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冰(通化縣快大茂鎮(zhèn)農業(yè)技術服務站 吉林 通化 134100)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波狀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種子隨風四處飄散孕育新生命。蒲公英在我國分布廣泛,許多地方都可見野生植株。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散結等多種功效,是人們喜愛的一種保健蔬菜,可生吃、炒食、做餡,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是藥食兼用植物。
蒲公英生長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地均可生長,喜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
種植時將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合后均勻的撒鋪在地面,深翻20~25cm,整平地面。
自然生長條件下,蒲公英種植2年開花結籽,5~6月開花,開花后15d左右種子成熟?;ūP外殼由綠變黃綠,種子由乳白色變成褐色時即可采收。將成熟的花盤摘下,在室內存放1d后熟,等花盤全部散開,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曬干,即可用于播種。
1.3.1 播種時間 蒲公英種子沒有休眠期,5月末采收的種子可直接播種,從播種到出苗需10~15d。播種不受季節(jié)限制,春、夏、秋、冬都可種植,冬季可在溫室做反季生產。
1.3.2 播種方法 露地播種采用條播,按行距25cm開1cm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播種后耙平土面。每公頃用種量為7.5kg,播種后覆蓋草或松針保濕,干旱時要及時澆水。
1.4.1 苗期管理 蒲公英抗病蟲能力強,一般不需要進行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重點是清除雜草和水肥管理。當蒲公英出苗10d左右時進行第1 次除草,以后每10~15d除草1 次,直到葉片封壟為止。播種后,要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適當控制水分,使幼苗矮化粗壯生長,防止倒伏;在葉片生長期,保持田間濕度,以促進葉片快速生長。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是肥沃的土壤可大大增加其產量,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一定要施足底肥,生長期施1 次磷鉀復合肥,可促進蒲公英的根系生長。
1.4.2 間苗、定苗 結合除草進行間苗、定苗。出苗10~15d間苗,株距5cm,經(jīng)20~30d生長后定苗,株距保持在10cm左右,直播株距保持在5cm即可。
東北地區(qū)蒲公英早熟栽培通常在7月末8月初播種,播種覆土后在上面覆蓋腐熟的農家肥或秸稈,有利于根系越冬和翌年春季較早萌發(fā)新芽。翌年3月初扣上小拱棚,3月末即可上市。早春,當?shù)販胤€(wěn)定在1~2℃時,上一年播種的蒲公英就開始萌發(fā)新芽,清明節(jié)左右新芽露出地面,苗高5cm時即可采挖全株銷售。
1年生蒲公英播種當年不采葉,秋季收獲全株,根葉分開晾曬。根產量在18 750~22 500kg/hm2。生長2年以上的蒲公英,每年可采嫩葉食用至夏秋季節(jié),植株開花前取全草,曬干入藥。
蒲公英主要用途為藥用,現(xiàn)在人們多用于日常保健??甚r食做成日常小菜,可取其根部加工成蒲公英根茶,市場銷量好,發(fā)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