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居住在十九樓,推開窗子就可以放眼欣賞外面的旖旎世界。
晚霞的余暉慢慢地從窗角隱去,暮色籠罩上來,天色漸暗。我扯過一把高腳椅,關了燈,坐在上面,靜享這茫茫夜色。
遠處是一片綠化帶。再往遠處,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的高層樓房,這是水韻漢府小區(qū)民居。燈光漸次亮起來,一盞、兩盞……矗立的樓房像黑色的幕布,上面疏疏落落地綴滿了各色燈光格柵——那是每戶人家窗戶泄出的光。那光格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半圓形的……位置不定,匯成的圖案看去像鐘面,又像個大鐵錨,倏爾變幻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雙心,再恍似奔跑的孩子,凝成女孩子頭上的蝴蝶結,顫巍巍的,這絕美的立體畫作,簡直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
再看光幕右邊緊挨著一條寬闊的馬路,那是著名的“天下水杉第一路”。高大挺立的路燈像一個個威嚴的衛(wèi)士,靜靜地守護著水杉林。燈光給樹林披上了一層忽明忽暗的黃紗,水杉林只留下俊俏而模糊的剪影。馬路上飛馳而過的汽車“刷”出一道道流光彩帶,整個城市也因這溢彩的車流而鮮活起來。
而那光幕左邊緊挨著一條寬闊的馬路,不同的是,這里人車稀疏。路燈懶洋洋地灑下昏黃的光暈,輕撫著這個世界。一輛晚歸的公交車緩緩地在站臺停下,車燈和站臺宣傳燈箱交相輝映,隱約可見文明城市建設的動態(tài)宣傳畫——那也是滾動的彩屏。馬路對面一排六層教學樓,窗格特別大,射出柔柔的青光。仔細看,能看到那些莘莘學子正在認真地上晚課,為將來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而發(fā)奮圖強。
聽媽媽說,七八年前,這片充滿萬家燈火的斑斕之地還是一片荒草灘?;臒熉?,道路崎嶇。晴日風沙卷揚,雨后蛙鳴池塘,夜間偶遇三兩點燈火,黯淡搖曳。經(jīng)過快速的城鎮(zhèn)化建設,高樓拔地而起,道路平坦寬闊。居民樓、商場、超市、學校、醫(yī)院,變魔術似地涌現(xiàn)出來,這璀璨的各色燈光透出濃濃的富足與祥和。祖國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城鎮(zhèn)的一角可見一斑……
夜深了,微風拂窗,“清淺的霧氣彌漫上來……關窗的時候,突然瞥見左邊馬路邊上停放著一輛手推垃圾收容車,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清掃馬路。路燈若有似無地給他拉出了一道長長的,孤獨而蹣跚的背影,仿佛能聽到掃地的“沙沙”聲。萬家沉睡的時刻,仍有默默付出勞作的人們……
路燈晃了一下,似乎更亮了些,照亮了每一位為祖國默默奉獻的身影,也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指導教師:陳榮梅)
對話
萬家燈火是當今社會繁榮興盛的象征,文字以小見大,反映了祖國和家鄉(xiāng)的巨大發(fā)展變化,結尾則通過謳歌勞動者,升華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