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萍
方程與不等式是刻畫數(shù)量關系的數(shù)學模型,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如何正確地用方程與不等式的知識解決問題,是中考的熱點。下面就將同學們在方程與不等式學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和容易混淆的地方進行匯總,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識、用對方法。
例1 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a2-1=0 有一個根為x=0,則a的值為( )。
A.0 B.±1 C.1 D.-1
【錯解】B。
【錯誤原因】把x=0 代入原方程得a2-1=0,解得a=±1,所以選B。解題時忽略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項系數(shù)不為零的條件,沒有把a=1舍去。
【正解】D。
【點撥】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一元),并且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的最高次數(shù)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遇到方程中有參數(shù)時,一定要仔細審題,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把求出的值逐一驗證。
【錯解】去分母得3x=2x+1,解得x=1。
【錯誤原因】解題時最后一項“1”漏乘了最簡公分母3(x+1),最后也沒有檢驗。
【正解】去分母得3x=2x+3(x+1),解得
【點撥】由于分式方程去分母變?yōu)檎椒匠虝r,未知數(shù)的取值范圍擴大了,有可能產(chǎn)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時一定要進行檢驗。去分母時用到了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在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使用該性質(zhì)時,方程的每一項都要乘最簡公分母,不能漏乘。
例3 下列說法不一定成立的是( )。
A.若a>b,則a+c>b+c
B.若a+c>b+c,則a>b
C.若a>b,則ac2>bc2
D.若ac2>bc2,則a>b
【錯解】D。
【錯誤原因】對不等式的性質(zhì)機械背誦,不會靈活運用。選項D 中隱含了c2≠0,所以是正確的;而選項C中,當c2=0時不等式是不成立的。
【正解】C。
【點撥】在不等式的性質(zhì)中,如果不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方向不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方向改變。要仔細讀題,對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的整式認真辨別。
【錯解】去分母得:x-2=mx,
∵分式方程無解,
∴方程有增根x=-1,
把x=-1代入,得m=3。
【錯誤原因】把分式方程的無解當成了有增根。
【正解】去分母得:x-2=mx,即(m-1)x=-2,由分式方程無解,得到:
①方程有增根x=-1,把x=-1 代入,得m=3;
②當m-1=0 即m=1 時,方程左邊=0,右邊=-2,∴左邊≠右邊,∴方程無解。
綜上所述:m=3或m=1。
【點撥】分式方程有增根和無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式方程在去分母時把方程變成整式方程,未知數(shù)的取值范圍擴大了,所以有可能求出的未知數(shù)的值不適合原方程,我們把這個值叫做增根,此時原方程無解。但是分式方程無解,不一定就是方程有增根,還有可能是變形后的整式方程無解(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當a=0且b≠0時方程無解)。
例5 已知關于x的分式方程
A.-2<k<0
B.k>-2且k≠-1
C.k>-2
D.k<2且k≠1
【錯解】C。
【錯誤原因】只看到題目表面的條件“解為正數(shù)”,而忽略了分式方程本身的隱含條件:分母不為0。
【正解】解分式方程得x=2+k,
∵該分式方程有解,
∴x≠1,即2+k≠1,∴k≠-1?!叻质椒匠痰慕鉃檎龜?shù),∴x=2+k>0,∴k>-2,
∴k>-2且k≠-1。
故選:B。
【點撥】遇到分式方程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使原方程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等于0。
以上是同學們在方程與不等式的學習中常見的一些錯誤,主要原因是概念和知識點理解得不透徹,甚至有的知識點混淆。所以,我們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學會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我們的數(shù)學思維和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