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妤 趙丹
“游山西就是在讀歷史。”2020年10月19日至23日,《山西教育》舉辦的采風活動如期舉行,恰逢大同市中小學生“游山西·讀歷史”研學實踐活動第四期開營。本刊記者跟隨大同一中的初二學生分別走進了土林、火山地質(zhì)公園、綠康源有機農(nóng)場。學生們在“快進慢游深體驗”課程模式引領下,駐足“東方古人類文化搖籃”,遠望世界上唯一發(fā)育在黃土高原上的火山群,探尋有機蔬菜的秘密。三天遠足,兩天拓展,把遠古與現(xiàn)代連接,孩子們收獲頗豐。
大同土林是目前華北地區(qū)唯一的土林景觀,占地面積約2700畝,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密集而又錯落有致的奇異形體。這里詭異迷離的地貌,勾勒了原始粗獷的“古堡”,構筑了這神秘的殿堂。大同土林以其特殊的地貌形態(tài),在地質(zhì)地理學上顯得彌足珍貴。
剛剛進入土林,大家就被兩只呆萌可愛的駱駝吸引,她們是媽媽大豆豆和孩子小豆豆。學生們在講解員付炳華老先生耐心細致的講解中了解了駱駝的特點、習性后,便興致勃勃整齊有序地拿起蘿卜纓子為駱駝大小豆豆“送餐”,體驗了一把喂食的樂趣。
深入土林,挺拔的土柱、綿延的土墻上,黃、白、紅色在不同光照的情況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變幻,時而金光閃閃,時而紅若火焰,時而黛如深淵,時而白如霜田。放眼望去,土林的奇特令人眼花繚亂,褶皺、溝壑、洞穴、斷崖、高柱、長墻無序地排列組合,形成一個魔幻多變的世界,有的連綿不斷,如遠古長城再現(xiàn);有的獨居一處,恰似隱士休閑;有的則三五成群,如古堡森嚴。
付炳華老先生帶著上百名學生邊走邊講,從土林的形成講到土林“成年”直至“暮年”的不同狀態(tài)和特點,講解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在自由活動時,付老先生還沒來得及休息,就被一群學生團團圍住,付老仿佛成了他們的“百科全書”,有著他們想知道的關于土林的一切。當老先生拿出手機讓學生們欣賞航拍的土林景觀時,在一聲聲驚嘆中,學生們記住了這個世界奇跡,記住了屬于家鄉(xiāng)的“國寶”。老先生鼓勵學生:“有些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還需要你們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專家學者的時候,再回來給我講一講?!?/p>
據(jù)了解,講解員付炳華在土林工作僅兩年時間,所講內(nèi)容中涉及到的具體數(shù)據(jù)都是自己去圖書館、科研院所等機構專門核實后才給學生們講解的。“我不是專業(yè)教師,講得也不一定好,但我一定得給孩子們講對的?!睅熣呷缢?,必能“研”有所獲。
大同土林是黃土高原上的奇跡,讓綿軟散漫的黃土凝聚起來、站立起來,形成奇特的黃土土林,顯示了黃土高原的堅韌與剛強。“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有著不同的視覺沖擊力,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一位忙著用畫筆記錄土林的學生感嘆道。
本次研學中,學生們每人一本研學手冊,里面詳細記錄了每項活動的研學目標和內(nèi)容,學生們可以根據(jù)學習目標和提出的問題,邊走邊學。比如,為什么羊群喜歡在土林土柱下覓食呢?土林的土層由幾種顏色幾個層次組成?是什么原因讓土林成為“不毛之地”這樣的學習條理清晰,學生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對土林也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真正做到了“研”之有道、“研”而得法。
《大同土林保護條例》已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相信在未來幾年,屬于這片熱土的、種在研學學子心中愛家鄉(xiāng)的種子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走出土林,驅車一小時,便來到了大同火山地質(zhì)公園。
火山噴發(fā)的是火嗎?登上觀景臺,你認識了哪幾座火山?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火山?帶著問題和目標,學生們開啟了探究火山之旅。
省委書記樓陽生說:“游山西,就是在讀地質(zhì)構造運動史?!贝笸鹕饺海鞘澜缟衔ㄒ话l(fā)育在黃土高原上的火山群,也是華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內(nèi)容最豐富的板內(nèi)裂谷系火山群,記載著大自然運動的神秘歷史,被譽為“東亞大陸稀有自然遺產(chǎn)”和“火山地質(zhì)博物館”。目前已知的火山錐有30多座,每座火山都依其不同的形態(tài)或神奇的傳說而擁有屬于自己的名字:金山、黑山、昊天山、狼窩山、老虎山、雙山……記者一行同學生們是從狼窩山出發(fā)的,狼窩山是火山口最為深邃的一座,山口深度平均達到30至50米,據(jù)帶隊老師介紹,這里尤為特殊的是火山口中又生火山口,稱為“繼生火山”,也是唯一一座可以把車開進火山口的火山。
