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平
(廣東省韶關(guān)市翁源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辦公室,廣東翁源 512600)
文優(yōu)6133是由廣東華農(nóng)大種業(yè)有限公司用文6A與R6133雜交選育的感溫型三系雜交稻品種,2017年通過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粵審稻20180016)。為加快新審定的水稻新品種在廣東省翁源縣的推廣應用,優(yōu)化水稻品種布局。篩選出適合翁源縣栽培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水稻品種,為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確保農(nóng)民增產(chǎn)增收,促進糧食供給側(cè)結(jié)構(gòu)性改革。翁源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辦公室于2019年早造引進雜交水稻文優(yōu)6133,在龍仙鎮(zhèn)中壩村水稻基地進行示范種植,種植面積467 m2,獲得成功。2020年早造,又開展了連片4.3 hm2展示示范種植,文優(yōu)6133田間表現(xiàn)較好,其種性優(yōu)良、適應性廣、生育期適中,適宜在廣東省粵北山區(qū)推廣種植。
2019年早造,文優(yōu)6133由翁源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辦公室引進在龍仙鎮(zhèn)中壩村水稻基地小面積示范種植,種植面積467 m2,經(jīng)過現(xiàn)場實割測產(chǎn),每667m2產(chǎn)量516.08 kg。2020年早造,連片4.3 hm2示范種植,每667m2產(chǎn)量504.72 kg。
文優(yōu)6133小面積示范種植,3月8日播種,3月26日拋植,6月3日始穗,6月8日齊穗,7月8日成熟收割,早造全生育期為122 d。
文優(yōu)6133在翁源縣示范種植,每667m2最高苗數(shù)為29.69萬,有效穗16.67萬,成穗率56.2%;株高107.0 cm,穗長21.1 cm,每穗總粒數(shù)166.0粒,每穗實粒數(shù)114.5粒,結(jié)實率69.0%,千粒重27.5 g。群體整齊度為整齊,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抗倒伏性強,穗粒多,結(jié)實率較高,后期熟色好,產(chǎn)量較高。
文優(yōu)6133米質(zhì)鑒定未達優(yōu)質(zhì)等級,整精米率20.6%~22.0%,長寬比3.2~3.4,堊白粒率2%~6%,堊白度0.7%,直鏈淀粉13.8%~16.2%,膠稠度73~83 mm,食味品質(zhì)分70~82。文優(yōu)6133高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晚造種植要注意防治白葉枯?。?]。在翁源縣2次示范種植期間,均未發(fā)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浸種前視天氣情況晾曬2~3 d,種子要消毒。浸種催芽至谷粒破胸露白即可播種,切忌催芽過長,以免播種時被損傷。
文優(yōu)6133播種育秧,采用塑料秧盤播種育秧技術(shù)。使用該技術(shù)播種育秧,可使秧苗根部帶泥土拋植至大田,移植后,秧苗更快回青,更早分蘗,同時減輕勞動強度。
秧盤用量根據(jù)秧盤規(guī)格和大田栽植的密度來確定,一般按每667m2大田用55~60片秧盤。每667m2大田用種量,早造1.5 kg,晚造1.25 kg。
秧田宜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水田,播前1 d細耙1次,然后排干田水。按2個秧盤的寬度為畦面的寬度起畦,畦面整平,畦兩邊開通排水溝,寬約35 cm。畦面平放秧盤,然后選擇畦溝中的稠泥漿,剔除稻根等雜物,用盆盛裝。將泥漿適量傾倒在秧盤面上,填滿孔穴,用手平刮去多余泥漿。準備工作做好后,將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播,以每個孔穴約2~3粒種子為好。播完后,用手掌輕壓稻種,使之緊觸穴泥。最后,每667m2大田秧(55~60個秧盤)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g對水1 kg均勻噴施,培育矮壯秧。
在春季播種育秧,以上工作完成后,可用寬約兩指、長約2.5 m的柔軟青竹片作拱,上面覆蓋農(nóng)用薄膜保溫,防止低溫凍害。
播種2~3 d后,秧田灌入淺水,水深以剛漫過畦面為宜。秧苗長至1葉1心后,每隔4 d,每10 m2秧畦用90~100 g尿素對水40 kg淋施1次,在秧苗長至3至4片葉時進行拋秧。秧齡不宜過長,防止秧苗串根,影響拋植。
