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家大劇院為中國交響樂做了什么?

2020-12-28 02:03:31張媛媛
人民音樂 2020年11期
關鍵詞: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交響樂

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交響樂傳入中國。至今,我國在交響樂創(chuàng)作、表演、評論及藝術人才培養(yǎng)方面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仨@些奪目的成就,思考如何推出更多優(yōu)秀的中國交響樂作品,推動交響樂在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是時代賦予每一個中國音樂人的使命。作為國家級表演藝術機構,國家大劇院一直將推動中國交響樂的發(fā)展視為首要責任。建院之初的首個原創(chuàng)重大音樂品牌即是以中國交響樂作品為主打的“中國交響樂之春”(以下簡稱“交春”)。該活動每兩年一次,3—4月間舉行。自2008年建院至2018年,已連續(xù)成功舉辦六屆。

作為曾參與了歷屆“交春”活動的策劃者與執(zhí)行者,筆者在此將著重從“交春”的主題策劃、作品展演、藝術普及以及低票價政策這四個方面進行介紹,解讀國家大劇院在發(fā)揮國家級表演藝術機構的文化引領作用,樹立一流原創(chuàng)交響樂品牌的同時,如何以作品為依托、舞臺為媒介探索推助中國交響樂發(fā)展與傳播之路,以期與業(yè)界同仁共勉。

一、2008—2018國家大劇院“交響樂之春”主題策劃

2007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正式開幕。在黨的十七大“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方針指引下,國家大劇院圍繞“人民性、國際性、藝術性”的建院宗旨,提出舉辦一次集中展示中國的交響樂團和中國交響樂作品的活動。當年全國三十多家職業(yè)交響樂團,幾乎都受邀成為首屆“交春”的演出嘉賓。

第一屆? “吹響中國交響樂的集結號”

2008年3月23日,國家大劇院匯同原文化部藝術司、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開啟第一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序幕。眾多優(yōu)秀的交響樂團、指揮家、獨奏家、作曲家匯聚一堂。28場交響音樂會,90場室內樂,31場管風琴音樂會,64場音樂藝術電影放映,25場公開排練,32場普及講座,32場藝術家面對面活動和32場CD推介活動,接待到訪觀眾達20萬人。這組數(shù)字透視出首屆“交春”為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yè)的發(fā)展所帶來的重大意義。這是中國音樂史上對中國大眾進行交響樂普及、推廣的一次空前的盛會。

同年8月,奧運圣火在我國神州大地點燃,這是劇院自身品牌的推廣與傳播的最好契機。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4月18日首屆“交春”開幕音樂會由譚利華執(zhí)棒的北京交響樂團以《圣火2008》1吹響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集結號”。

在“交春”的品牌策劃之初,國家大劇院對所有參演樂團提出要求,即在曲目選擇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音樂會中一定要有中國作曲家的作品;2.盡可能多的為年輕指揮家、獨奏家提供展示的機會;3.每個樂團帶來原創(chuàng)交響樂作品的同時,希望能夠帶一部室內樂作品。

首屆“交春”實際到訪28支樂團,音樂會中觀眾不但欣賞到中國交響樂的經典作品,如李煥之的《春節(jié)序曲》、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陳鋼、何占豪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也領略到帶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原創(chuàng)作品,如羅新民為青海民族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創(chuàng)作的帶有濃郁地域音樂特色的《花兒組曲》;葉小鋼為武漢交響樂團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楚》以及廈門愛樂樂團帶來了劉湲的《土樓回響》等。

第二屆? “非典型”交響樂團的亮相

時隔兩年,第二屆“交春”開幕,時任劇院演出部副部長的任小瓏用“非典型樂團”和“中國原創(chuàng)曲目”概括了該屆活動的特點。

2008年10月,國務院要求文藝院團轉制改企的規(guī)定下達后,各地文藝院團陸續(xù)加入到改制進程中。作為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的同時,繼續(xù)圍繞“為更多中國交響樂團提供展示中國交響樂作品的舞臺”這一藝術理念,邀請了貴陽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等非公立交響樂團的赴京演出成為本屆活動的策劃重點。這批“非傳統(tǒng)”體制的樂團與在京的中直樂團構成了該屆“交春”的主要演出陣容。

