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亞雷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讀者:唐棄
寫得好!我小說讀得少,除了博爾赫斯,孔亞雷是第二個純粹用腦子就能把我感動的作家。“我希望他(上帝)是一個比我更好的小說家”,這句真的讓我動容了。小說結尾出現(xiàn)的孔夫子網,是一個非常妙的呼應,而這一次,他沒有去強調這一點。
讀者:Clee
小說里的作者K近乎坦誠地展現(xiàn)了《李美真》的創(chuàng)作過程,于是有了一部在我看來并不那么真誠的《李美真》。作者感興趣的是歷史與虛構、小說與現(xiàn)實的問題,或者說,從攝影到小說等一系列arts對寫作者現(xiàn)實生活的侵入;讀者手上的這本《李美真》也確實達到了這一目的,但好像也就僅限于此了,也因此讓我覺得這看似結構精巧又知識性的寫作有些遺憾。
讀者:云淡風輕
嚴重碎片化的生活,注意力變成最稀缺的東西,長篇小說也因此變成閱讀清單上最難完成的一個類別。可這個文本仿佛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循著李美真若隱若現(xiàn)的背影一不小心就身陷時空的迷宮,可又完全不想抽身而出——這個一百多年前的斜眼神婆命運到底如何;那個就生活在我身邊,2012年身陷創(chuàng)作瓶頸的小說家該怎么完成這個故事。是沉迷:想要暫時,哪怕只是幾個小時,到120年前的1900待一會兒,那些被歷史著作大書特書的關鍵性時刻,怎樣都想去體會一下;更是好奇:作家筆記本上只有自己能認出的只言片語,那些知識、經驗、念頭、情緒,怎么長成了一個個眉目清晰的人,自主呼吸,開口說話……
讀者:Foryou
今天拆封了七本書,這是味道最好聞的一本,也是最期待的一本。 即便同名劇集在前,它還是如夏夜茉莉一般穿透暑伏的濕悶帶來馨香,如此時此刻漸強的雨帶著節(jié)奏和韻律敲打我窗,仍歷歷在目的畫面被拓落紙上,文字填補了留白,平添了更多惆悵。眼眶里有且只有瑪麗安和康奈爾兩個名字在月記簿的滾軸上逝水流淌,流淌了四十八個陰晴圓缺。
讀者:清歡
很新奇的閱讀體驗。用一種知識分子跳大神的方式解構“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那檔子事。
讀者:簡單
小說的結構,是喜歡的,感覺像讀了兩本書。不同時空的人在作者的故事里有了神奇且無縫的鏈接。一直認為,人作為個體和宇宙一樣,都不會是孤立的存在,總會在某個時間或空間里找到自己的前世今生過去未來。這本書,吸引我的重要一點是:把作者寫書的思路通過碎片的方式予以記錄,和作者本來想講的故事巧妙地結合,每讀一本有趣的書都會想象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狀態(tài)心境,這本書倒是在某種程度上意外的給了一個比較好的解釋。
讀者:Ashen
閱讀過程中總是回想起兒時讀王澤《老夫子》的畫面,那種西裝革履和長袍馬褂置于同場帶來的沖擊感。前半本讀起來像是福爾斯的《巫術師》,故事中彌漫著一層層迷霧,后面越來越像是讀魯迅《故事新編》,敘述已經跳出小說,跳出單一文體的限制。
讀者:熄燈啦
無論是文學理論式的“介于”,還是近代心理學中的“人格”,讀者難以把握的是諸如“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誰”這樣的統(tǒng)一定論,這或許是尼采之后的認識論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介入。但小說中的種種繁雜和“圓圈”或“一團”,最終都能回歸為作者的意識(閱讀史、看待世界與歷史的視角、宗教觀),甚至是“敘述之外一無所有”的本體論哲學。
讀者:復刻時間
好讀,前半部分懸疑感和神秘感十足,兩線逐漸靠近至交叉后就不那么可愛了,故事落入俗套。比故事更好看的其實是作者個人狀態(tài),真實的,和盤托出自己的寫作焦慮,后記他講“我寫完了,終于寫完了”的時候我甚至替他高興到也想哭泣,是啊終于寫完了,還不賴,還能繼續(xù),請繼續(xù)加油?。?/p>
