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慶
(鹽池縣草原實驗站 寧夏吳忠 751506)
為了保障我國畜牧經濟快速發(fā)展,需要不斷加強牧草的種植與管理。而且,種植牧草不僅可以為畜牧業(yè)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還能有效抵抗各種風沙、美化環(huán)境并凈化空氣。所以,強化牧草種植管理已成為現代畜牧產業(yè)的主要發(fā)展方式。文章詳細分析和闡述了如何對牧草的種植和生長進行管理,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利用技術,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加快我國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步伐。
牧草種類繁多,現在我國大面積混合種植主要有豆科牧草與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主根系比較粗壯,富含較多營養(yǎng)素,對發(fā)展畜牧業(y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禾本科牧草具有較強的耐牧性,生長點也比較多,和豆科牧草能形成良好的搭配關系,進而為牧場提供足量的牧草。
此外,種植人員在種植牧草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種植區(qū)的選擇,盡力選擇土壤肥沃、具有較強排水性能和平坦寬闊的種植區(qū),確保該區(qū)域能為牧草的種植和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能夠支持牧草實現多季與茂密生長。其次,當選擇好種植地區(qū)后,種植人員還應該徹底翻修土地,以此確保土壤中飽含豐富的營養(yǎng)。
想要保障牧草的種植和生長,需要種植人員盡量選在降水量比較豐富的季節(jié)開展種植工作。因此,種植人員可以在春季種植牧草。豆科牧草的種子對硬實率的要求很高,所以要求種植人員將其處理后再播種種子,通過這種方式保障更多草種都能發(fā)芽并茁壯成長。此外,種植人員還應該處理禾本科草種的芒,根據種植區(qū)和草種等實際情況選用適合的播種方式。比如,在平坦的地方使用條播和移種的方式種植牧草,如果是在山地區(qū)域種植牧草就可以有效采用穴播。判斷播種多少以及播種的具體深度時,種植人員要先了解牧草的生長特點、用途、種植區(qū)的土壤條件以及氣候條件等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標準,如果想要確保草種能種植到富含水分的土壤層中,種植人員一定要在土層下2~3 cm 播種牧草種子,由于草種的顆粒不是很大,所以切記埋得過深,這樣才能保障草種健康成活。
土壤之所以會出現板結,主要是因為土壤表層的水分蒸發(fā),但是種植人員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補充水分,導致土壤出現板結現象。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種植人員可以先使用類似短齒耙的工具耙地,之后對少量土壤清灌水分,以此保障牧草幼苗生長,使其快速出土成活。
種植人員在管理牧草過程中會發(fā)現牧草的生長速度很緩慢,調查之后發(fā)現主要是因為種植區(qū)長了很多雜草。因此,種植人員必須積極采取措施,盡快清理牧草生長中出現的雜草,避免雜草吸收牧草應有的營養(yǎng)。而在定苗過程中,除了少數不需要定苗的牧草以外,其他的牧草都需要疏苗和定苗,不用定苗的牧草有苜蓿、沙打旺和羊草等。
在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要有效控制牧草的種植間距,將其控制在15~20 cm,通過這種方式為牧草的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刈割牧草之后,種植人員必須及時除草,為下一年的繼續(xù)使用提供保障。對于牧草種植范圍較廣的地區(qū)來說,種植人員可以使用化學劑除草,如果種植的面積相對比較小,種植人員可以自行清除雜草,盡量少使用化學藥劑,以此保護土質的營養(yǎng)。
種植人員在灌溉牧草時,應該盡量選擇清潔過的干凈水源,根據土壤實際的含水量合理確定灌溉水分的頻率。如果土壤的含水量超過了80 %,則說明此時土壤含有的水分太多,為了避免牧草在生長中出現爛根問題,種植人員應第一時間開溝排水;如果土壤含有的水分達不到50 %,也就說明土壤沒有含有足量的水分,種植人員必須要抓緊時間灌溉。
需要注意的是,豆科牧草的灌溉期和禾本科牧草的灌溉期并不相同,其中豆科牧草需要種植人員在牧草的孕蕾期到開花期灌溉水分,這也是最佳灌溉期。禾本科牧草的最佳灌溉期是分蘗至花期之前。除此之外,種植人員在收割牧草后一定要灌溉水分,特別是如果牧區(qū)的土壤含有大量鹽堿,種植人員需灌溉更多的水分。如果灌溉的水分不夠,牧草在生長和發(fā)育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嚴重危害。