首次進京的杭州愛樂樂團與西藏愛樂樂團分別帶來了各自的看家之作:大部分成員為80后的杭州愛樂樂團上演了同為80后作曲家周天的《中國大運河》交響組曲,用音樂傳達了當代年輕人對于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西藏愛樂樂團上演了六部藏族本土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其中邊巴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我國首部集中使用藏族傳統(tǒng)樂器,表現(xiàn)藏民族文化的交響樂作品。

第三屆? “獨奏家”的加盟

2012年4月,第三屆“交春”在原文化部藝術司、國家大劇院和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三家共同主辦的基礎上,又迎來了中國交響樂基金會的加盟。本屆活動共邀請了12支交響樂團、11位指揮家和11位獨奏家。這些由國家大劇院、中國交響樂基金會共同邀請的獨奏家聯(lián)合樂團共同演繹了8部帶有民族特色的原創(chuàng)協(xié)奏作品成為本屆“交春”的最大亮點。

吳牧野演奏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奠基者”》(關峽作曲);孫穎迪演奏的鋼琴協(xié)奏曲《鼓浪嶼狂想曲》(章紹同作曲);陳音演奏的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吳祖強、劉德海作曲);姜克美演奏的二胡協(xié)奏曲《賽馬》(黃海懷作曲),周東朝創(chuàng)作并演奏的嗩吶協(xié)奏曲《黃土情》,侯長青演奏的竹笛協(xié)奏曲《走西口》(李鎮(zhèn)、南維德作曲);唐俊喬演奏的第二竹笛協(xié)奏曲《野火》(郭文景作曲);克萊蒙斯·萊斯克演奏的鋼琴協(xié)奏曲《山林》(劉敦楠作曲)等。8位青年演奏家演繹各具特色的中國協(xié)奏曲,讓觀眾在音樂中找到共鳴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地方本土元素。

第四屆? 實力派代表奏響“中國交響最強音”

2013年臨近年末,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相繼與大劇院簽署了演出協(xié)議。同年,恰逢波士頓交響樂團赴京演出,劇院經各方協(xié)調,波士頓交響樂團也加入了“交春”的演出。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以及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等劇院原有合作伙伴一道,為本屆“交春”構成既擁有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又具備強大市場號召力的“實力派”樂團陣容,奏響了“中國交響最強音”。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上演的趙季平《第二琵琶協(xié)奏曲》,天津交響樂團演奏張朝的二胡協(xié)奏曲《太陽祭》以及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帶來的趙季平《古槐尋根》等作品成為該屆9部原創(chuàng)作品中的“點睛之作”。

第五屆? 中國交響樂的“記憶與傳承”

連續(xù)舉辦四屆的“交春”,已成為聯(lián)結中國交響樂各領域的一個重要聚合平臺。2016年,恰逢第一部中國管弦樂作品——蕭友梅《哀悼進行曲》創(chuàng)作百年之際。藝術總監(jiān)陳佐湟再次強調:“不僅要支持中國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與演出,更要重視中國交響樂文化的傳承?!被顒硬邉澲酰鬓k方要求每個樂團演奏一部1920—1960年之間的中國作品,面對這些平時不易聽到,甚至即將面臨失傳的交響樂作品,國家大劇院不遺余力進行搜集和挖掘,經過科學整理和高水準的二度創(chuàng)作,將這些帶有“中國記憶”的作品在專業(yè)舞臺上得以重放光彩。帶著歷史印記的“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中國交響記憶”拉開帷幕。

蕭友梅、賀綠汀、江文也、馬思聰、江定仙、林聲翕等老一輩作曲家的中國早期交響樂作品紛紛上演。其中,林聲翕的《?!しじ邸肥莿≡焊鶕?jù)作曲家手稿進行藝術加工,由雙管編制的交響樂團首次在北京演出;韓國指揮家鄭明勛在本屆活動的閉幕音樂會中選擇了周文中的《花月正春風》與布魯克納的《第七交響曲》,通過這兩部作品,在表達中國交響樂“記憶與傳承”的同時也喚起了中西方作曲家跨越百年的交響對話。

