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興麗,原江水,王仁峰
1.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檢驗科,山東青島 266000;2.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檢驗科,山東青島 266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MM)是骨髓漿細胞系異常增生的惡性疾病,其能產(chǎn)生異常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最常見的癥狀和體征為溶骨性病變,總血清蛋白水平升高,尿液或血清中存在單克隆蛋白、高鈣血癥、腎損害,以及惡性腫瘤的全身性癥狀和體征(體質量減輕、盜汗、貧血)[1]。MM好發(fā)于老年人,發(fā)病率與種群有關,黑種人發(fā)病率最高,亞洲人群發(fā)病率較低。隨著其有效治療方案的應用,MM的5年生存率明顯升高[2]。然而,腎功能不全仍是MM最不利的預后因素之一,高達40%的患者表現(xiàn)出輕度或中度腎損害,約9%的患者會發(fā)生嚴重的急性腎損傷(AKI)[3],骨髓瘤也被認為是導致終末期腎臟疾病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4],而腎功能的恢復是MM患者存活率提高的關鍵因素。因此,正確預測及早期發(fā)現(xiàn)腎損傷,對MM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青島市市立醫(yī)院確診的70例MM患者(排除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腎臟疾病、泌尿系統(tǒng)感染、高血壓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48~92歲,平均(66.7±9.9)歲。所有MM患者診斷均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及《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5年修訂)》。根據(jù)文獻[2]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將70例MM患者分為腎功能正?;颊?3例(對照組):Cr < 176.8 μmol/L,BUN < 7.14 mmol/L,以及腎功能異?;颊?7例(觀察組):Cr ≥176.8 μmol/L和(或)BUN ≥ 7.14 mmol/L。本研究遵循國際協(xié)調理事會臨床試驗規(guī)范和赫爾辛基宣言,通過了青島市市立醫(yī)院臨床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儀器與試劑 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5800),西門子全自動蛋白分析儀(BNII),毛細管電泳儀(SEBIA Capillarys2),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TA Compact Max),醫(yī)用離心機(B320A,北京白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所有試劑均采用儀器配套試劑,室內(nèi)質控和室間質評均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
1.3方法 70例MM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通過本院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tǒng)查詢獲得。所有研究對象均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提取血清/血漿。血清Cr、BUN、胱抑素C(Cys-C)、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β2微球蛋白(β2-M)、鈣(Ca)水平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κ鏈、λ鏈及比值(κ/λ)、尿本周蛋白采用全自動蛋白分析儀檢測,尿κ鏈0~7.1 mg/L且λ鏈0~3.9 mg/L判定為尿本周蛋白陰性,否則判定為尿本周蛋白陽性;血清M蛋白采用SEBIA Capillarys2毛細管電泳儀進行檢測;血漿纖維蛋白原(FIB)采用STA Compact Max全自動血凝分析儀進行檢測。所有檢測按照儀器及試劑說明書進行。
2.1MM患者血清/血漿中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Cys-C、β2-M、κ鏈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M患者血清/血漿中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2.2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尿本周蛋白、輕鏈類型λ鏈、κ鏈例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尿本周蛋白陽性患者(OR=4.140,95%CI:1.219~14.060)、λ鏈患者(OR=4.945,95%CI:1.749~13.980)更容易發(fā)生腎損害。
表2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n)
2.3不同輕鏈類型MM患者血清Cr、BUN、Cys-C、β2-M水平比較 λ鏈患者Cr、BUN、Cys-C、β2-M水平為(193.85±96.11)μmol/L、(12.36±6.03)mmol/L、(2.57±1.56)mg/L、(17.50±8.71)mg/L;κ鏈患者Cr、BUN、Cys-C、β2-M水平為(82.59±33.87)μmol/L、(5.70±1.20)mmol/L、(1.47±0.69)mg/L、(6.05±2.87)mg/L,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MM是漿細胞的惡性單克隆增生,國內(nèi)MM發(fā)生率在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僅次于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排名第三[5]。有研究表明,約48%骨髓瘤患者診斷時發(fā)現(xiàn)Cr水平升高,約8%患者會進展為不可逆性腎衰竭,腎功能正常與否對MM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6-7]。近年來新療法的引入改善了MM患者的預后[8]。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血清Cys-C、β2-M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楊敏[9]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觀察組患者κ鏈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10]報道結果不同。有研究指出高血鈣是MM患者發(fā)生腎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8,11-12];李英等[10]研究表明腎臟損害組MM患者血清κ鏈、λ鏈均明顯高于腎功能正常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κ/λ、血清C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尿本周蛋白陽性患者(OR=4.140、95%CI:1.219~14.060)、λ鏈患者(OR=4.945、95%CI:1.749~13.980)更容易發(fā)生腎損害,這一結果與俸桃等[8]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λ鏈MM患者腎損害概率更高、更嚴重。MM患者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游離輕鏈(FLCs)的生成超過機體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大量FLCs進入遠端腎小管中與尿液糖蛋白(Tamm-Horsfall蛋白)聚集從而形成骨髓瘤管型阻塞腎小管,進而引起急性腎衰竭[8]。有研究表明在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代謝過程中可激活STAT1信號通路,產(chǎn)生促炎性和纖維化腎損傷[13]。β2-M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并由腎臟排泄分解,腎小球濾過率(GFR)<80 mL/min時,血清β2-M即開始出現(xiàn)異常,較Cr更敏感反映腎損傷[14]。Cys-C存在于所有有核細胞表面及體液中,無組織學特異性,在血管生成、轉移、浸潤和腫瘤生長中可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可自由穿透腎小球濾過膜,幾乎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Cys-C 水平高低與腎小球損傷程度呈正比,故臨床常將Cys-C水平作為評價腎功能的重要指標[15]。本研究顯示,血清Cys-C、β2-M水平可作為預測及早期診斷MM患者腎損害的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監(jiān)測血清Cys-C、β2-M、輕鏈類型對早期診斷MM患者腎損害具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