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龍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和教學效率,是高中語文老師經(jīng)常探討的話題。多文本閱讀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悄悄萌生的時候,就引起了一些勇于探索的語文教師的積極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多文本閱讀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高中語文;多文本閱讀
多文本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時間段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多文本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以及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教而教”,學生為了“學而學”的現(xiàn)象愈發(fā)的明顯。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依然要求學生通過做大量練習來鞏固并提高閱讀水平;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努力挖掘各種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卻忽視了對文本的深入研究,進一步助長了“功利主義教學”的不良風氣。
更有甚者,為了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廂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時遇到的問題;未能準確判斷出學生遇到困難的原因和理由。長此以往,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缺少閱讀的主觀意愿。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國文教育的目標,在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但就目前高中閱讀教學的狀況來看,過于被動的閱讀,很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多文本閱讀不再是對單一的一篇文章進行學習。多文本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涉獵到更多、更豐富的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課前將篩選出的幾個文本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探討、相互交流并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中國讀書人的最高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弊x書不單純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fā)思想,豐富內(nèi)涵。通過閱讀,把別人思想中好的部分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將別人的觀念,通過分析吸取健康的部分到自己的思考范疇。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信息技術的現(xiàn)代化,讓很多人都在盲目地閱讀,讀著讀著,沒有了主見;讀著讀著,失去了靈魂。能夠冷靜、理性、辯證著去挑選書籍并閱讀的人少之又少。
三、多文本閱讀教學的應用
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先搜集相關材料閱讀,然后小組研討,最后老師來指點。
其中在材料搜集階段,教師可以圈定范圍:如從不同朝代、不同背景、不同體裁文本等角度進行篩選,為保證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師可以對文本的數(shù)量加以限制,例如控制在4篇以內(nèi)。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借助圖書館的文獻和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資源進行篩選并最終確定了4個文本:唐朝李白的《詠赤壁》;蘇軾的《赤壁賦》;宋朝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以及唐朝杜牧的《赤壁》。這四個文本涉及了多個朝代背景,體裁豐富,幫助未曾了解的學生開闊視野,對曾接觸過的學生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先讓對上述4個文本有過了解的學生講解給沒有了解過的學生聽,從文本的內(nèi)容到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鼓勵學生多進行交流和探討。必要時,可以為每個小組設置一定的任務,讓學生目標明確地去閱讀分析,集思廣益。并允許學生提出質(zhì)疑,同時教導學生要敢于質(zhì)疑,有了質(zhì)疑的能力,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jù)每個小組的具體情況作出點評,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的講解。這樣,一個以“赤壁”為核心的多文本閱讀教學就完成了。這個過程包含了認知性閱讀、理解性閱讀和評價性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明晰了不同文本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含義,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扎實了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擴展性閱讀,這是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延伸,使學生能夠做到離開課本提出新問題、發(fā)表新觀點、找到新答案。對提升多文本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讓今后的語文閱讀教學更具有高效性,使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變得更有意義。
綜上所述,閱讀是種習慣,閱讀是一種品質(zhì),閱讀更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多文本閱讀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能夠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的效果,彌補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蔣軍晶.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關于單篇到“群文”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2014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