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英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淮河,從這里出發(fā),在大地上劃出一條優(yōu)美的曲線,淮河源文化陳列館,我來了!
淮河源文化陳列館,坐落在桐柏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淮源鎮(zhèn)固廟村。它的前身是淮祠,又名淮瀆廟,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是我國最早的治淮機構所在地。
陳列館門前的廣場上,有一口轆轤井,似乎在默默訴說著經年往事。據(jù)工作人員說,由于這里是淮河的源頭,這附近的水質都非常好。這口井,水清冽甘甜,無雜質,水質特好,附近的居民都來這里取水吃。我來的時候,剛好遇到工作人員來提水,我也體驗了一把轆轤汲水。輕輕搖動轆轤的手柄,灌滿清冽甘甜淮源井水的木桶,徐徐上升,我不禁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陳列館的大門前,兩頭威武的石獅子,張大嘴巴,瞪著圓目,脖子上掛著大鈴鐺,爪子鋒利無比,它們日夜守候在這里,為舍小家為大家的治水英雄——大禹,看家護院,守護家園。
幾間門坊,紅色的墻, 紅色的筒狀琉璃瓦,向四邊突出的屋脊上,屹立著群獸,正上的屋脊上盤龍棲鳳。廊檐上,以綠色、藍色為主的裝飾,古樸典雅,畫有龍、獸、花等。墻與頂中間,是裝飾精美的木制中國結。
中國的建筑講究對稱,門坊共五間,中間的拱形門最大,兩邊各有兩間。中間的大圓拱形門上,“淮源”,兩個遒勁有力的燙金大字,字體圓潤飽滿,鑲嵌在門坊的正中間,這是清朝縣令高士鐸親手書寫。刻有“淮源”二字的漢白玉石碑,還完好地保存在館內,是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下邊是一副蒼勁有力的燙金對聯(lián):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這大概就是大禹為官憂民一生的寫照吧?!盎春釉次幕惲叙^”,一行黑色的印刷體大字,在白色木板的映襯下,非常醒目。
踏進大門,左邊為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桐樹,右邊是一棵大柏樹,寓意“桐柏”。
穿過古木參天的院落,拾級來到禹王店。臺階上,有浮雕的翻飛水花和蒼松云霧,門口有一頂古色古香的雕龍香爐。
禹王殿為兩層,雕龍畫鳳,比門房裝飾得更加漂亮。大門上,康熙親手書寫的“靈瀆安瀾”的牌子格外醒目。
殿內,高四米、重八噸的漢白玉大禹雕像,巍然屹立!你看他頭戴雨帽,身著短袍,腳穿高筒靴,手持鐵鍬,濃眉大眼,髯須飄飄,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守護著桐柏這片凈美的土地。四周的墻壁上方,掛著歷代文人、官員、朝廷對淮源的題詞。下方是大禹治水的古銅色浮雕,上面刻著解說文。浮雕栩栩如生,生動再現(xiàn)了大禹治水的情景,下面配有清晰明了的解說文,讓人如臨其境。
站在禹王殿的門前,對面的太白頂,盡入眼簾。穿越歷史的時空,我仿佛看到古代的文人雅士,坐在禹王殿門前,遙望著太白頂,正在煮淮水品茶,吟詩作對,談笑風生,衣袂飄飄……
穿過禹王殿,后院正對著的是淮池,淮池的兩邊各有一口井。左邊的井臺上,刻著全國各地水質排名,淮源水被譽為“天下第七佳水”。
右邊為一亭子,亭子里是禹王鎖蛟井。據(jù)說古時,淮水泛濫成災,是因為有一個叫巫支祁的水妖作怪,后來,禹王派人把他捉住,投在這口井里,天下才太平。據(jù)古人考證,淮河的源頭為太白頂?shù)囊豢诰?,山高水長,水流下潛十多里,與館內的淮井相通,被稱為淮河的源頭,千里淮源的零公里測量點就從這里開始。
順著后院左邊的小道,我來到了“淮源民俗館。”
“淮源民俗館”為展示獨具特色的淮源民俗而建,分“農桑稼穡”“民風淳厚“男耕女織”“家和萬事興”“傳世皮影”“淮源大講堂”等展廳 。
西廂“農桑稼穡”展室里,擺放著農耕文明時期的用具,擺件的陳舊和粗笨,仿佛正在述說著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過渡中的漫長和艱辛。
“家和萬事興”展室里,復制了過去老式中堂設施,古樸的中堂畫懸掛后墻正中,中間擺放八仙桌、太師椅等物件,東頭擺放古式牙子床、孩兒枕,西頭還有一頂花轎,顯示了當?shù)鬲毺氐拿袼罪L情。
中原文化與楚漢文化交匯處的桐柏,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桐柏皮影與山西、陜西、唐山皮影并稱為中國影戲四大庶派。宋時隨岳家軍傳入,至清末民初時最為鼎盛,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制品的通用稱謂,表演時生旦凈末丑皆由一人完成,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時農忙,鄉(xiāng)親們互幫互助,叫“打晚工”。吃飯時沒有大桌子,就把門板拆下,擺上酒席招待客人,門板宴應運而生,講究“一上雞子,二上魚,三碗上個紅肉皮”,取吉利有余,紅紅火火之意。大伙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場面十分熱烈。
“大木森森桐柏榆松楓楊,細水淼淼淮源溪流湖?!薄S朴仆┌厣?,千里淮河源,熱情厚道的桐柏人民歡迎四海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