科學管理牧草施肥環(huán)節(jié)可有效改善牧草品質,并且有助于生產更多牧草。對牧草進行施肥的最佳時期是在刈割之后、分蘗期、現蕾期以及拔節(jié)期等。如果對富含蛋白質的豆科草種進行施肥,在播種時并不需要施尿素為種肥,因為尿素中含有的縮二腺會固化草種中的蛋白質,導致草種無法順利發(fā)芽,進一步影響草種的出芽率。而且豆科牧草本身就含有根瘤菌,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將空氣中含有的氮素作為養(yǎng)分。因此,種植人員應該主要施磷和鉀肥,一般施磷酸鈣的數量應該在150~300 g/hm2左右;禾本科牧草主要施氮肥,但是為了能達到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種植人員也要施磷肥和鉀肥,同時也可以施尿素 75~150 kg/hm2、硫酸銨150~300 kg/hm2。對牧草產出質量要求較高且種植數量較多的種植區(qū)來說,種植人員要重點加大施肥量。如果施肥之后遭遇干旱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適當澆灌水分。就算條件不夠,種植人員也應該盡量為牧草提供水分。
所有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病蟲的侵害,而想要保證牧草的質量,盡量減少病蟲害對其的影響,種植人員一定要積極采取措施做好牧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因此,種植人員在防治過程中要嚴格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有效防治措施。一般情況下,防治牧草的病蟲害問題主要包括藥物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等,但是由于牧草種類復雜,所以在種植和生長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病蟲害問題。為此,種植人員需要依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比如,禾本科牧草在生長過程中基本上不會出現病蟲害問題,所以種植人員不用特意采取防治措施,但是豆科牧草在生長過程中非常容易被病蟲侵害。因此,種植人員一定要積極采取措施防治病蟲害問題,認真做好防治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保障牧草的生長質量,有效提升牧草的產出數量,盡量為牧場提供充足的牧草。
為了確保牲畜在冬天也能得到充足的飼料,最有效的解決措施就是青貯,而想要進行青貯,需要種植人員優(yōu)先刈割牧草,再使用機械處理刈割后的牧草,確保能通過這種方式長時間儲存飼料。除此之外,還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做好防霉工作,以此有效避免牧草因為發(fā)霉而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同時,制作草粉、草捆以及草磚等飼料時,都需要將青干草作為原材料?,F階段,我國使用的青干草主要是自然風干及使用烘干機高溫烘干等方式進行風干,通過這些方法將牧草加工,為牲畜過冬提供了充足的飼料,進一步發(fā)揮了種植牧草的重要作用。此外,針對保護牧草種質資源來說,不同地區(qū)的草原工作因地制宜,應選擇合適的牧草品種。
青刈青飼從經濟實用性的角度分析,用于解決牲畜飼料問題是最為合適的,特別適用于夏季、秋季。該方式所用到的核心技術為刈割期、刈割留茬高度,除此之外,還有最后刈割的時間。青刈牧草的選擇,不僅要具有高產性、再生能力強,還要保證優(yōu)良的品質,符合以上標準的牧草有很多,如籽粒莧、墨西哥玉米、蘇丹草等。此外,菊苣、皇竹草等也都可以。所謂刈割期指的是植株長到50~70 cm 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進行刈割比較合適,苜蓿的刈割期是初花期。雖然有最佳刈割期,但是此外我們還要考慮牲畜的種類,種類不同,食用的飼料質量也不盡相同。例如為家養(yǎng)禽類以及單胃家養(yǎng)牲畜提供的飼料要盡早刈割,這樣才能保證飼料具有新鮮多汁、嫩綠、葉量豐富等特點。如果是喂養(yǎng)牛羊之類,則需要減少刈割次數,并且將刈割時間盡量向后推遲,如此就能獲得可觀的生物量。
牧草具有多種加工方式,如曬制、鮮用、氨化等。牧草的類別不同,處理方式就會不同。像禾本科與豆科存在一定的差異,前者大多采用鮮用、曬制手法處理牧草,后者慣將牧草處理成草粉。在加工草粉、草磚等時,青干草是用到最多的原料,目前對其處理時可用方式有很多,例如自然風干、化學添加,此外還可借助機器——烘干機運作。將干草加工成草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冬季飼料不足的問題。在飼養(yǎng)牲畜時,要合理配比飼料,以豬的飼養(yǎng)情況為例,每天需要為一只豬準備3~4 kg 青料,剩下的都準備成干料。
加強牧草種植和各個生長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必須要全面統(tǒng)籌草種、種植區(qū)的土壤條件以及防治病蟲害問題的各種有效措施,確保牧草健康茁壯生長,滿足牲畜或養(yǎng)殖場的需求,為牲畜或養(yǎng)殖場提供足量的牧草,促進畜牧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