第六屆? 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2018年,第六屆“交春”以“改革開放40年禮贊——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2016年接棒的新任藝術總監(jiān)呂嘉在采訪中提到,該屆“交春”旨在充分挖掘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批優(yōu)秀作曲家與交響樂作品,集中展現(xiàn)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響樂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與成就。

本屆9場音樂會共上演34部作品,其中4個專場音樂會,分別以朱踐耳、于京君、葉小鋼三位作曲家的作品組成。此外,譚盾《音符的詩》、紹恩《哈尼印象》、郭文景《蓮花》以及6部室內樂作品:郝維亞《牡丹夢婷》、常平《優(yōu)雅的宇宙》、陳丹布《袖劍與銅甲金戈》、張帥《東西II—和光同塵》、田田《秋曇夜詠》、姚晨《《離合III》進行了集中的展演。在慶祝改革開放40年之際,為祖國獻禮,為廣大聽眾帶來了中國交響樂、室內樂領域中音樂風格更多樣的新作和佳作。

從音樂會內容策劃的角度回顧“交春”,第一至三屆,在國家文化政策方針的指引下,更多的是順應樂團自身的特點和藝術理念,在每場音樂會內容安排上主辦方給予樂團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因此,這三屆“交春”缺乏統(tǒng)一的藝術規(guī)劃,匯聚多家院團的展演時,沒有明顯的側重和規(guī)律可尋。第四屆開始,國家大劇院有意識地將“青年作曲家計劃”的獲獎作品如王沙里的《日冕》、葉彥辰的《碧塔海之晨》以及由國家大劇院委約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第二琵琶協(xié)奏曲》等搬上“交春”的舞臺。從支持新人新作、推出委約作品這兩個舉措可以看出劇院為支持、推廣中國交響樂發(fā)展的不懈努力。而中國作曲家專場音樂會比例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作品的集中展示使第五、六屆“交春”從藝術內容入手的策劃思路較往屆更為精準和明確。

二、歷屆“交春”中國交響樂作品上演情況

六屆“交春”共上演86場音樂會。除首屆28場音樂會以外,每屆保持在10—12場之間,涉及指揮家48位、作曲家122位。參演院團47家,涵括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其中來自北京的常駐樂團31場,外阜樂團49場,港澳臺地區(qū)3場以及國際涉外2場。所邀請的院團均為職業(yè)交響樂團,其體制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國有、多種所有制和民營。

為突出該品牌“中國”元素,首屆“交春”即提出硬性規(guī)定:參演團體必須在演出曲目里包含中國交響樂作品。六屆“交春”上演的中國交響樂作品總計180部。

(一)中國交響樂作品的數(shù)量與分布

就歷屆“交春”音樂會曲目設計來看,最為常見的是:中、西方交響樂經典作品的混搭。縱覽第一至六屆的86場音樂會,除11場西方交響樂作品專場以外,中國作品數(shù)量占三成的17場,七成的4場,五成的27場,純中國作品的27場。中國交響樂作品上演數(shù)量在2016—2018年呈穩(wěn)步增長的態(tài)勢,至2018年達到了首屆以來的最高值。如第六屆“交春”共9場演出,全部是中國交響樂作品。其中,單一作曲家的專場作品音樂會就占了4場,這種以作曲家為單位的專場演出在歷屆“交春”中屬首次出現(xiàn)。

(二)中國交響樂作品的上演率與種類劃分

上演率通常是衡量作品是否受歡迎的標準之一。歷屆“交春”之中,最受歡迎的作品有15部。整體來看,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經典作品

即大眾喜愛的“中國經典系列”,這些作品約創(chuàng)作于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在節(jié)慶或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中,它們既是樂團普遍熱衷的選擇,也是聽眾喜愛的曲目類型,被譽為音樂會票房的保護傘。在歷屆“交春”中,這類作品以《思鄉(xiāng)曲》《瑤族舞曲》《火把節(jié)》《春節(jié)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等為代表。其中,上演率最高的是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