秧苗拋植前5~6 d排干秧田水,使秧苗根部泥土較為干燥,拋植秧苗時泥土不至于散落,利于秧苗在大田定根。同時,秧苗噴施“送嫁藥”1次,以每667m2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90~100 g加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2~15 mL的標準,對水噴霧,防治水稻病蟲害。
水稻大田移植秧苗前1 d,耙爛耙平。然后,每667m2撒施(N-P2O5-K2O=15-15-15)復合肥20 kg作基肥。拋植方法是:用一只手托住秧盤,另一只手同時輕抓約10個孔穴的秧苗向稻田上方拋去,高度一般2~3 m;為保證拋植均勻,每塊田可分2次拋,即先將70%的秧苗全面拋1次,然后再將余下的30%拋到較疏的地方,補均勻。拋完后,田間需留工作行的,可把工作行內(nèi)的秧苗移植到稀疏處。水稻大田每667m2拋植3.8萬~4萬株,保證拋足基本苗。拋植后,大田要保持淺水。
水稻施肥,采用“前重、中控、后補”的原則,推廣“配方”施肥技術(shù)。水稻下足基肥,早追肥,增施磷、鉀肥。用肥量,每667m2撒施摻混肥料(N-P2O5-K2O=25-8-20)40 kg。前期施肥量要占總肥量約70%,拋植后5~6 d,選擇晴好天氣,追施分蘗肥。余下的30%在孕穗期用作追施孕穗肥。以后看水稻長勢情況,適量補施肥料,培育壯苗。
本地稻田雜草主要有:稗草、空心蓮子草、游草、鴨舌草、馬唐、千金子等。雜草種類較多,生長迅速,對水稻危害較大。目前稻田除草主要是采用化學除草的方式,除草效果較好、效率也高。在水稻追施分蘗肥時,每667m2稻田使用水稻除草劑50%芐丁可濕性粉劑50 g和肥料混勻撒施。
種植全過程要注意做好科學控水工作:種植前期,田間淺水回青、淺水分蘗;中期分蘗夠苗后要及時露曬田,利于降低田間濕度,減輕或減少水稻紋枯病等病害發(fā)生;孕穗期、抽穗期保持淺水層[2];后期干濕交替,注意田間要保持土壤濕潤。
水稻病蟲害防治,采取栽培壯苗,綜合防治,預防為主原則。提倡推廣應用高效、低毒、殘留期短的新型農(nóng)藥。文優(yōu)6133高感白葉枯病,晚造種植,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病蟲害防治要根據(jù)當?shù)剞r(nóng)業(yè)部門的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紋枯病、稻瘟病、鉆蛀性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在水稻分蘗盛期、破口期選用對口藥劑噴施1次,及時防治病蟲害。早稻每667m2可使用藥劑:10%醚菊酯懸浮劑700~800倍液加60%乙基多殺霉素懸浮劑200~230 mL加47%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50~60 g加40%井岡·蠟芽菌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以上藥劑對水45 kg噴施。施藥時,要選擇晴朗天氣均勻噴施。施藥期間,田間要保持淺水層,毒殺稻飛虱效果才更好。晚稻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每667m2可加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40~150 g對水噴施。
文優(yōu)6133生長至臘熟末期,可進行收割[3]。現(xiàn)在收割水稻普遍使用聯(lián)合水稻收割機,機械收割的特點是,收割脫粒后的稻草柔軟且較短,拋撒在稻田上,分布較均勻。晚稻收割后,稻田冬閑時間長達3個多月,這時重點推廣稻草還田技術(shù):可在收割后,將稻田深犁1次,使稻草被土壤深埋覆蓋,從而加速腐爛漚熟,既培肥地力,減少了化學肥料的使用,又改善了土壤結(jié)構(gòu)。
良種的示范、推廣過程,也就是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的示范、推廣過程。文優(yōu)6133示范性栽培過程,在播種、育秧環(huán)節(jié),主推了塑料秧盤育秧技術(shù);在秧苗大田移植環(huán)節(jié),在塑料秧盤育秧的基礎(chǔ)上,主推了水稻拋秧技術(shù),減輕了農(nóng)民的勞動強度;在水稻生長期間,主推了“配方”施肥技術(shù)和科學控水技術(shù);在水稻成熟收割時,推廣了稻草還田技術(shù),既培肥了地力,又改善了土壤結(jié)構(gòu)。這些技術(shù)集成,形成了水稻新品種文優(yōu)6133的提質(zhì)增效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該技術(shù)在翁源縣得到普遍推廣應用,并很快就輻射到了周邊縣、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