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鵬
(深圳大學 人文學院,廣東 深圳 51806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名言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學習者一旦對學習對象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和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而學習中產(chǎn)生的濃厚興趣,又會反過來激發(fā)學習者的求知欲望,從而使興趣與學習形成良性互動。
中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但由于部分作品創(chuàng)作時代久遠,其語言、創(chuàng)作背景等與今天的社會生活差別較大,所以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因接受困難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因此,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古典文學是一個“寶藏”,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是古典文學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經(jīng)過反復思考,并結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和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最好的途徑莫過于在上課時避免照本宣科,應該根據(jù)課本的具體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應根據(jù)專業(yè)方向的不同,使教學的側重點有所差異。例如,針對師范班的學生,在講到《詩經(jīng)·關雎》中的“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5時,對于“樂”字該怎么讀,可以結合“知者樂水,仁者樂山”[2]中“樂”字的讀法來講解,并且可以告知學生,教師應盡量避免讀錯字,否則會被認為水平不高。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告知學生畢業(yè)后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時,取名字也是一門學問。名字就是一個人的代稱,姓和名最好能相得益彰,易記而且用典,而大多數(shù)的典故就出自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如莊子研究專家楚圖南的名字就出自《莊子·逍遙游》中的“而后乃今將圖南”[3],以示不同流俗、志存高遠。又如明代畫家米萬鐘,其名字就用了《孟子》中“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4]785的典故,寓意生活富足,而且能明辨是非廉恥。清代《詩經(jīng)》研究專家方玉潤的姓與名極為相稱,代表著一生都處于珠圓玉潤的最佳狀態(tài),意蘊深遠。從《詩經(jīng)》中一字的讀音引出取名的學問,由于內(nèi)容與學生息息相關,因而能激發(fā)他們研讀《詩經(jīng)》的興趣。
針對非師范專業(yè)的學生,考慮到他們畢業(yè)后的去向大多是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并主要從事文字宣傳工作,對寫作水平的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可以強調(diào)古典文學對寫作的幫助。如講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先用PPT展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圖片,讓學生欣賞中國書法的神韻,然后告訴學生《蘭亭集序》不僅具有書法藝術的形式美,而且在內(nèi)容上蘊含有豐富的人生感悟,實現(xiàn)了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該文的若干句子對寫作很有幫助,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5]等名句用在有關聚會活動的講話稿中會使其增色不少。此外,教師還可以告知學生,各級領導的講話都很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例如:國家領導人在講到改革阻力重重時,會引用屈原《離騷》中“雖九死其猶未悔”[6]的名句,以表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決心;在講到有關治國理政的問題時則引用《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7]的典故等。這些典故的運用,使得講話形象生動,意味無窮。這些例子能讓學生意識到學好古典文學對他們的職業(yè)生涯很有幫助,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內(nèi)心的學習動力。
當今,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視聽技術日益普及且日新月異,在此背景下,形象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睞。一部分古代文學作品的文字晦澀難懂,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障礙,因此教師應把佶屈聱牙的古典文本轉化為有聲有色的形象,讓學生覺得生動有趣,從而易于接受。例如,講授上古神話時,教師可以展示神話中的人物——黃帝、精衛(wèi)、刑天、蚩尤等的圖片,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特別是已被砍掉腦袋的“刑天”,以雙乳為雙眼,以肚臍為嘴巴,手拿斧頭和盾牌繼續(xù)與敵人戰(zhàn)斗,能使學生從圖片中感受到先民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夸張感。又如,《詩經(jīng)·載馳》與中國歷史上最喜歡鶴的人物——衛(wèi)懿公的故事有關。衛(wèi)懿公人稱“鶴將軍”,因愛鶴而亡國。他為鶴建造豪華的窩籠,請名廚為鶴制作精食細料,請名醫(yī)為鶴治病防疫,招來宮女為鶴梳毛理羽。他出門有鶴緊隨,上朝有鶴做伴,下殿有鶴歡送。衛(wèi)懿公給每只鶴都用雅號相稱,還給鶴封官階。鶴死后有棺有槨,被稱為“鶴葬”。群臣因此義憤填膺,舉國怨聲載道,而衛(wèi)國也最終被狄人所滅。衛(wèi)懿公如此愛鶴,一般人很難理解。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鳥瞰地球》節(jié)目的第六集中,呈現(xiàn)了白鶴求偶的舞蹈,美妙絕倫,精彩紛呈。教師可以在教學時讓學生觀看這段堪稱世界上最美的“鶴舞”視頻,告知學生優(yōu)美的芭蕾舞就是模仿鶴的舞蹈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教師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告誡學生:有愛好是人之常情,玩物可以,但不能因此而喪志。再如,《詩經(jīng)·伯兮》中的名句“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1]5,寫女子因?qū)Τ稣鞯恼煞蚩坦倾懶牡乃寄疃鵁o心打扮,后來演變?yōu)槎炷茉數(shù)摹芭疄閻偧赫呷荨?。這首詩還寫女子因思念而過于痛苦,希望以忘憂草忘記憂愁,從而獲得解脫,即“焉得諼草,言樹之背”[1]185。“諼草”即“萱草”,古人以為此草可使人忘憂,故名忘憂草,其實就是常見的金針菜,又名黃花菜。