僅為18個月,投資回報率是傳統(tǒng)影院的3倍以上。
暨IDG資本等投資機構吹響點播影院的資本號角,悅影咖給出了市場里最強有力的回聲。
席灝的創(chuàng)業(yè)履歷非常多元。他做過工程,養(yǎng)過牛,代理過防盜門,開過KTV,開過飯店,開過酒店,做鉆石交易鑒定平臺,經營文玩博物館,做文化傳媒公司……
“做什么成什么”,是西安企業(yè)家圈層里對席灝的一致評價。
席灝的傳媒公司澄心傳媒,深度參與了“大唐不夜城”“西安年最中國”“絲路國際電影節(jié)”等明星項目的品牌宣傳,西安近年來躍升為“網紅城市”其背后也有著澄心傳媒的影子;他在西安雁塔西路承理的如家酒店和外婆印象飯店,分別是如家和外婆印象全國體系里的盈利標桿;他耗費心血成立的西安絲路篆刻藝術院,是匯集了包括西泠印社、驪山印社等諸多名社名家在內的一流金石篆刻藝術平臺。
事業(yè)多頭并進,四面開花,席灝心中卻有一個遺憾:未能打造一家上市公司。
秦商重義,跟隨席灝創(chuàng)業(yè)的團隊一般都有十幾年的交情。席灝的理想是,通過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實現資本價值,進而更好地回饋團隊。
但是,或因機緣未到,席灝始終未能找到一個市場增長空間足夠大、盈利充分可持續(xù)的優(yōu)質項目。
直到2016年,席灝從朋友那里,了解到當時還被稱作“私人影院”的點播影院行業(yè)的發(fā)展。
中國的點播影院興起于2010年以后,剛在市場上出現便獲得資本熱捧,最大一筆投融資來自IDG資本投資的艾米1895電影街。
點播影院的優(yōu)勢在于,采取點播模式,觀眾選什么看什么,脫離了傳統(tǒng)觀影的排檔限制;同時,采用“包廂模式”,有利于拓展服務內容和質量,符合當下消費升級的趨勢。
2017年前后,同步影院增長速度放緩,作為市場新增量的點播影院不斷迎來利好:
技術上,數字拷貝衛(wèi)星傳輸、影院數字化管理系統(tǒng)等技術的出現,大幅降低影片發(fā)行及影院同步管理成本,間接降低了點播影院的投資門檻。
政策上,國家連續(xù)發(fā)布《電影促進法》《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管理規(guī)定》等文件,鼓勵發(fā)展院線新業(yè)態(tài)。
版權保護方面,廣電總局上線點播影院放映服務平臺(DMCC),逐步規(guī)范了點播院線的影片授權、交易、放映等環(huán)節(jié)。
席灝意識到,數字化技術的普及、政策面的扶持、版權保護意識的增強,點播影院將成為真正的IPO明星項目。
根據2019年的市場調查,全國點播影院數量超過14 000家,產值超過150億元,能達到一級院線票房收入的25%。
目前,中國電影總票房僅為美國的80%,而兩國人口數量比為4 : 1。按照美國二級院線體量約為一級院線的80%計算,當中國電影市場人均票房追上美國,其二級院線票房體量將是目前的4~13倍,市場擁有極大的增長空間。
正是從2017年開始,席灝成立西安至尚嘉華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在西安、北京陸續(xù)布局了5家點播影院,開始初期的試運營。
席灝的目標很明確:把點播影院做上市!
點播影院和院線被資本市場看好,源于其兩個屬性:一是處在增長可預期的通道內;二是直接進入數字化運營階段,能夠更好地積累和延伸用戶數據。
在疫情后時代,資本市場以“十四五”規(guī)劃為綱,押注產業(yè)升級、消費升級、數字化轉型和綠色發(fā)展,點播影院、院線作為行業(yè)“新物種”可謂生逢其時,是大娛樂、新消費領域的資本布局重點,現有上市院線公司皆有布局。
然而,坦率地講,至尚嘉華的第一批點播影院做得并不理想。而且,“整個行業(yè),大家都做失敗了?!?/p>
席灝最初按照同業(yè)經驗設計單店模型。然而他發(fā)現,整個行業(yè)其實都走上了兩條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