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心學校 賈文靜
爸爸不懂我,從我記事起一直是這樣。
小學時,有一次學校舉行廣播操比賽,要求每個同學準備一雙黑色的鞋子。正值夏日,我準備買一雙黑色網(wǎng)面鞋,媽媽因工作太忙,便讓爸爸陪我去。到了鞋店,我和爸爸分頭找。
“來,這里有!”不到半分鐘,爸爸就朝我揮了揮手。
我興奮地跑過去,爸爸指指這雙,指指那雙:“這雙不錯,這雙也不錯……”他幾乎把所有黑色的鞋子都指了一遍。有些一看就是男款,還有一些一看就是中老年人穿的,我只好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上個學期,我和同學鬧了矛盾,哭著回了家。本以為可以得到爸爸的安慰,誰知迎面而來的是一連串的責備:“和同學鬧點小矛盾有什么好哭的?!這件事不能只怪別人,你自己也有錯。別人怎么可能莫名其妙地就和你鬧矛盾?”他,是我的親爹嗎?我心里更委屈了。
一個月前,我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去陶藝館待了一天,親手制作出一個花瓶。單是那瓶壁上青色的圖案,我就畫了整整兩個小時。我把花瓶放到客廳里最顯眼的桌子上,以便時時看到它。
那天吃完晚飯,爸爸掃地的時候不小心碰到桌子,只聽“啪”的一聲,花瓶掉在地上。
花瓶碎了,我的心也碎了。
爸爸說:“我去超市給你買一個回來?”
“這是我親手做的,怎么能和買來的比!你什么都不懂!”我生氣地沖進了房間,內(nèi)心五味雜陳,感覺和爸爸有了一層深深的隔閡。直到幾個星期后的一天——
那是個周末,我哼著小曲兒在家里悠閑地打掃衛(wèi)生,無意間走進爸媽的房間。這是什么?一個粉色的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輕輕地將其拿出。那是一個粉白條紋的盒子,上面還系著一個蝴蝶結(jié)。到底是什么呀?我想到爸爸往日嚴肅的神情,有些猶豫。但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輕輕地打開了。這不是上次那個打碎的花瓶嗎!我的手有些許顫抖。那些花瓶碎片,居然被爸爸用膠水一點點地粘起來了,還用木頭補做了一個瓶口。撫摩著凹凸不平的瓶身,看著爸爸補做的瓶口,我的內(nèi)心似乎被什么觸動了!
我鼻子一酸,小心地抱住了爸爸做的花瓶。思緒如春芽拱出地面:在我為難題犯愁時,爸爸給我耐心地點撥;在我取得一點點成績時,爸爸給我大大的擁抱;和爸爸下棋時,爸爸總是寵溺地讓著我……爸爸的愛,一直都在,只是我將它忽視罷了。
原來,不是爸爸不懂我,而是我不懂爸爸的愛!
【簡評】
這篇作文反向起筆,很好地引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作者寫了“我”買鞋子,爸爸瞎推薦;“我”求安慰,得到的卻是爸爸的責罵;爸爸碰碎了“我”心愛的花瓶,以為“買一個回來”就行……文中呈現(xiàn)的爸爸,真的不懂女兒的心。然后,作者通過“意外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了“揚”的目的。爸爸居然用膠水粘好了花瓶碎片,還用木頭做了瓶口。為加大“揚”的力度,作者還用排比句完善了爸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