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世英、云盛、張曉蒙、張曉波 by Zhang Shiying Yun Sheng Zhang Xiaomeng Zhang Xiaobo
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烏拉特中旗擁有廣袤的戈壁灘和延綿的陰山山脈,資源豐富,盛產戈壁石,主要有沙漠漆石、大灘瑪瑙、碧玉、筋脈石、眼睛石等石種。筆者根據觀賞石的命名規(guī)則,依照“地域+特性”將這些石種統(tǒng)稱為烏拉特戈壁石。嚴格說,這只是廣義上類的稱呼,具體石種可在前面加烏拉特,如烏拉特沙漠漆、烏拉特碧玉等等。
2014年,賞石藝術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是我國賞石事業(yè)發(fā)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19年6月,筆者在當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觀賞石協(xié)會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數年努力,積極申報,烏拉特戈壁石藝術被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列入巴彥淖爾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確定了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并提出了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保護傳承建議。
宋代杜綰的《云林石譜》、元史的《百宮記》、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代康熙帝的《康熙幾暇格物編》都從不同角度記載了戈壁石藝術,也為佐證內蒙古是賞石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留下了不勝枚舉的證據。
烏拉特戈壁石產自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地區(qū)。巴彥淖爾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原角恐龍地、智人轉折點、陰山巖刻群、北方古銅都、長城博物館、河套文化源”等諸多美譽。
題名:【金蟾送寶】 石種:錢幣石
烏拉特戈壁石,有大有小,既有大的氣概,又有小巧玲瓏的美,它的藝術美遠遠不是能用形、質、色、紋、韻和瘦、透、皺、漏所能表達的,可以說人類目前還遠沒有完全讀懂它、理解它。雖然烏拉特戈壁石不屬于古代四大名石,但其在國內諸多石種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蒼勁、粗獷、渾厚”的藝術韻意是烏拉特文化的藝術再現?!盀趵馗瓯谑囆g”得到了廣大賞石者自發(fā)的保護、傳承。烏拉特后旗的瑪瑙湖石博城、烏拉特中旗的珠力格泰奇石城、臨河區(qū)的七彩文化街和恒豐奇石市場以及許多個人藏館都是傳承弘揚“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代表性場館,展示著烏拉特戈壁石、敘述著觀賞石的發(fā)展史。當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及觀賞石協(xié)會定期舉辦賞石活動,弘揚賞石文化,推動“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千百年來,賞石已經形成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和文化,并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深受人們的喜愛,越來越走向大眾人群。賞石藝術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首先從國家層面對賞石藝術做了法理上的認定:“賞石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烏拉特戈壁石藝術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相融合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以天然形成的戈壁石為審美主體,發(fā)現石頭自然的造型、紋理、色彩、質地等元素所能構成的藝術形象,賦予其審美意韻和人文內涵,可概括為“天造奇石、人賦妙義”。賞石藝術一般分為采集、清理、審美發(fā)現、配座、題名、展示、鑒賞等環(huán)節(jié),有的以目代刀、瞅石成型,通過組合、集合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展示。有的用金銀鑲嵌烏拉特戈壁原石,純手工制作首飾、配飾。有的將戈壁石經過手工雕琢,制作成烏拉特蒙古族傳統(tǒng)沙嘎民族手工藝品,賦予烏拉特戈壁石新的意境。鑒賞時可通過賦詩、配文、繪畫等形式闡釋其審美意境和體驗感悟。特別是,2014年,巴彥淖爾市和烏拉特后旗分別榮獲“中國觀賞石之城”“中國戈壁石之鄉(xiāng)”稱號,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題名:【金毛犬】 石種:沙漠漆
近年來,當地多種媒體開辟專欄;觀賞石協(xié)會出版《藏鑒》雜志,藏家出版多部專著,舉辦多場大型石展宣傳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廣泛營造烏拉特戈壁石藝術文化氛圍。
1.自然美與藝術人文的有機融合。賞石藝術不同于書法、繪畫,是形式先于內容、形式決定內容、也就是觀賞石物質的存在先于審美藝術的產生。以自然的本質之美為基礎,通過感覺、知覺、聯(lián)想來創(chuàng)造藝術之美,滿足人類審美需求。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創(chuàng)作素材是自然的戈壁奇石,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對自然之美的發(fā)掘,認為“天地大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其藝術特征的外在表現應具有審美性和主體性。能給人帶來愉悅,通過對形、質、色、紋、韻等多種元素的感知和體驗,以及配座命題、組合陳設的審美創(chuàng)造,表達人的思想與情感。
