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光
首先我要告訴讀者的是,這是一次如沐春風的美學之旅。
這次的美學之旅,是在花開滿城的一個溫馨寧靜的春夜,我利用一個晚上近8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讀完王育潮最新散文集《觀潮》,興味盎然,酣暢淋漓,盡管此時天已大亮,但書里流淌出來的美好與暖意,仍讓我意猶未盡,眷戀不已。
一個晚上讀了15萬字的一本書,看起來似乎速度有些過快。讀得快,并不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而是沒有閱讀障礙,沒有精神壓力?!队^潮》正是這樣敘述流暢,清爽明快,生動活潑,撩人心扉的一本書。
盡管這是作者第一本散文集,但它卻激活了我的情感細胞,讓我在閱讀的審美過程中,可口可心,悅目悅意,享受到了精神的明亮與豁朗,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別致的感受,領悟到了散文的意蘊和魅力。
《觀潮》一書目錄,共分“青鳥林”“古韻亭”“尋夢閣”“心香園”和“群賢集”五個專輯,每個專輯雖然長短不一,特點不同,但作者卻用獨特的手法,串成了一串璀璨美麗的藝術珠鏈,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組合,很有詩意,非常吸引眼球。除卻“群賢集”是收錄名家大腕評論他的作品外,其他四集里寫人、記事、繪景、詠物、敘述、抒情、哲理、議論,筆法豐富,應有盡有,講述的大都是作者不同時期生活的故事、生活的體驗和生活的況味,字里行間洞悉人間煙火,勾畫眾生世相,見情、見心、見美、見魂、見精神、見真我,凝結著作者對故鄉(xiāng)、對親情、對愛情、對生活、對生命和對藝術的拳拳深情,是作者多年散文寫作的全面精神巡禮和階段性的自我總結,也是王育潮人到中年回望生命時光的深切感悟和睿智思索。書中生動呈現(xiàn)了作者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精神追求和心路歷程。
閱讀《觀潮》,我從這本書中打撈出了四件珍貴的“寶貝”,簡稱“四美”,也可以說是王育潮散文最為可貴的審美品質和價值所在。
一是靈魂赤誠的真情之美
著名評論家張莉說:“真正能寫好散文的人,該是有情之人?!敝麑W者樂黛云認為,散文應有“三真”之境,即真情真思真美。閱讀《觀潮》,首先想到的就是作者的真情。真情是文學靈魂的搏動,是文學生命的存在。文學核心的審美價值貴在有真情,而散文是真情實感的表達,是情動于衷的感悟,是作者人格的再現(xiàn)。王育潮是一個滿懷真誠的寫作者,不管寫什么,總是從心靈深處出發(fā),從自我感動出發(fā),從活生生的生活現(xiàn)實出發(fā),所寫的每一個文字都貼心貼肺,蘊涵著滾燙的生命血液和人性底色的真純與美善,他的靈魂是真誠的,他的感情是真誠的,真誠得有啥說啥,不藏不掖,真誠得至情至性,至純致善,真誠得有愛有恨,有美有善,真誠得讓你見字如面,見字如心。譬如,在《老屋子》一文中,作者深情地寫道:
拆老房子的時候,我笑著給前來幫忙的叔伯們掏煙,煙沒散夠一圈,卻已是雙眼發(fā)紅,熱淚滿面。
眼前的老房子猶如一座“故宮”,周身演繹著滄桑的歷史。它靜靜地佇立在風雨中,春秋幾度,光陰輪轉,到如今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舊墻上的黃泥已經(jīng)全部褪去,裸露的藍磚處處都是風化的痕跡,幾塊木板拼起來的“門”也已經(jīng)腐朽,門上的鎖也早已丟失,唯有那孤獨的門洞,還自始至終地保留著半開的模樣。
多少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努力地睜大眼睛,試圖看清懸于窗外的一輪明月,月兒彎彎如鉤,勾起了沉睡的記憶的魂。老屋的影像從窗欞徐徐浮現(xiàn),母親從老屋里走出來,大花貓搖著尾巴,悠哉悠哉地前去迎接。熟悉的鄉(xiāng)音伴著裊裊炊煙又再一次縈繞耳畔,我沉醉地閉上了眼,像個孩子一般在悠揚的晚笛聲中安然睡去。故鄉(xiāng)的一棵樹、一口井、一棟老屋、一段記憶又悄然入夢……
這樣帶著“體溫”,帶著“呼吸”的有情之文,在看似平實的敘述中,卻散發(fā)著一種令人心動的東西,慢慢滲透出來的是情感深處最為溫暖動人的力量,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二是清新灑脫的詩意之美
散文是詩性的表達,是詩化的情懷與境界,是含在靈韻之中的一種獨特的精神與品格。王育潮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有著豐潤的心靈、浪漫的情懷和良好的藝術感覺。他的散文自然、純凈、鮮活、靈透,充滿了詩的想象和張力,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飄逸灑脫的氣韻,像一股叮咚作響的清流,直抵內(nèi)心,可以說,一筆筆,一處處,一篇篇,一段段,詩心洋溢,詩情繾綣,詩意飛揚,詩魂雋美,別有一種芬芳。