2.委約作品

除經典之作外,委約作品的上演,在“交春”活動中也尤為突出。隨著國內職業(yè)化交響樂的迅速成長,越來越多的樂團通過委約的方式推助中國交響樂的發(fā)展。如廈門愛樂樂團委約劉湲的《土樓回響》,北京交響樂團委約方可杰創(chuàng)作的《熱巴舞曲》、臺灣交響樂團向王西麟委約的千禧年之作《第四交響曲》、國家大劇院與悉尼交響樂團聯(lián)合委約趙季平的《第二琵琶協(xié)奏曲》等。除一些首演作品之外,其中部分作品曾在大賽中獲獎,并被樂團帶到世界舞臺進行巡演,受到國內外權威媒體的高度認可。

3.影視音樂改編作品

影視音樂改編作品在“交春”活動中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如管弦樂組曲《海霞》,由王酩以同名電影的配樂改編創(chuàng)作而成;關峽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奠基者”則是由電視作品《奠基者》主題音樂發(fā)展成的一部獨立的音樂作品。這類作品上演時,常伴有劇情影像畫面的播放,熟悉的情節(jié)、旋律讓初遇交響樂的觀眾更容易愛上交響樂。

4.早期的中國交響樂作品

追溯中國交響樂創(chuàng)作的源頭,重現(xiàn)中國早期交響樂作品的風采,既是專業(yè)藝術工作者的心愿,也符合聽眾對交響樂認識和理解日益加深的訴求。如黃自于1929年在耶魯大學公演的序曲《懷舊》;江文也1934年創(chuàng)作并在之后的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文藝競賽中獲獎的名作《臺灣舞曲》等,這些作品的上演,引起了廣大媒體的關注,也收到了良好的市場回饋,特別是第五屆“交春”開幕——中國交響樂記憶-早期交響樂作品音樂會,出現(xiàn)了一票難求的銷售局面。這批早期交響樂作品,由職業(yè)交響樂團在“交春”舞臺上以高演奏水準完成的二次詮釋,既讓現(xiàn)代人重溫了中國交響樂百年前的歷史場景,也引起了業(yè)界更多人對于中國交響樂源頭探究的熱情。

這四類作品中,經典之作與影視音樂改編作都具備較好的市場基礎,可以在宣傳營銷活動中最快速引起大眾共鳴。但是,就上演率而言,這兩類作品在“交春”中并不典型。而委約作品的頻頻上演,恰反應了“交春”鼓勵藝術創(chuàng)作,堅持高藝術質量的品牌特征。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重復上演的作品,較“交春”整體180部中國作品的總量來看,僅占比10%,而其余作品在“交春”中均上演一次,這與創(chuàng)辦“交春”時的初衷是一致的,即為更多的中國作曲家和作品提供展示的平臺。

三、藝術普及與教育活動

作曲家賦予作品生命,演奏家賦予作品靈魂,觀眾聆聽賦予作品得以傳承與發(fā)展的動力,作品與觀眾構成了品牌策劃的根本。中國交響樂作品必須直面市場,經得起時間的經驗。國家級藝術表演機構肩負著社會文化引領與傳播的重任,不間斷的培養(yǎng)觀眾,讓更多觀眾走進音樂廳,配合“交春”大力度的藝術普及教育活動成為“交春”宣傳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失的左右臂。

(一)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部門職責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活動主要由兩個部門負責:一是藝術教育部;二是藝術資料中心。藝術教育部主要承擔周末音樂會、經典大講堂兩個系列,其中周末音樂會在每周六、日白天的音樂廳舉行;經典大講堂在新聞發(fā)布廳舉行。藝術資料中心由圖書館和多媒體視聽中心構成。資料中心組織的藝術講座、藝術展覽、唱片試聽等活動均在圖書館內舉行。此外,北水下廊道、一層西側咖啡廳小舞臺以及五層花瓣廳等都是為小型弦樂組或室內樂組合提供公益表演的場地。這些在白天舉行的普及活動與晚上的正式音樂會相輔相成,起到了音樂導賞的作用。

