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是一類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灘涂上的潮灘濕地的植物群落,它并不是紅色的,因為它的樹種中大部分屬紅樹科,故得名紅樹林,事實上這些灌木或喬木都是常綠植物。
紅樹林為什么被譽為“海岸衛(wèi)士”?
1986年,中國廣西沿海發(fā)生百年未遇的風暴潮,合浦縣400千米的海堤被沖垮了大半。但是,只要堤外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仍完好無損。因此,當地百姓便把紅樹林譽為“海岸衛(wèi)士”。
紅樹林通常處在陸地向海洋過渡的地帶,因此紅樹林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紅樹林的種子外表和四季豆差不多,垂掛于藤架上,在母樹上發(fā)芽,幼苗脫落掉到海水中,插入泥沙,并且發(fā)育成一株小樹。有時,幼苗遇上潮汐會被海水卷走,但待到海水退潮時,幼苗又會隨遇而安地在別處扎根生長。紅樹林就依靠自身奇特的生長方式繁衍著,盤根錯節(jié)、相互支撐的特性在海潮風浪中穩(wěn)如泰山,既化解了海潮風浪的沖擊,又起到保護堤岸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保護灘涂、凈化海水的作用。事實上,紅樹林還是海鳥等海洋生物的樂園呢!
紅樹林有什么生態(tài)效益?
研究表明,紅樹林是至今世界上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tài)系之一,生物資源量十分豐富,如廣西山口紅樹林區(qū)就有100多種大型底棲動物、100多種鳥類、130多種昆蟲。廣西紅樹林區(qū)還有近160種和變種的藻類,其中4種為中國最新紀錄。這是因為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同時,由于紅樹林區(qū)內潮溝發(fā)達,吸引深水區(qū)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qū)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由于紅樹林生長于亞熱帶和溫帶,并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qū)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在有紅樹林的海域,幾乎從沒有發(fā)生過赤潮。據林科院專家介紹,紅樹林每年每公頃能吸收200公斤左右的氮和近20公斤的磷,對水體起著凈化的作用。難怪有位詩人曾這樣熱情地贊美它們:“紅樹林——根的迷宮,防浪護堤的銅墻鐵壁,天然的污水凈化廠,海洋生物的伊甸園?!?/p>
紅樹林樹種分布和種類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在海流的作用下,它的分布卻超出了熱帶海區(qū)。在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出現于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更加遠離赤道,可見于南緯42°的新西蘭北部。
紅樹林里的動物主要是貝類,常見的有硨蠔、櫛孔扇貝、糙鳥蛤、馬蹄螺、鳳螺、篩目貝和粒核果螺。在紅樹林水域有多種浮游生物,常見的硅藻有角毛藻、半管藻、三角藻、圓篩藻等浮游藻類。浮游動物則有波水蚤、麗哲水蚤、新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等。紅樹林內殘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浮游生物的滋長。
紅樹林里還有各種鳥類,多半屬水鳥和海鷗類,也有一部分陸棲鳥類出沒于紅樹林帶。在發(fā)育良好的紅樹林偶爾還會有野豬、貍類及鼠類等小型哺乳類出沒。紅樹林里也招致了某些蜂類、蠅類和螞蟻等。它們對紅樹植物的傳粉和受精起著積極的作用。
紅樹植物的花、葉、枝條等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為底棲動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所以說,保護和發(fā)展紅樹林是開發(fā)熱帶及亞熱帶沿海資源中必須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