讀者:Aha
第一次聽說孔亞雷,還是因為他翻譯了詹姆斯·索特的《光年》。 以一張莫名的舊照片為源起,作者鏈接起1900“庚子拳亂”與2012.12.21末世的時空關聯(lián)。 作者以冷靜精準的比喻、細膩的內心獨白,自戀又真誠地在彼此呼應的兩個時空:1900的浙江德清白鶴鎮(zhèn)—2012的北京、上海來回游移,借助自己創(chuàng)造的李美真(you beautiful truth??。┻@一虛構人物及其生活來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勇敢剖析并展示內在最深處的自我,從而構建起一座互文的迷宮,營造出傷而不悲,靜而不滯,逸而不離的一種甜蜜的悲傷。
地球之種2:天賦寓言
作者:奧科塔維亞·E.巴特勒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讀者:亢龍有悔
這部小說可以被選入有史以來最好看的末日小說之列。美國正處于社會經濟崩潰之中,氣候變化帶來了農作物歉收、饑餓、失業(yè)、貧困、毀滅性的無望和絕望。小說主人公在社區(qū)被毀、家人被殺后走上流亡之旅。它或許并不適合膽小的人,講述了一個噩夢般的災難,但無論是災難的起因,還是人物的行為,都是完全可信和合乎邏輯的。
讀者:Richardo
社會越演越烈的反歧視運動,從最初的和平方式演變?yōu)楸┝_突,我們總是譴責暴力,譴責一切撼動社會穩(wěn)定和范圍的因素,但是如果僅僅將問題掩埋在地下,讓火焰在黑暗中悶燒,是否有一天徹底的爆發(fā)帶來的災難將更嚴重。變革是社會的陣痛,歷史螺旋前進,我們應該去正視問題,無論它有多難以接受,我們應該是推動變化,無論它有多痛苦,我們應該去塑造未來,因為人類的生命潛能無限廣大。
讀者: 翠翠
中間橡子社區(qū)一群人的遭遇讓我不禁想起《使女的故事》,《地球之種》系列如同一本當代《圣經》,人類身上潛在的超越性需求即是“地球之種”:進步、合作、堅韌、積極的迷戀、包容……看完后其實挺擔心當下的社會現(xiàn)狀。生產力發(fā)展略微停滯、全球陷入飽和的生存狀態(tài),如果不積極追求科技進步、扎根星際,那么戰(zhàn)爭會一次次地重來。
讀者:泡菜
“無論和平年代,還是戰(zhàn)火紛飛,更多人死于愚蠢的私利,而非其他的頑疾?!被蛟S之前還不這么想,但是今年我信了。
讀者:沫
總體而言,《地球之種》兩部曲是非常值得一讀的科幻作品。其中設計對宗教、人權的討論給科幻小說家族注入更多內涵?!短熨x寓言》提供了看待整個事件的另一個角度,給故事帶來新的可讀性。說實話我更喜歡播種者寓言,《天賦寓言》在內容上多少有些重復,新的內容可能只在基督營那一段。
讀者:Choas
宗教、信仰這種事誰說得準呢?就像女主所說的那樣“他們需要一個看起來有目標的人帶領他們”。扎根星際,不過是把人類的丑陋、貪婪、斗爭等帶到了一個又一個星球而已。
讀者:Hoho
《天賦寓言》承接《播種者寓言》的劇情,講述了勞倫建立起合作互助的橡子社區(qū)的故事。依然是以勞倫日記的形式,通過淡淡的敘述,把美好生活走向崩潰的過程一步步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沒有巨大的懸念,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沉浸在末日氛圍中,滿懷希望地迎接每一個無望的明天。很有向死而生的意味。
讀者:荷塘
可以說,在巴特勒之前,很少有女人能闖入美國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界。巴特勒的寫作風格一點也不柔弱,看著根本不能夠對應到女作家的身份上來,反而在故事中顯示了個人超前的擔憂和超大的格局,在科幻小說界算是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