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盧紹稷《史學概要》的學術價值

2021-01-02 13:30劉逸鵬
昆明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史學史料歷史

劉逸鵬

(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盧紹稷(1899—1991年),字克宜,浙江永康人。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他著述甚豐,先后在世界書局、中華書局等十多家書局出版教育、歷史等方面的專著27部,并發(fā)表教育與史學論文230余篇。[1]其中在1930年出版的《史學概要》是他的代表著作,原為中學課程的講義,主旨在于“灌輸讀者以史學之常識,并指示研究歷史之門徑”[2]序1。全書共有七章,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闡述歷史和史學理論,以及中西史學史和史學與科學的關系;另一部分闡明歷史研究法和歷史教學法。與當時同類史學概論類著作相比,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一、深入闡述歷史和史學理論

盧紹稷有感當時一些書局出版的史學典籍對歷史和史學理論不太重視的情況,為了讓初學者獲得對史學本身的正確理解,對歷史和史學理論進行了深入闡述。

第一,有意識區(qū)分歷史和史學。白壽彝說:“歷史的記錄同歷史的本身有密切的聯系,研究歷史離開歷史記錄不行,但這畢竟是兩件事情?!盵3]盧紹稷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看到了這點,他在參考何炳松、杜威、坪井九馬等人對歷史的定義后,提出:“歷史,是一種人類社會繼續(xù)活動之重要事實及狀況之記憶,而為吾人明了現代問題及推測將來所必需之知識?!盵2]3在這里,歷史的定義包含了客觀的歷史活動(重要事實)和歷史記載(狀況之記憶)兩部分,與同時代一些史學概論類著作只考慮到歷史記載的情況,要進步許多。[注]像徐敬修的《史學常識》、羅元鯤的《史學概要》、胡哲敷的《史學概論》、楊鴻烈的《史學通論》等在對歷史的定義中,都只注重歷史記載的層面而忽視了客觀的歷史活動。究其因,如趙世瑜所言,是因為當時相當多人相信史料或史籍如實記錄了客觀的歷史事實。詳見參考文獻[4]。[4]而史學則被盧紹稷定義為“研究人類社會繼續(xù)活動之跡象,以尋求其因果關系之學也?!盵2]16這里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史研究思潮的影響,如李大釗也說:“歷史就是人類的生活并為其產物的文化……換一句話,亦可以說歷史就是社會的變革?!盵5]盧紹稷和李大釗一樣,也強調史學研究的不是單個人的活動,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活動。尋求因果關系則是史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對人類社會繼續(xù)活動跡象的研究基礎之上,找尋出各類活動間的相互因果關系,從而清晰地把握所研究的對象。

第二,提出歷史的三條重要性質。一是“歷史繼續(xù)性”[2]11。盧紹稷認為, “人類生活之習慣,無驟變之跡,亦無驟變之理”[2]10。歷史本是連續(xù)的,是沒有驟變的,也無所謂分期的。但是,“惟歷史每有因一事變起,足使當代大勢,面目一新者,史家為自己編述便利起見,為學者(讀者)便于研究起見,特以此而區(qū)分時代焉,非真謂此有天然之鴻溝也?!币簿褪钦f,對于歷史的分期是出于研究便利的需要,而不是歷史本身就有時代的劃分。而這劃分的標準主要有種族盛衰、文化蛻變、政治因革和經濟趨勢等。二是“歷史特殊性”[2]10-12,即“歷史上所有事實,皆系單獨之事實,無有相同者?!盵2]12這是對何炳松“古今無一轍之理”[6]的總結,同時將其上升為歷史的一條重要性質。而史學研究的一大價值恰好在于對歷史特殊性的挖掘,比如不是籠統(tǒng)地將湯武革命、辛亥革命、法蘭西革命等歸為一類革命,而是去揭示出每一場革命的前因后果。三是“歷史共通性”[2]12。這要說明的是“人類所共有之性質,或某種民族所共有之性質,或個人各種習慣中之連帶關系?!盵2]12也就是個人或團體的思想和行為不是某一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各個作用的因素也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在共同作用下導出了主體的思想或者行為。這就把歷史原本的復雜性揭示了出來,有利于打破讀者對歷史的扁平化印象。

