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回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但民國時期,交通落后,外地游子回故鄉(xiāng)之路艱難,真正是“人在囧途”。那些經(jīng)濟相對寬裕的文化名人也不例外。
回紹興,魯迅走了四天三夜
1919年11月21日,魯迅和二弟周作人一家搬入新居。為了回紹興老家接母親魯瑞、夫人朱安、三弟周建人一家到北平的新家生活,從1920年1月1日至1月4日,魯迅走了4天3夜。
1月1日凌晨,魯迅從八道灣雇“黃包車”去北京前門火車站乘車,經(jīng)過6個小時行駛,終于抵達天津火車站。當(dāng)日下午,魯迅換乘另外一輛到南京的火車,再從南京坐火車去上海。1月2日黃昏,魯迅抵達上海火車站。1月3日凌晨,魯迅又坐上了從上海開往杭州的火車。當(dāng)日下午,他抵達杭州,在杭州旅館住宿。1月4日下午,他雇了一輛“黃包車”,抵達錢塘江碼頭,登上去紹興的輪船。經(jīng)過一下午的顛簸,當(dāng)天黃昏,輪船終于抵達紹興。魯迅在碼頭雇了一輛轎子。幾個小時后,他終于抵達紹興城內(nèi)新臺門里的周宅,看到了久別的母親、朱安和三弟周建人一家。
? 回程,魯迅攜全家安全到達北京,總共在路上又花了5天的時間。
? 1921年,魯迅寫下了小說《故鄉(xiāng)》。我們正是在這部小說中認識了“少年閏土”,我們更不會忘記小說結(jié)尾的那段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回長沙,田漢歷時三個多月
1924年8月,戲劇家田漢的母親接到其婆婆(即田漢的祖母)病危的電報,急需回長沙見其最后一面。所以田漢帶著老母、病妻、1歲的兒子田海男、岳母和三弟田洪,離開上海啟程出發(fā)。
? 久病不愈的妻子易漱諭,實在經(jīng)受不了水上的顛簸,只好在南通棄船登岸,田漢的母親、岳母、田洪和1歲的兒子坐船先回長沙了。9月13日是中秋節(jié),田漢、易漱諭夫婦在南通一起過節(jié)。之后,田漢陪著妻子在南通生活了半個多月,后乘船抵達漢口。
這時,田漢的盤纏已經(jīng)基本用完,身上只剩下1塊錢了。最終,經(jīng)朋友慷慨解囊,他們才抵達湖南長沙市。田漢為病妻雇了一乘轎子,走了72里山路,最終回到老家花果園田家塅茅坪。
? 從上海動身,歷時三個多月,旅途的奔波、困頓和勞累,吃不香,睡不甜,易漱諭的病情更重了,田漢也疲憊不堪。1925年1月14日,易漱諭不幸病逝于老家。
田漢這位戲劇大師也如今天的許多懷鄉(xiāng)人一樣,有“回不去的故鄉(xiāng)”的感慨。他在一篇回憶此次回鄉(xiāng)的文章中寫道:“我誕生之地,早已賣給人家了,我從那所房子前面經(jīng)過時,幾乎要哭出來。因為連我小時候攀援過的那些果樹都被新主人砍掉了。我們‘上無一尺天,下無一尺地’,卻到哪里去找泥和樹枝建小屋,更到哪里去栽豆子養(yǎng)蜜蜂呢?”
回湘西,沈從文花了半個月
1934年1月7日,沈從文聽說母親黃素英病重,決定回湘西鳳凰縣探望她。他從北京火車站出發(fā),坐火車抵達長沙,再轉(zhuǎn)車到常德,繼而從常德乘車抵達桃源縣。這時,5天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
? 從桃源到鳳凰不通公路,沈從文只好乘船到瀘溪縣的浦市鎮(zhèn)。因為是逆沅水而上,船走得很慢,他在船上度過了難熬的七天七夜。
? 從浦市鎮(zhèn)到鳳凰縣,沒有水路,他只好再走兩天陸路。為了犒勞下辛苦的身心,也為了還鄉(xiāng)的體面,他坐了兩天轎子回到鳳凰縣。就這樣,沈從文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從北京回到故鄉(xiāng)。
? 在這幾千里的回鄉(xiāng)之路中,沈從文給妻子寫了很多信,講述了沿途的所見所聞,這些信件便是1992年出版的《湘行書簡》。他在信中說:“除了路途遙遠,一路上也是風(fēng)險頗多……我抱著你同四丫頭的相片,如果浪把我卷去,我也得有個伴!”
? 那次回到北平后,沈從文在一封信中向大哥解釋了自己為何不能再回故鄉(xiāng)的原因,一是路途太遠,不能及時趕回北平上班;二是回家路途不安全,令他心驚肉跳,深感恐懼;三是回家開支太大,要花很多錢……
(摘自《檢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