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美
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三代治沙人用39年時間實現了將“不毛之地”轉化為“綠水青山”的夢想,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在第二代治沙人中,郭萬剛干的年頭最長。當年,30歲出頭的郭萬剛接過父親手中的鐵鍬,開始了他的治沙生涯,一干就是將近40年,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終于守得沙漠變綠洲。
治沙守家
在甘肅河西走廊東端的祁連山腳下,有一條由檸條、沙棗、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織”成的“隔離帶”,這條7.5萬畝的隔離帶裹住了風沙侵蝕的步伐,孕育出綠色的希望。但是在40年前,這片林帶所在叫作八步沙的地方卻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飽受風沙之苦的當地六位老漢,為保衛(wèi)家園,毅然走進沙漠植樹造林,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就是其中一位。
“六老漢”中郭朝明的年齡最大,治沙行動開始時已經60歲了。沙漠里晝夜溫差大,生活條件艱苦,造林任務繁重。有時為了看護好剛種下的小樹苗,他們就在沙地上挖個坑,上面用木棍支起來,蓋點茅草,做成“地窩鋪”,碰到大風天氣,茅草被卷得七零八落,只好頭頂被子,在冰冷的沙坑里挨到天亮。每天起早貪黑,對于郭朝明來說,生病是常有的事情,每次生病,郭朝明就讓郭萬剛來替幾天班。
那時的郭萬剛在供銷社上班,上有老下有小,還有3個弟弟妹妹,一大家子都靠著他一個月60元的工資生活。為了不違背父親的意愿,郭萬剛雖然每次都去了,但還是經常向父親抱怨:“幾萬畝沙漠,就你們幾個老漢能治過來嗎?你們這樣干簡直是送命呢……”父親總是說:“多少年了,都是沙趕著人跑。現在,我們要頂著沙進。八步沙治不住,子子孫孫都保不??!”
父子倆誰也勸不動對方,直到1993年的“5·5”沙塵暴,奪去了縣里20多條生命,看著鄉(xiāng)親們悲痛的神情,郭萬剛這才真正認同父親的話——必須把沙治住,才能把家守住。
于是郭萬剛瞞著妻子偷偷辭了職,成為八步沙第二代首個治沙人。那個時候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守護好鄉(xiāng)親們的家園,實現父輩們的愿望。端著“鐵飯碗”的郭萬剛都能去治沙,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在郭萬剛的感召之下,其他第二代治沙人陸續(xù)加入了隊伍。
治沙強家
在接過父親的希望時,郭萬剛一直在思考,老一輩無私奉獻的情懷要繼承發(fā)揚,但也要考慮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價值的體現。當年“六老漢”按下手印承包治理沙漠是為了守住家園,今天要讓沙漠回報這份付出,實現“強家”的目標。
這個過程同樣艱難曲折。在治理完八步沙后,郭萬剛帶著大家向更大的沙漠進軍。面積達11.4萬畝的黑崗沙、雙槽沙、漠迷沙等分布在鐵路、公路和鄉(xiāng)村周圍,多年來一直災害不斷。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紅柳、梭梭、白刺、花棒等適應沙漠生長的植物,一寸一寸向沙漠深處延伸。種了風吹死,死了再補種,無數次的重復,無數次的悲喜,騰格里沙漠終于被他們的堅韌和頑強所感動。沙漠也展現了它可愛的一面,張開懷抱接受了他們。苗壯了、樹綠了、花開了、鳥來了,沙產業(yè)也以蓬勃之勢呈現出盎然生機。
2003年到2020年初,郭萬剛帶領林場完成治沙造林6.4萬畝,封沙育林11.4萬畝,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八步沙綠洲”。
郭萬剛決定集資辦場,承包周圍的荒漠邊治理邊發(fā)展,向沙漠要效益。經過商量,大家一致同意,通過集資和銀行貸款的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按照出工記賬、折價入股、按股受益的公司化經營管理模式探索發(fā)展。
在治沙過程中,郭萬剛和大家在前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治沙經驗基礎上,探索出“治沙先治窩,再治坡,后治梁”的新方法,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嘗試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等新模式、新技術,逐步走上市場化治沙之路。
2010年,八步沙林場實現企業(yè)化轉型,八步沙綠化公司成立,探索“以農促林、以副養(yǎng)林、農林并舉、科學發(fā)展”的新路子。
2018年,八步沙林場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黃花灘移民區(qū)流轉2500多戶貧困戶的1.25萬畝土地,和內蒙古的科技公司聯合開發(fā)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發(fā)展枸杞紅棗經濟林,通過特色產業(yè)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林場還成立了林下經濟養(yǎng)殖合作社,養(yǎng)殖沙漠“溜達雞”,年收入可達20萬元。
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長出了經濟作物,向沙漠要效益,這是第一代治沙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治沙人終于有了收獲,盡管這收獲微不足道,但希望和曙光的出現卻足以令治沙人欣慰。
治沙圓夢
如今的郭萬剛變成了“郭場長”“郭董事長”,實現了他帶領大家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夢想。但是他依然是那個“郭老漢”,長年與沙漠打交道,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黑瘦黑瘦的,腰也彎了,頭發(fā)也白了。
已經68歲的郭萬剛依然每天奔波忙碌在各個治沙點上。春去秋來,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第二代治沙人的身影和父輩一樣,伴隨著沙漠日出、風暴、熱浪、寒霜,扎實的足跡寫滿了大漠。
過去,八步沙黃沙漫天、植被稀少。132公里長的風沙線,猶如一條移動的巨蟒,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部村莊侵蝕,直接威脅著當地十幾個村莊和幾十萬畝耕地,如今的八步沙已經形成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風固沙綠色屏障。古浪縣的沙漠,整體向后推移了15到20公里。
郭萬剛每年都去看望另外五個老漢家庭,向健在的二老漢匯報工作情況,慰問逝去的老漢親人。郭萬剛常說:“不能對不起老父親的托付,不能把八步沙丟掉。作為生長在沙區(qū)的人,治沙造林是我們應該做的?!?/p>
治沙造林,是郭萬剛對父輩們信守一生的承諾,如果說一開始治沙只是為實現自己的諾言,但后來不知不覺中他有了自己的治沙夢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的夢想就是山更綠水更清,堅持到底。”為此,除了完成八步沙林場管轄區(qū)荒漠的治理,郭萬剛還帶領大家承包了多個國家重點生態(tài)建設工程。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了。在林場,習近平總書記走上沙丘,詢問植物的名字,詢問長了多少年。郭萬剛把身邊的植物挨個兒介紹給總書記,并匯報了六老漢治沙的故事,講了三代人的堅守。總書記聽得很認真,稱贊他們是當代愚公,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再立新功,久久為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現在,郭萬剛除了是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之外,還是武威市政協委員。他在談到古浪縣未來沙漠治理設想時說:“我們古浪縣有132公里的風沙線,有240萬畝荒漠,我們才治理了一半,所以說任重道遠。八步治沙人大多是農民,沒有多少文化,但懂得堅持。今后一定不辜負我們父輩的生死約定,牢記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把我們古浪縣剩余的荒漠,盡我們最大的力量,盡快治理好,讓我們家鄉(xiāng)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好?!?/p>
郭萬剛正帶著八步沙治沙人以堅韌持守的精神為動力,在一年又一年的艱難征途中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