第三,點明歷史研究的目的。盧紹稷認為研究歷史有四大目的,即“增加知識”“修養(yǎng)品性”“磨煉心力”“明白現在”。[2]4-5最值得一提的是“明白現在”,盧紹稷引用魯濱生的說法提到,“從前以為歷史是前車之鑒,這是不對的。因為古今狀況斷不是一樣的”,這里很明顯體現了一種歷史進化論觀點,即歷史是進步的,古今不同。這也就是盧紹稷所說的歷史的特殊性。雖然研究歷史不能給我們提供現成的教訓,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歷史的知識來說明現在的問題。因為唯有歷史,可以說明現在各種制度。”[2]5-6因為歷史具有繼續(xù)性,所以盡管古今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歷史而了解到我們是如何從過去走到今天的。

而在史學的目的一節(jié)中,盧紹稷強調,“吾人研究史學之目的,不在能作某某皇帝之家譜,武人政客之行述以及奇異之故事,而在能說明人類之所以能從一個茹毛飲血、衣皮、穴居之野蠻人變成一個代表現代社會之文明之理由?!盵2]19這也就是說今人史學研究的對象不再如古代一樣記載王侯將相的歷史,也不是如稗官野史般記載些奇聞逸事。如梁啟超批判舊史學的“知有個人而不知有群體”和“知有陳跡而不知有今務”一樣,[7]史學的目的是要說明人類社會從野蠻到文明的進步軌跡,也就是盧所說的:“說明人類社會各種活動之演化情形”[2]19。而社會演化的原因有二:一是“社會中人的生生不息” ;二是“他們行為方法的變動”,包括對于周圍事物概念的變動、環(huán)境的變動和外部的壓迫。[2]21最后盧紹稷還指出社會演化的表現:一是社會的習慣;二是各種團體的組織;三是物質狀況;四是社會中的人員。這就構成史學研究的關注對象——人、事、物齊全,對今人研究仍有啟發(fā)意義。

第四,強調史學的普及和教育。盧紹稷認為西方現代史學的一大特點是通史與專史之分野日明?!耙环揭院喡灾纷R,普及于最大多數之人類,以成其為人之常識;一方由少數之專家,從事于精深之研究,以充實史料而辨正舊史?!盵2]201正是由于盧紹稷的教育學背景,他常常在一般的專史研究之外,注意到普及性質的通史研究。他曾引用何柏丞的話,“專史家和通史家應該合作”[2]24,來表達對史學普及和教育的關注。在現代中國史學方面,盧紹稷把史學進展狀況概括為七點:“元史之新著”“清史之整理”“發(fā)掘之新績”“外史之翻譯”“史學之論著”“研究歷史學會之組織”和“學校史學科目之開設”[2]107-110。值得注意的是盧紹稷對歷史學會組織和學校史學科目的關注。近代各學科趨向專門化發(fā)展,學校和學會組織就成了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機構。如德國的蘭克通過研討會培養(yǎng)了一批有分量的歷史學者。盧紹稷有鑒于此,說道:“彼英法德美諸國現今史學之發(fā)達,固由于史學會之促進;吾中國今年史學之進展,亦莫不由于國人有史學會之組織?!盵2]109這些史學學會往往有自己的出版物,像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有《史地叢刊》、北京大學有《史學雜志》、東南大學有《史地學報》等。這些出版物的名稱大同小異,目的雖非專門研究歷史,但對史學進步無疑貢獻了力量。此外,盧紹稷也很關注學校史學科目的開設,因為他本身在中學教書,從事教師的事業(yè),對于歷史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十分留意。他由此指出,“現今學者通曉外史與研究國史之日多,莫不由于名師之導揚也;史地學會等之組織,亦莫不由于名師之提倡也?!盵2]110可見,學校史學科目的開設大大促進了中國現代史學的發(fā)展。

二、系統(tǒng)論述歷史研究法

所謂歷史研究法,即何炳松所認為的“尋求歷史真理之方法也”[8]。盧紹稷對此十分認同,而且還說道:“蓋史法者,史學之所賴以建設而成為一科學也;無史法,則史學不能立?!盵2]145并且認為歷史研究法是《史學概要》全書最重要的部分。他把歷史研究法的步驟分成三部分:首先是搜集史料,其次是分析和考證史料,最后是綜合史料并編著成書。每部分都有深入的剖析和論述,提出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