同學們徒步走在長達五六公里的棧橋上,四周風景如畫,途中還有供人撿拾的火山石,同學們一頭鉆進石堆,仔細尋找屬于自己的那塊最中意的火山石,認真觀察,似乎手捧著火山石,便是回到了億萬年前,紛紛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登上觀景臺,遠處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火山群讓人嘆為觀止?!拔铱匆娀鹕窖哿?,它在火山的最低處?!币晃粚W生喊道?!翱鞂懴聛?,完成研學手冊。”另一位學生應和著。學生們對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一定會銘記于心。
本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有趣的探秘火山之旅,更是學生認識火山、了解火山地質(zhì)構造、學習火山石文化、體驗野外生活、融合拓展訓練的科考活動,在增強學生科學考察能力的同時,作為大同學子,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他們會因為研學,發(fā)現(xiàn)更有意義的精彩人生。
10月21日,記者一行和學生們來到了內(nèi)蒙古豐鎮(zhèn)市綠康源有機農(nóng)場,一起采摘有機圣女果、犁地、撒種、做月餅,了解了“有機”的真正玄機。
有機食品是指不使用化學合成物(如農(nóng)藥、化肥、增產(chǎn)劑等)生產(chǎn)出來的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chǎn)過程中也不能使用輻射、工業(yè)溶劑、化學食品添加劑。農(nóng)場講解員向學生介紹,農(nóng)場的肥料是從蘇尼特草原遠道而來,每年僅肥料所花費用就高達100萬至200萬元。蘇尼特遠離工業(yè)和城市的污染,所以牛吃了沒有污染的草,糞便自然也沒有污染,沒有污染的有機肥是產(chǎn)出有機食品最基礎的步驟。
講解員還向學生介紹道,農(nóng)場使用的有機肥是由85%的羊糞和15%的牛糞混合而成,羊糞中的鈣磷鉀及各種微生物更適合土壤吸收,土壤續(xù)肥續(xù)水能力增強,這樣種植出來的有機蔬菜會非常旺盛。光是聽了介紹,同學們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這新鮮的有機圣女果了。
在隨行教師和講解員的帶領下,記者同師生們有序走進大棚,里面的春意盎然與大棚外凜冽的秋風形成鮮明對比,又紅又圓的圣女果映入眼簾,仿佛一個個穿著紅衣的小燈籠,喜氣洋洋。有的學生摘下一顆直接塞到嘴里:“真甜!”大同一中初二年級學生李潤慷告訴記者:“以前覺得有機蔬菜就是不使用農(nóng)藥的蔬菜,今天我知道了,有機蔬菜還需要有無污染的肥料和肥沃的土壤,我回家后也要告訴父母,食用有機食品更健康?!?/p>
吃了有機健康的圣女果,同學們吃過午飯便開始準備做豐鎮(zhèn)月餅了。教學生們做月餅的老師傅首先向學生介紹了做月餅的用料:小蘇打一兩、胡麻油三斤八兩、面十斤、白糖四斤、水四斤。學生們認真地寫著,用心地記著,期待親自動手做一個香噴噴的月餅。
記者也和學生們一起嘗試做月餅。和好面,揉一揉、搓一搓、捏一捏,撒上白芝麻,入烤箱,耐心地等上20分鐘,熱騰騰的月餅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剛出爐的豐鎮(zhèn)月餅,沒有餡料的豐鎮(zhèn)月餅,與餡料飽滿的廣式、蘇式、京式月餅不同,如“飛毛利刃”,餅內(nèi)層次分明、面鋒如刀、入口松化,滿嘴飄香?!昂贸?!”“焦黃松軟,香!”“油而不膩,脆!”學生們贊不絕口。
教官要求每4個學生分一個月餅,多余的拿回基地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一方面怕學生一人吃一個不好消化,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分享的快樂。
月餅承載了每個家庭的中秋記憶,學生們通過做月餅,或可回憶起與家人團圓的幸福時刻。月餅,無論是何種做法、哪種樣式,都會因裝滿時光的故事而愈加珍貴。學生們也在這簡單的體驗中明白:假若手藝與物品被人們隨意拋棄,那些往日的時光與雙手的技藝也將無處可寄。
正如山西省文旅廳廳長王愛琴所言,整個山西,就是一個可以觸摸、可以親近、可以對話的“沒有圍墻也沒有屋頂?shù)牟┪镳^”。大同的莘莘學子在觸摸、親近家鄉(xiāng)的歷史和文化,用自己的體驗和收獲講述大同的發(fā)展史,講好山西故事、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