《南陽的春天》是一組寫疫情下南陽春天的散文。它由“春來了”“花舞春”“鳥鳴春”“水爭春”四篇構成,既緊密相連,又各自獨立。作者沿著南陽春天的花草、河流、田野、樹林、小鳥、星星、月亮、城市、鄉(xiāng)村、自然、環(huán)境等漸次打開并引發(fā)深入思考。寫出了春天的希望,春天的憂傷;寫出了春風化雨,春花爛漫,真可謂情深而動人,明朗而鮮活:
突聞窗外幾聲鳥鳴,我轉眸望去,哦,竟是春來了。
蓬勃的春意,使故都的春風、陽光、晨露、山谷、桃杏,每一瓣、每一笑都成了春天走向遠方的誓言。
所謂鄉(xiāng)愁、歲月、孤單、堅強、生命、希望,所有的所有,都將在春天伊始獲得均等。我不思、不聽、不聞、不見,都可隨時感知春天的存在。
以上精彩的美景,精彩的段落,充盈著精彩的審美質感,給人帶來一股春天清爽蓬勃的氣息,讓人在輕松的閱讀中,不知不覺享受到了美的愉悅。
三是斑斕多姿的色彩之美
世界無言,卻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王育潮是一個對色彩極為敏感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生命并富于變化的色彩世界,在他的筆下,不論是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還是一人一事、一土一水,以及山川日月、星河宇宙,都能在情感豐沛的表達中一一呈現(xiàn),并極具畫面感和光澤度。立體的景象,獨特的描述,生命的氣息,審美的色調,在毛茸茸活脫脫的文字中,充盈著煙火人間的真善美,令人深深沉醉和感懷。
《故鄉(xiāng)槐花甜》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通過一段記憶的撿拾,傳遞出童年時光美好生活的氣息和童真童趣的情調: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一串串潔白如雪的槐花競相開放,這時候,一年一度的槐花盛宴就此拉開帷幕。東邊郭大娘端著盆,西邊王大嬸拿著籃子,張大伯的兒子張小胖急不可待地邊跑邊大口大口吃著香甜的槐花,那模樣,好似吃下一片春光。
看,這邊一個小姑娘用槐樹葉編成草環(huán)戴在頭上,俏皮的小辮子在草環(huán)的映襯下更顯得可愛。那邊二柱子也不甘示弱,一邊幫媽媽撿掉在地上的槐花,一邊調皮地將兩串槐花掛在耳朵上,活像一個小姑娘,這時,突然從樹上掉下一串槐花剛好落在他那光溜溜的頭上,那調皮搗蛋樣,搞笑極了,笑得張大娘直喊肚子疼,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指著二柱子:“你這小兔崽子,活脫脫一個淘氣鬼?!倍右补笮ζ饋?,這一笑不打緊,正吃著的槐花一下子從嘴里落到他那圓滾滾的肚皮上,大家笑得更厲害了。
以上活靈活現(xiàn),有聲有色的場景和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簡直就是一幅生動有趣的中國地域民俗圖與風情畫,在色彩斑斕的多維視覺沖擊中,可觸可感,仿佛能聞到槐花的清香味,這樣的描寫,具有一種蓬勃的生命力,讓人心動,讓人印象深刻,讓人過目難忘。
四是自由穿越的奇幻之美
王育潮的散文不僅有情感、文化和思想的含量,而且還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全新的文學理念。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言說的方式也隨著作品內(nèi)容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這種物境、意境、心境的不同變化,達到了一種迷人的狀態(tài),幻化出了嶄新的寫作風格和獨特的審美價值。
他筆法靈活,不拘一格,敢于奇思妙想,敢于“跨界”,敢于“劍走偏鋒”,敢于在懸崖邊跳舞,敢于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不斷進行自我開拓與挑戰(zhàn),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他的散文寫作,一體為本,多體交匯,字里行間能夠巧妙地融合小說、電影、戲劇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元素,運用別樣的故事敘事化手法和更貼近生命本體的語言與意境,在歷史與現(xiàn)實、肉體與靈魂之間自由地時空交錯,穿越切換,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古今生活世界,使文章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神馳意縱,出神入化,有一種智慧思想的蕩漾,一種生機無限的幻象,一種意外的驚喜和酣暢的快感,擴大了散文的審美情感、審美體驗和審美趣味,增強了文本藝術的表現(xiàn)力、沖擊力和引人入勝的強烈感染力。
