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中心醫(yī)院血液透析室,遼寧 營口 115003)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為臨床上治療原發(fā)性腎病或繼發(fā)性腎病的常用手段,而該類患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血壓升高現(xiàn)象,致使治療難度增大[1-2]。有數(shù)據(jù)顯示[3],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中約有85%~95%的患者伴有血壓顯著升高現(xiàn)象,且高血壓控制難度較大。而若不及時進行有效干預與控制,則極易增加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4]。因此,如何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水平已成為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本研究中以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方式對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了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患者60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了解治療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均確診為難治性高血壓,即連續(xù)采用三種或以上降壓藥治療3個月后仍未達到控制目標者;③患者透析時間均不低于6個月;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有心肌梗死的患者;②排除合并有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者;③排除合并有血糖控制不良者;④排除不愿參與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⑤排除心功能分級超過3級者;⑥排除伴有睡眠障礙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齡最小42歲,最大66歲,平均(59.8±5.5)歲;原發(fā)疾?。洪g質性腎炎2例,梗阻性腎病2例,糖尿病腎病7例,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3例;觀察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最小41歲,最大68歲,平均(58.6±5.3)歲;原發(fā)疾?。洪g質性腎炎2例,梗阻性腎病3例,糖尿病腎病6例,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1例;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行單純血液透析治療,治療儀器選用SWS-4000型血液透析機及Rexceed13L或15L透析器,同時以A液與B液為透析濃縮液;透析頻率控制為每周3次,每隔1周進行一次血液透析濾過。觀察組則采用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其中血液透析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同時選用HA130樹脂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管理治療;將灌流器自透析器前串聯(lián),先予以患者血液透析2 h,然后再予以患者血液灌流治療;治療后將灌流器取下,給予予以患者血液透析2 h。透析期間需予以患者低分子肝素行抗凝處理,控制血流速度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速需控制為500 mL/min,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血壓水平變化情況,包括舒張壓、收縮壓、平均動脈壓等;②比較兩組血漿RA、血管緊張素Ⅱ(AngⅡ)、醛固酮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均以SPSSS19.0處理,定量資料以t檢驗,分類資料以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經(jīng)治療,兩組血壓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s,mm Hg)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s,mm Hg)
表2 兩組血漿RA、AngⅡ、醛固酮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血漿RA、AngⅡ、醛固酮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
2.2 兩組血漿RA、AngⅡ、醛固酮水平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漿RA、AngⅡ、醛固酮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維持性血液透析為臨床上治療慢性腎臟疾病常用方式,其主要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方式挽救患者生命,從而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一種方式[5-6]。近年來,隨著各種疾病的增多,致使終末期腎病的發(fā)生率也逐漸呈增長趨勢?,F(xiàn)階段,臨床上所開展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僅包含慢性腎炎所致的尿毒癥,同時由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所致的尿毒癥患者也逐漸增多[7-8]。近年來,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有了的極大的提高,且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所提高。但該類患者仍有較高的死亡,而高血壓所致的心血管并發(fā)癥則是導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一項中重要因素因素[9]。有研究顯示[11],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壓升高10 mm Hg,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則可提高約54.0%左右。因此,加強對維持學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控制的重視非常必要。
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多為容量依賴性高血壓,RAAS激活極易促使機體對RA、AngⅡ的分泌量增加;而RA、AngⅡ分泌的增多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醛固酮合成量增多,進而可致使患者血液水平升高[10]。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主要是利用超濾、滲透、半透膜等方式對小分子毒素、水等進行彌散清除,以達到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病情的效果。然而,分子量的增加則會致使彌散系統(tǒng)下降,進而影響HD清除率降低。同時,水鹽負荷過多、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RAAS激活、內皮細胞功能紊亂等同樣可能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且RA、AngⅡ分子量相對較大,通過模孔的難度較大,故而極易導致清除率下降,使得患者經(jīng)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后血壓仍處于升高狀態(tài)[11-12]。為進一步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上逐漸將血液灌流應用于該病患者的治療中。血液灌流主要是指血液借助體外循環(huán)經(jīng)過專用的吸附劑裝置,將血液中內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質清除,從而實現(xiàn)凈化血液的效果。該治療方式不僅能有效的將患者血液內的小分子毒素清除,同時利用吸附原理,還可在吸附劑作用下降患者體內的大中分子毒素清除[13]。現(xiàn)階段臨床上多采用樹脂吸附劑進行治療,該類吸附劑具有多孔性,且吸附面積及容量均較大,同時還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進一步清除患者體內RA、AngⅡ等,達到改善患者血壓水平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治療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及平均動脈壓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明顯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漿RA、AngⅡ、醛固酮水平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理論相符。綜上所述,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在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促使患者血壓水平下降方面效果理想,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