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新
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對語文學科功能的認識,一直是語文教育界研討的主要命題。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語文教學片面強調(diào)其政治功能,放松了語言的基本訓練,離開課文進行空洞的政治說教,影響了學生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江蘇省教育廳早在20 世紀50 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討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問題。尤其是1962 年,在常州召開的中小學師范語文教學會議上,時任廳長吳天石所作的《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訓練》的講話,對中小學、師范語文教學的思想、要求、方法和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修養(yǎng)等進行了全面闡述。他指出,語文基本訓練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把教師講過的書本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使學生牢牢地掌握字、詞、句、篇章這些基礎知識,同時在學習字、詞、句、篇章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A知識和基本訓練是統(tǒng)一的,加強語文基本訓練,就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基本訓練,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基本訓練。這個講話對當時和此后江蘇乃至全國的中小學師范語文教學改革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思想上的大解放帶來了語文教學改革的熱潮。語文教學改革流派紛呈,各種新觀念、新方法層出不窮,讓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無所適從。加之應試教育的影響,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嚴重扭曲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能。為此,本刊從1988年底開始,組織重溫吳天石“常州會議”的講話精神,開展“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大討論,為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沿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澄清了有關問題,也為原江蘇省教委1992 年召開“南通會議”指導語文教學改革做了一定的輿論鋪墊。
“南通會議”后,原江蘇省教委頒發(fā)了《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意見》(簡稱“22 號文件”)。文件以吳天石講話精神為指導,再一次明確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功能和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學科教學“主戰(zhàn)場”“主陣地”地位。由此帶來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之后《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的貫徹實施。另一方面,江蘇幾十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能在全國“獨領風騷”,且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名家輩出,從實踐的層面說明了是“常州會議”和“南通會議”為江蘇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打下了扎實的精神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