我們不妨看看作者在《穿越象王崗》中的一段描寫:
河南唐河境湖陽鎮(zhèn)亢寨村發(fā)現(xiàn)象牙化石?聞訊,熱衷象文化的我驅車飛奔前往。
沉浸在紙上補腦的片刻,車卻失去控制,我重重地撞向路邊巨石。醒來時,穿著古裝的村民告訴我,這是宋朝。
沒錯,我穿越了,救我的老者講,這里是漢地之鄉(xiāng),原本伏牛蒼蒼,丹水泱泱,氣候溫潤,四季分明,象族曾酷愛這寶地的江河水系,如今卻多半的放眼干涸。
“沒錯,這里叫象王崗,是納瑪象的領地,現(xiàn)在只剩下兩頭大象……”
這里有象王?就在這個象王崗?我掙扎著坐了起來,二話不說跑進了象王崗,身后傳來“小心呀”的呼叫聲。
“大象?真的大象?”我驚呼道。搜尋了將近一天,終于看到了兩只大象。
看到這樣有身臨其境的精彩描寫,我想讀者一定會被強有力的陌生化的“魅力氣場”所吸引,而且是吸引到靈魂的最深處。
此外,在《如夢鴕鳥園》《鷹擊長空》等一些篇什中,敘述情節(jié)巧妙,心理描寫傳神,他能與植物交流,與動物對話,并能掌握它們的精神狀態(tài),與它們和諧相處。騰挪跳躍,揮灑自如,意想神馳,神思萌動,行云流水,變幻多姿,所寫的每個句子,仿佛都帶著一種魔力、一種引力、一種親和力和一種“超然力”,使文本別開生面,推動著讀者在懸念中一步一步往下看。
在精神的芳草地里,文學藝術作品靠什么能最深刻吸引廣大讀者?我認為,小說靠故事,詩歌靠意象,戲劇靠沖突,散文靠美感。美,是散文所追求的品質與境界,書寫美呈現(xiàn)美并超越美,是散文最高的表達,最高的精神。散文之所以稱之為“美文”,是因為,散文是藝術,是高尚的審美藝術。好的散文,一定是有藝術美感的,一定是有人文情懷的,情懷的文字里,一定是離不開美的主張的,美的智慧的,美的追求的,美的力量的。而散文一旦失卻了美,精神命脈也就斷了,剩下的文字不過就是一堆垃圾而已。
他的散文,藝術審美精巧,構思想象獨特,敘述方式新穎,語言靈動鮮活,格調清新明亮,情致豐盈飽滿,不僅氣韻盎然,異彩紛呈,充滿了獨特的人文關懷和人性的自然光明,同時,也拓寬了文本美學的形態(tài)、生機和表現(xiàn)力。在他的《天空中的思念》《那只小麻雀》《四爺養(yǎng)鳥》《王家灣的老鵝》《情醉賒店古鎮(zhèn)》《馬河故事》《追隨我心,遇見最好的自己》《喝醉后,我撕下了面具》《秋收時節(jié)》等散文中,字里行間,點點滴滴,如一股股暖流,在心中蕩漾,讓我們感受到了時光深處的那些溫暖、美好與感動。
他是生活的歌者,是美的探索者,是一個能讓文字在自己筆下生花的人,而且“生”出來的,是帶著露珠的鮮花,是帶著思想和智慧之美的鮮花,花香中不僅有大地的氣息,生命的呼吸,更有靈魂的芬芳。他說:“生活給了我創(chuàng)作的豐厚素材,多希望我是一只青鳥,一只能為世人帶去幸福的青鳥,自由飛翔于生活的崇山峻嶺之中,把生活的美收集,把人生的感悟珍藏,飛到那遙遠的天上宮闕,唱響白云上的歡歌。”
著名作家殷德杰對這本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序中說:“《觀潮》一書,行文情感真切,意境深邃,絕大多數(shù)篇章都很美,字里行間以勃發(fā)的激情,溫和的筆觸,書寫對生命的熱望,行云流水的文字,滿含對世間萬物的觀照,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虛情假意,沒有絲毫傲氣,更沒有炫耀之意,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的睿智。書中文章,耐讀耐品,有美的發(fā)現(xiàn),有情的交融,有詩的抒發(fā),有愛的親近,如涓涓細流滋潤人心。”
最后,話題回到這本集子的書名:《觀潮》,書名平實簡潔,一目了然,作者為什么會用“觀潮”來命題?思來想去,不由得會心一笑,我想,《觀潮》,其實就是作者的“心潮”吧,就是作者心靈深處的淺吟低唱,就是作者心靈深處的喜怒哀樂,就是作者心靈深處的生命交響,就是作者心靈深處的一場花開,在這心潮自然涌流的滾燙情懷里,我讀出了王育潮豐沛的情感、文學的追求、思想的軌跡、人格的魅力和一個青年作家以文字點燃并安放夢想的生命歷程。
王育潮的《觀潮》出版之際,正值人間最美的春天。春天,鳥語花香,桃紅柳綠,天清氣朗,萬象更新,是播種的季節(jié)。我相信,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一個對生活非常樂觀的人,無論做什么,都會抵達屬于自己的遠方,擁有一個美好而闊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