學生往往不明白忘憂草為何物,此時教師可以展示圖片,讓學生知道古人經(jīng)常說的忘憂草原來就是黃花菜,這種花既可以觀賞,也可食用。視頻、圖片帶來的是視覺之美,而音頻帶來的是聽覺之美,聲色之美的沖擊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如《詩經(jīng)·蒹葭》情景交融,呈現(xiàn)出空靈、神秘、凄迷的優(yōu)美意境。為加深印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并告訴學生,這首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就是根據(jù)《詩經(jīng)·蒹葭》改編而成的。《在水一方》感人的歌詞、優(yōu)美的旋律、演唱者甜潤的嗓音,能讓學生感受到聲色之美和古典文學的神韻。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古典文學無論是在理論層面上還是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都極為強調(diào)字句的準確、凝練、形象和優(yōu)美??鬃诱J為“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指出有文采的語言在思想、情感傳播中有巨大的功用。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有《練字》《章句》《麗辭》《比興》《夸飾》等篇,專門談論文學創(chuàng)作應準確用字、詞、句,系統(tǒng)表達了對文學語言的全面要求。唐代的詩格、宋元明清的詩話,亦有相當多的篇幅探討如何鍛字煉句。杜甫之所以能成為詩圣,一方面是其詩歌內(nèi)容兼收并蓄、地負海涵,高度反映社會現(xiàn)實,另一方面與他詩歌語言的極高成就不無關系。他善于熔鑄古今,“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8],工于反復錘煉字句,自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8]。賈島作詩一絲不茍,千錘百煉,于是才有了“推敲”的典故。古典文學是語言藝術的范本,因此,教學也應該注重語言藝術,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例如,筆者在教學中講到曹植后期的代表作《贈白馬王彪》時,就曾以“驚人之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此詩是曹植受曹丕迫害后悲憤之情的自然流露。詩歌的第四章:“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 感物傷我懷,撫心常太息?!盵9]曹植借景抒情,用深秋時肅殺的涼意、凄慘的寒蟬聲、與死亡有關的落日等凄涼傷感的意象,從觸覺、視覺、聽覺三方面渲染了無限的悲傷。為了加深學生對曹植艱難處境的印象,筆者故意“偷換概念”,語出驚人:“此時的曹植簡直就是‘禽獸不如’!”禽獸不如是很難聽的罵人之語,學生對此疑惑不解:老師怎么罵起偉大的文學家?筆者解釋說:“夕陽西下,歸鳥尚且能成雙成對按時回到老巢,曹植卻孤苦伶仃,獨自飄泊于蕭條的原野;孤單的野獸尚且能尋找同伴一起回家,而可憐的曹植連與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曹彪結伴同行的小小愿望都無法實現(xiàn)。他的處境連動物都比不上,所以是‘禽獸不如’?!睂W生因此對曹植的不幸身世更加同情,對全詩“憤而成篇”的主題有了深刻印象。
實際上,在教學中如能改變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正始文學代表作家阮籍的作品時,正好有臺風來臨。上課鈴響時,筆者借題發(fā)揮,從天氣引入授課內(nèi)容:“同學們,今天我們遭遇罕見的狂風暴雨,這是大自然的風雨??墒且磺Ф嗄昵暗淖骷胰罴庥龅膮s是政治的風雨。司馬懿父子舉起血淋淋的屠刀殘殺異己時,腥風血雨彌漫。窗外的狂風大雨令我聯(lián)想到正始名士反抗司馬氏集團時憤怒的吼聲和哭泣的眼淚?!逼浜?,筆者詳細介紹正始時代司馬氏集團與曹氏集團的殊死較量,司馬氏集團如何用詭計勝出,如何毫不留情地殺戮名士,造成“天下名士少有者”的局面[10]。在高壓的政治背景下,阮籍也只能曲折為文,“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11],不得不采用典故、比興、象征的藝術手法隱晦表達對司馬氏集團的不滿和反抗。由于能結合當時的天氣進行講述,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興趣盎然。
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尚處于形成期和完善期,教師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有責任引導學生做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心、對社會有用的人,授業(yè)的同時更應該傳道育人。古典文學是無數(shù)哲人、作家用智慧和靈魂醞釀而成的,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取向,其作品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沉淀著國人幾千年的人生智慧,歲久而彌香,對今天的大學生如何為人處世很有幫助。例如,在講《孟子·告子上》中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4]783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生活中的得失是辯證關系,有得必有失。不少大學生沉湎于電腦、手機游戲,得到了眼前的快樂卻浪費了四年寶貴的時光,畢業(yè)后無一技之長,生活極為艱辛。只圖當下快樂換來的是未來生活的艱辛。講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4]783時,教師可以用文天祥流芳千古和秦檜遺臭萬年的故事兩相對比,告誡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正確抉擇的重要性。在講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4]419時,教師可以及時警醒學生: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就業(yè)形勢嚴峻,畢業(yè)后如果工作地點、工作單位不理想,生活坎坷或備受打擊時,絕不能放棄理想、道德和做人的準則,千萬不要自甘沉淪而改變向上的志向;而在功成名就后,春風得意時,又千萬不可忘乎所以、迷失本心。無論是順境或逆境,無論于何時何地,都應該牢記并踐行孟子的這幾句話,以之為人生導引。總之,教師應在課堂上結合古典文學相關內(nèi)容,有意樹立學生“立德、立功、立言”的進取心,培養(yǎng)學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感以及完善的人格,通過勵志教學,盡量傳遞正能量,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人生修養(yǎng)。
綜上所述,教師應在古典文學教學中精準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力求采用風趣、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教學方式,不拘一格、多管齊下,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方式,學生體會到古典文學不是冰冷抽象的文本、晦澀難懂的“化石”,而是傳統(tǒng)文化沃土中綻放的鮮花,是濃縮、積淀古代哲人生命和智慧的美酒,是高揚幾千年文明和性靈的人生之歌,從而對古典文學的態(tài)度由畏懼慢慢轉變?yōu)橄矚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