(一)史料的收集

第一,重視史料的分類。盧紹稷對史料的種類給出了不同標準的分類,如分為“有意的傳下者”和“無意的遺下者”;也可根據形式分為“遺物”和“傳說”;亦可根據內容分為“原始史料”和“孿生史料”。而“孿生史料”又可分為兩種:“因襲他書者”與“取材舊籍者”。[2]151-154接著,盧紹稷還對史料的性質做了精彩的說明。他有見地的指出,原始史料“乃人群活動之結果,非人群活動之本身,其目的在于應付人生之日常需要,不在以古人消息傳遞后人?!盵2]156也就是說,原始史料并不會直接把歷史信息呈現給我們,而要通過我們的研究把蘊含其中的信息挖掘出來。而孿生史料的價值則在于,“能示后人以取材之地;能省后人考證工夫;能為后人斷定往事;能省后人編著工夫?!盵2]157可見原始史料和孿生史料并無優(yōu)劣之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加以利用。

第二,給出切實可行的搜集史料的方法。關于孿生史料,一是“多去圖書館查閱目錄”;二是“多詢問現代史學專家”;三是“到舊書攤搜買古書”。[2]157-158這里雖沒給具體的搜集史料的細節(jié)步驟,但從宏觀上給初學者指明可參考的方法。由此門徑進入史學,許多具體的細節(jié)步驟自然可以自己體貼出來。

關于原始史料,一是“到古物保存所瀏覽”;二是“到各省名勝地游覽”;三是“留心有關史跡文件”;四是“注意外國人之著述”;五是“日常讀書宜有會心”。[2]160-163從這些方法上,可以看出盧紹稷非常強調史學研究的現場感,通過游覽歷史古跡,發(fā)思古悠情,想見古人的風貌,從而在研究中對古人抱有同情之了解。對于日常讀書這一點,他還特意強調:“須將腦筋操練純熟,使常有銳敏之感覺,每一事項至余前,常能以奇異之眼迎之,以引起特別觀察之興味;須能耐煩耐苦,每遇一事項,余認為在史上成一問題有研究之價值者,即從事于徹底精密之研究,搜集同類或相似之事項,綜析比較,非求得其真相不止?!盵2]165也就是說,史學研究者要有一種敏銳的觀察眼光,同時要耐得住苦悶,做精深的研究,如此才能做到慧心獨具,做出有價值的成果。此外,盧紹稷還勉勵大家勤寫筆記,要隨身準備若干張紙和筆,把一些重要的史料記錄下來。這些對于史學工作者都是不錯的建議。

(二)史料的考證

第一,“??钡妆尽盵2]168。所謂??钡妆揪褪且m正在流傳過程中版本的錯誤,而錯誤的情況可分為三種:一是“原本存在者”;二是“原本已無,只有一單本存在者”;三是“原本已失,而有數種版本存在者”。[2]169-170對于這些不同的錯誤,盧紹稷都介紹了相應的校勘方法,從其引用段玉裁的言論及所舉例子可以發(fā)現,他的考證思想很大程度是對中國傳統(tǒng)考據學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二,“鑒別史書”[2]171。偽書的情況有三種:“全偽者”“竄亂者”和“增補者”[2]171-172。而判定真?zhèn)蔚姆椒梢詮哪甏?、歧?在書中不同處出現相同內容)、文字、文句、文體、自然現象和社會狀態(tài)入手。其中通過自然現象來判定史書真?zhèn)蔚姆椒ǎ罁艿目茖W推測,對日蝕、月食等現象的時間進行計算。盧紹稷在當時注意到這種方法,可見其視野的開闊。

第三,“詳知撰人”[2]175。這可以說是盧紹稷對傳統(tǒng)知人論世方法的繼承,可以從“撰人性格”“著作時地”和“撰人主張”三方面入手。[2]176-179他認為史料記載價值的高下取決于“撰人性格”如何,即撰人的天資、學識、地位、成見、心術和文采等情況。即使一部書或一篇文章沒有記載撰人,也要通過誦讀其書來體味撰人的性格。“著作時地”也關系到著作的價值,因為與記載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越近,其記載就越可信。另外,“撰人主張”往往貫穿著述始終,所以一書如果前后矛盾,很有可能是后人摻入的結果。

第四,“斷定事實”[2]179。偽事的種類主要有七:“有史跡本為作偽之性質,而史家明知其偽而因仍以書之者;有虛構偽事而自著書以實之者;有事實純屬虛構,但已公然取得第一等史料之資格,幾令后人無從反證者;有事雖非偽,而言之過當者;有史文十九皆經后代編史者之潤色,故往往多事后增飾之語者;有本意并不在述史,不過借古人以記其理想;有純屬文學之著述?!盵2]180-181而斷定的方法主要有 :“事實真?zhèn)沃當喽ǎ氂袃煞N以上記載之暗合;偽事之斷定,貴舉反證;偽事之斷定,可以物證或理證;事實之斷定,須常以老吏斷獄之態(tài)臨之?!盵2]181-184