(二)藝術普及活動類型

眾多形式的藝術普及教育活動中,藝術講座是最常見的,其邀請的主講嘉賓及活動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類:

1.由中國的音樂史學家講述中國交響的歷史和創(chuàng)作歷程;

2.由藝術總監(jiān)講授指揮家的交響樂生涯;

3.由作曲家介紹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藝術風格;

4.由演奏家邊講邊演,通過現(xiàn)場示范,讓觀眾零距離的感受交響樂的魅力;

5.邀請超級“發(fā)燒友”與觀眾互動討論彼此的觀演感受。

藝術講座可以使觀眾在短時間內集中快速地掌握作曲家、樂團以及交響樂作品的相關知識,以便在音樂會欣賞過程中加深理解與感受。這類活動在六屆“交春”中不間斷的進行,為培養(yǎng)更高一級的交響樂愛好者打下了扎實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周末音樂會、公開排練、劇院公共空間的小型室內樂公益表演、交響樂主題展覽、電影放映、多媒體藝術中心CD試聽等。這些活動從不同側面,為提高觀眾的音樂鑒賞水平做了多維度的積累。

(三)藝術普及活動主題策劃及營銷策略

自2008年提出什么是交響樂,如何聽懂交響樂,到2018年推出“交響1+1”高端對話中涉及樂團建制、樂季運營、中國交響樂作品的海外傳播等話題,可以看出藝術普及活動的主題策劃在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逐漸加深。

觀眾的欣賞水平在變、普及教育活動的內容在變,不變的是參加這些活動的方式和購買價格。這些普及教育活動的報名非常簡便: “交春”期間,一張40元的參觀票即可,觀眾除了參觀劇院外,還可按照劇院官網(wǎng)發(fā)布的講座和演出信息,根據(jù)個人興趣選擇一場藝術講座、室內樂演出或樂團排練的觀摩等。

萬物互聯(lián)的當下,觀眾在享受資源與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成為交響樂事業(yè)的傳播者。從每年藝術會員注冊量的增長率以及藝術普及活動的報名參與情況表明“交春”的藝術普及教育活動在履行職責的同時也為中國交響樂做了最好的宣傳,為“交春”品牌的推廣助有一臂之力。

四、“交春”市場營銷中的“低票價”政策

對于觀眾而言,最實惠的是以低票價購買到好演出。作為劇院的經營者,保證藝術質量的同時,要做到票價的普惠性,也要考慮到項目成本投入與產出的平衡性。歷屆“交春”,劇院都會從政府的資金支持中抽出一部分,納入到“交春”的票價中作為補貼。以這種惠民的票價來吸引觀眾,培養(yǎng)觀眾、使更多觀眾喜愛中國交響樂。

“交春”中所有音樂會都是在音樂廳舉行的。廳內共計1800張可售票。每場票價方案的制定,以項目的成本支出為主要依據(jù),為保證市場銷售的有序進行,劇院出臺不晚于1年的檔期確認,不晚于6個月的合同簽署以及不少于3個月的公開售票期限為硬性前提,結合該場音樂會表演團體以往的市場反響,曲目的選擇以及不同級別獨奏家、指揮家參演等各方面因素,是制定整體票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為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票價通常被劃分為7個等級,歷屆“交春”低票價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四種:

統(tǒng)一票價:首屆“交春”,劇院推出了最低50元,最高280元的統(tǒng)一票價政策。

學生票:第二屆、第三屆針對不同樂團開放了100元的學生票。

特價票:第四屆推出一萬張80元的票務供應。

多種票價優(yōu)惠方式:第五屆開始,市場部提出更為靈活的票價優(yōu)惠政策,即在12場音樂會中,如對杭州愛樂樂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的3場演出中施行380、280、180價位票的第二張半價優(yōu)惠政策;如貴陽交響樂團、山東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沈陽交響樂團、西安交響樂團、上海國際青少年管弦樂團、臺灣長榮交響樂團6場演出中施行所有價位買一張票再加30元送第二張票的優(yōu)惠政策。首屆至今,“交春”音樂會的票價呈現(xiàn)出穩(wěn)中有升的局面。86場音樂會中除了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外,其余每場音樂會的平均價格始終保持在200元以內。

