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平,張武鋒,王樹瓊
(甘肅省華池縣種子管理站,甘肅華池745600)
大豆新品種慶豆2 號是華池縣種子管理站與劉世科以晉豆3 號為母本、綿陽2 號為父本有性雜交,采用混合法選育而成。2000 年配制雜交組合,2001—2005 年種植 F1—F5代,并于 5 代決選,2006—2008 年鑒定試驗,2009—2013 年品系比較試驗及生產試驗,2014—2016 年參加甘肅省大豆品種(系)區(qū)域試驗,2017 年審定推廣,定名為慶豆2 號。
該品種為亞有限結莢習性,紫花、灰色茸毛、卵圓葉,濃綠,株高73.5~90.0 cm,單株結莢26.2~45.3 個,種皮黃色,種臍淡褐色,籽粒橢圓形,有光澤,單株粒重 13.8~24.7 g,百粒重 19.8~23.2 g,含蛋白質(粗)38.13%,脂肪(粗)20.10%。有效分枝多,單株分枝5.3 個,主莖17.5 節(jié),底莢高8.9 cm,在隴東黃土高原旱作區(qū)生育期128~138 d,為中晚熟品種。2016 年白銀市農科院鑒定該品種在田間表現高抗大豆黑斑病。
該品種區(qū)域試驗,2014 年5 個試驗點平均產量2 038.65 kg/hm2,比對照品種隴豆2 號減產1.13%,其中在平涼、慶陽、白銀3 點平均產量1 797.6 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1.22%;2015 年4 個試驗點平均產量2 471.4 kg/hm2,比對照品種隴豆2 號增產8.92%,其中在平涼、慶陽、白銀3 點平均產量2 535.9 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10.96%;2016 年5 個試驗點平均產量2 172.15 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1.02%,其中在平涼、慶陽、白銀3 點平均產量2 199.3 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20.7%。該品種在平涼、慶陽、白銀旱作區(qū)增產幅度大,2014 年增產幅度3.71%~5.34%,2015 年增產幅度8.61%~14.07%,2016 年增產幅度17.65%~23.33%,該品種結莢數多,抗旱、抗倒伏,高抗黑斑病,根系發(fā)達,豐產性強,在旱作區(qū)表現較好。
慶豆2 號屬于中晚熟春大豆品種,適宜在隴東黃土高原旱作區(qū)種植。
選擇耕層深厚、地勢平坦、肥力中等的地塊,實行3 年以上合理輪作,前茬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不重茬。旱作區(qū)全膜雙壟側播栽培產量顯著增加,可采用秋覆膜或頂凌覆膜。
剔除破瓣、病斑、蟲蝕粒和雜質,播種前選用2.5%咯菌腈種衣劑包衣,或用大豆根瘤菌拌種,拌種后立即播種。
施有機肥30 000~45 000 kg/hm2,整地前撒施。減少化肥總量,一般施尿素45~75 kg/hm2、磷酸二銨 120~150 kg/hm2、硫酸鉀 45~75 kg/hm2、生物菌肥75~150 kg/hm2。露地穴播或壟播,行距40~50 cm,株距 20~30 cm,保苗 82 500~97 500 株 /hm2。全膜雙壟側播種植,平均行距50 cm,株距20~30 cm,每穴播2 粒,播種深度3~5 cm,出苗后間苗,可留單苗或雙苗,保苗90 000~99 000 株/hm2,肥力高的地塊宜稀植,肥力差的地塊宜密植。
5.4.1 田間管理 露地播大豆生育期間做到2 鏟3趟,當大豆子葉剛拱土顯行時,進行第一次機械深松土,但不培土、不壓苗。此后,視田間雜草的多少進行鏟地,并隨之趟地。至大豆封壟之前,完成2 次鏟地、3 次趟地,間隔時間 10~15 d。
5.4.2 病蟲害防治 慶豆2 號大豆品種高抗黑斑病,注意防治大豆菌核病,發(fā)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銷毀;藥劑防治可選用咪鮮胺、菌核凈等藥劑田間噴霧。蟲害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大豆食心蟲。
及時收獲,防止炸莢,如果大豆成熟期遇到氣候干旱可適當早收,在黃熟期即可收獲;如果大豆成熟期遇到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的年份應適當晚收。收獲后注意晾曬,防止發(fā)霉,不能太陽暴曬,防止大豆變色,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