(三)事實的編排和著作

也就是歷史研究法的綜合編著成書階段。在此,主要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給出事實編排的五種方法。一是“分類組”,可以按物質狀況、心靈現象、人事習慣、經濟習慣、社會組織和政治制度分類;二是“定主題”;三是“分段落”;四是“述三端”,即原狀、活動和活動所產生的結果;五是“分輕重”。[2]184-190這就從不同角度為歷史研究者提供了編排史實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將之綜合運用,就能較好對史實進行編排了。

第二,強調作史的注意事項。一是有宗旨;二是明因果;三是明事實;四是示綱領;五是作史表;六是立史圖;七是錄原文;八是有注腳;九是有附錄。關于史表、史圖、注腳和附錄都是對原文論述的補充和說明,善于利用,有利于增強作史的說服力。

三、注重歷史教學法

歷史教學法是歷史學的重要內容,錢穆說過:“故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以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9]歷史教學法的運用恰可以有效促進歷史教學的開展,幫助接受歷史教育者更好地了解歷史。而盧書最獨樹一幟的部分是對歷史教學法的討論,對此本文分三點進行討論。

第一,提出歷史教學的目的?!昂喲灾?,即在明變。”[2]201從教師而言,重在說明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變化;從學生而言,則在于了解歷史演變的進程,形成動態(tài)看問題的思維。具體而言,盧紹稷提到了十五項教學目的:“1.培養(yǎng)民族精神;2.喚起民族自覺;3.發(fā)展愛國觀念;4.發(fā)展領會人群現狀的能力;5.發(fā)展生活貫通文化演進之觀念;6.陶養(yǎng)關心社會之傾向;7.發(fā)展對于過去之同情;8.發(fā)展國際正誼之觀念與國際同情;9.涵養(yǎng)知識活動之興趣使之常在;10.訓練整理事實自下結論之能力;11.訓練解決問題之能力;12.涵養(yǎng)公共理想;13.訓練協作精神;14.陶冶品性;15.磨煉各種心的能力(如發(fā)展想象力、增強記憶力、訓練判斷力)”[2]202-203,從民族、社會和個人能力提升等方面闡明歷史教學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介紹歷史教學法綱要。首先,是歷史教學設備的準備。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非先使歷史具有一種真實之空氣不可,否則,必流于紙上空談,浮而不實?!盵2]204為此,就要有豐富的設備,如年代表、地圖、系譜、遺物、標本、照片等。歷史學教室甚至也可與地理學教室混合,或者把歷史學教室與博物館和圖書館同設一處。一些設想在今天想來也是超前的和可以提供借鑒意義的。其次,在歷史教學的方法一節(jié),盧紹稷區(qū)分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歷史的教學,應當完全口授。對此教師應糾正一大錯誤觀念,即把課本作為教學的唯一工具,而不知教學最重要的是傳授課本中的史事。對于中學歷史的教學,課本只是一個工具和提要,更注重的是課后的輔助手段,如古跡古物的實地考察。可見他非常重視對歷史的經驗感受。最后,盧紹稷還區(qū)分了“大綱式歷史課本的教學”[2]206和“較詳盡歷史課本的教學”[2]207,前者重在教師的講授,后者重在對學生的指導,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安排主題加以討論。這些方法對今天仍具有啟示意義。對于“原本西史的教學”,他認為最好采用主題法或綱要法,從而避免把史學教學變成英文的教學。

第三,提出歷史教學的注意事項。一是“取材務求其真確,且足以說明社會變遷之過程者”[2]20。二是“民族、習慣、制度等種種之不同,特應多加注意和說明”[2]208。因為史學研究重在說明古今的差異性,差異性正是史學研究的價值所在。三是“變遷觀念須要特加注重”[2]208。通過了解過去社會的變遷從而更好理解當今社會的變遷,從而擔負起改革現代社會的責任和使命。

盧紹稷的《史學概要》在20世紀初期的歷史性概論著作中,作為一本中學史學概要課程的講義,呈現出其獨特的內涵和價值,對當今史學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值得更多學人的閱讀和關注。

猜你喜歡
史學史料歷史
呂振羽史料學理論與實踐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認識中國武術的一條路徑
揚雄的蠶叢說與史學價值
史料二則
新歷史
《西方史學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學”部分糾繆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史學漫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