“交春”在票務營銷方面堅持的普惠性導向,為中國交響樂表演藝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樹立了典范。

結? 語

歷屆“交春”都有提出明確的主題思想,以“藝術事件”為主線的新聞發(fā)布會和各類報道給人印象深刻:從首屆的盛大開幕,到邀請成功轉型的民營樂團赴京,隨后積極加入與中國交響樂基金會等中介機構的合作,同時通過劇院的委約和舉辦“中國青年作曲家計劃”的比賽鼓勵中國交響樂作品的生產,為青年新秀提供了發(fā)展的機會等策劃無不體現(xiàn)“交春”在組織運作過程中多元化與包容性的特點。縱向的項目管理方式,使得中國交響樂之春的策劃者從選題、推介、邀請到項目的執(zhí)行很快形成了一套極為流暢的運作模式,然而高效地運作流程卻容易忽視在策劃中對活動本身或者說對藝術本體進行縱深的挖掘與思考,因此若可增加藝術策劃的比重,對“交春”進行藝術形式的再創(chuàng)新將為該品牌注入新鮮的血液,增加藝術的活力:如開辟“交春”子品牌,打造“節(jié)中節(jié)”;增設傳統(tǒng)永久保留作品專場;擴大涉外院團和藝術家的邀請比例;選聘駐節(jié)代言藝術家等。

普及交響樂、推廣中國交響樂作品,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愛交響樂是“交春”創(chuàng)立的初心。劇場不僅是為藝術家提供表演展示的平臺,更是通過這些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繼承和傳達文化精神的平臺。隨著觀眾對交響樂的認知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劇院應以一種“動態(tài)化”的管理理念向觀眾傳遞中國交響樂所富含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內涵”。大劇院是“交春”啟動者,有責任也有能力作為中國交響樂發(fā)展的引領者。

參考文獻

[1]國家大劇院官網(wǎng):www.ncpa.org。

[2]國家大劇院2008—2018年中國交響樂之春節(jié)目冊。

[3]國家大劇院2008—2012中國交響樂之春之春藝術檔案。

?譹?訛 《圣火2008》是2006年北京交響樂團委約唐建平創(chuàng)作的一部為打擊樂與交響樂隊而創(chuàng)作的交響協(xié)奏曲,音樂通過強烈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和平與愛的情感。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課題“中國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與傳播未來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6JJD760003)階段性成果。]

張媛媛? 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張萌)

猜你喜歡
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交響樂
2023 年“美育芳草”國家大劇院青少年藝術節(jié)開幕
《魔法交響樂》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2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
交響樂團高質量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上海質量(2019年8期)2019-11-16 08:47:32
上海交響樂團舉辦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色經典音樂會
青年歌聲(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8
美妙的交響樂
幼兒100(2019年35期)2019-02-11 03:10:36
尋找歌劇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態(tài)”模式——從上海交響樂團版《唐璜》說起
歌劇(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交響樂演繹經典電影典目
電影故事(2016年18期)2016-10-22 02:40:38
顏荷:跳上國家大劇院的女舞者
海峽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42
“長江”鋼琴攜手國家交響樂團高原奏響強音
广西| 彭州市| 合阳县| 改则县| 社会| 民县| 新蔡县| 墨竹工卡县| 南京市| 南雄市| 安徽省| 大余县| 宝应县| 巴彦县| 互助| 莫力| 景德镇市| 阿克陶县| 黎川县| 宁夏| 鸡西市| 杭锦后旗| 钦州市| 弥渡县| 渭源县| 游戏| 台安县| 泰兴市| 张家港市| 明光市| 大宁县| 乌海市| 甘泉县| 永丰县| 页游| 开平市| 张家口市| 曲麻莱县| 锡林浩特市| 恩施市|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