2.烏拉特戈壁石獨特稀有、內涵豐富。觀賞石是大自然中的稀缺資源,無法再生。烏拉特戈壁石經過人們多年的大量采集,產地所剩原石匱乏,大部分已流向全國各地,尤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們大量收藏,近年來也有少部分名石回流當地。烏拉特戈壁石的審美表象可以作多角度、多層次的解讀,不管是具象、意象還是抽象都可以演化出豐富的審美內涵,幻化出深邃悠遠的審美境界。激發(fā)廣大賞石愛好者的興趣,吸引賞石愛好者廣泛參與。目前,全國烏拉特戈壁石收藏者有數百萬人,僅內蒙古自治區(qū)就有數十萬人,巴彥淖爾市有數萬人。
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具有傳統(tǒng)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普價值及藝術價值。其最主要的社會功能是審美認知、審美教育、審美娛樂。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創(chuàng)會會長壽嘉華提出的“六個一”賞石新理念和“三個功能”正是對賞石藝術在當代社會功能的歸納和詮釋。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戈壁石家喻戶曉,早已形成了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更愛美石的良好氛圍。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巴彥淖爾市有從事觀賞石寶玉石產業(yè)者3萬余人,有店鋪、藏館1000多家,在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臨河區(qū)等地興建了十幾家大型觀賞石交易市場。隨著賞石文化“熱潮”的不斷高漲,形成了撿石、藏石、寶玉石雕刻、鑲嵌、銷售的產業(yè)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巴彥淖爾賞石、愛好、收藏者隊伍逐漸壯大,保護、傳承、弘揚并舉,讓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得到了空前發(fā)展。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已成為重要的精神價值和經濟價值載體,巴彥淖爾市建成了多個有規(guī)模的賞石藝術館,先后舉辦了6次賞石藝術高層論壇,2003年以來連續(xù)舉辦了十幾屆全國觀賞石博覽會,等級高、規(guī)模大,充分展示了烏拉特戈壁石的魅力,在全國賞石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們也看到,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傳承保護發(fā)展工作也尚有提升空間。
一是從事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傳承保護的人員不足?,F有從業(yè)人員絕大多數為兼職人員,且人員流動大、專業(yè)化程度較低,難以潛心從事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可以說賞玩石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沉下心來搞文化研究的人則少之又少。也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和長遠目標。
二是烏拉特戈壁石藝術非遺項目產業(yè)化程度低。雖然烏拉特戈壁石通過產業(yè)化發(fā)展,增強了自我造血功能,走上了良性發(fā)展道路。但對于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的文化內涵挖掘、整理、研究不夠,與滿足市場的差異化需求,整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有待提高。
題名:【獅道神座】 石種:沙漠漆
題名:【蛇盤兔】 石種:帶沙漠漆的瑪瑙
題名:【達爾文】 石種:帶沙漠漆的瑪瑙
三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觀賞石產業(yè)低迷不景氣。許多實體店關停并轉,或勉強維持經營。與外地石商、藏友交流困難,制約了烏拉特戈壁石產業(yè)的發(fā)展。
一是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烏拉特戈壁石藝術”非遺品牌建設,增強非遺保護意識。推動研究制定《烏拉特戈壁石藝術保護與傳承辦法》《烏拉特戈壁石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管理辦法》。發(fā)動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定期組織舉辦烏拉特戈壁石藝術非遺展示活動、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班,推動賞石藝術走進校園、走進社區(qū)、走進企業(yè)。
二是積極發(fā)展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產業(yè)。爭取當地政府更多關注,申報文旅項目,匹配地方性資金,建設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博物館。探索建立地方性保護、研發(fā)模式,促進民族傳統(tǒng)手工藝振興,開發(fā)烏拉特戈壁石藝術衍生品及文創(chuàng)產品。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將烏拉特戈壁石藝術非遺項目引入河套非遺小鎮(zhèn),積極探索文旅企業(yè)反哺非遺保護的長效機制。
三是加強烏拉特戈壁石藝術研究。搜集、整理古石、古石譜,組織開展烏拉特戈壁石認定、建檔工作。向自然資源行政管理部門提交申請,爭取地質調查方面科研項目。梳理戈壁石種類,編纂出版《巴彥淖爾石譜》《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制定《烏拉特戈壁石鑒評標準》。
四是積極申報國家、自治區(qū)級非遺項目,培養(yǎng)非遺傳承人。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申報,爭取早日將烏拉特戈壁石藝術列入自治區(q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培養(yǎng)更多的烏拉特戈壁石藝術非遺傳承人,帶動整體行業(yè)的良好有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