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發(fā)
(湖北省黃岡市中心醫(yī)院,湖北 黃岡 438000)
肺癌作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以咳嗽、咳痰、痰中帶血或咯血、胸悶、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其中NSCLC(主要分型包括腺癌、鱗癌及大細胞癌等)與小細胞肺癌相比,具有腫瘤細胞生長分裂速度較為緩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等特點[1],因而導致其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難以發(fā)現(xiàn)。有相關報道指出,NSCLC相關治療方案需根據(jù)病人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再進行制定,因此對腫瘤采取分期鑒定十分重要。螺旋CT屬于肺癌臨床診斷與分型的一種常用檢查技術,其主要優(yōu)勢為密度分辨能力較高,能夠準確發(fā)現(xiàn)肺癌小病灶。本研究將螺旋CT實施于我院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淋巴結轉移診斷中,并對其應用價值進行深入探討,現(xiàn)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間98例NSCLC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開展研究。男68例,女30例,年齡47-72歲,平均(59.54±4.23)歲,共檢測出發(fā)生淋巴結轉移56例。納入標準[2]:所有病人均符合NSCLC臨床診斷標準;均經(jīng)過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均為首次治療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神志清晰;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存在精神異?;蛘J知障礙者;已接受過放、化療等治療者。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實施CT及MRI檢查,選擇飛利浦64排螺旋CT掃描儀及3.0T磁共振掃描儀。CT參數(shù)設置:電壓120 KV,電流240 mA,層厚:5 mm。CT檢查時囑咐病人吸氣后屏氣,對其胸部實施連續(xù)性螺旋式掃描(掃描范圍:肺尖至腎上腺)。MRI檢查采用體部相控
陣線圈實施平掃,囑病人擺放至平臥位,數(shù)據(jù)采集在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通過常規(guī)序列模式進行。T1加權:TR583 ms,TE14 ms,層厚5 mm;T2加權:TR4600 ms,TE105ms,層厚5 mm。上述兩種檢查方法掃描所得圖像數(shù)據(jù)由2名有5年以上肺癌閱片診斷的影像科醫(yī)師采用雙盲法實施評估,依次對MRI及CT圖像進行打分(肯定陰性為1分,可能陰性/不確定為3分,可能陽性為4分,肯定陽性為5分)。
1.3 觀察指標。①將兩種檢查方法所得結果與金標準(手術清掃及術后病理檢查)進行對比,發(fā)生轉移者為陽性,未發(fā)生轉移者為陰性。其中真陽性:CT或MRI結果與金標準均為陽性;真陰性:CT或MRI結果與金標準均為陰性;假陽性:CT或MRI結果呈現(xiàn)陽性而金標準顯示為陰性;假陰性:CT或MRI結果呈現(xiàn)陰性而金標準顯示為陽性。②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及診斷準確率: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靈敏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特異性;(真陽性+真陰性)/98*100%=診斷準確率[3]。
1.4 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1.0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法與金標準對比。將CT、MRI兩種檢查方法與手術清掃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如表1、2所示。
2.2 兩種檢查方式淋巴結轉移檢出情況。CT檢查靈敏度為88.33%、特異性為84.21%、診斷準確率為86.73%,相比MRI的86.21%、70.00%及79.59%,二者特異性存在顯著差異(P<0.05),如表3所示。
表1 CT與手術清掃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比
表2 MRI與手術清掃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比
表3 兩種檢查方法檢出情況對比[n(%)]
吸煙、電離輻射、與化學制劑接觸、大氣污染、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遺傳等均為NSCLC發(fā)病高危因素[4]。本病屬于肺癌最常見類型,但由于早期發(fā)病隱匿,大多數(shù)病人在發(fā)病時已為中晚期,導致5年以上生存率極低[5]。有無淋巴結轉移在病人臨床治療方案制定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臨床目前多選擇能夠?qū)Ψ尾坎≡睢⒀芙Y構進行多平面展示的螺旋CT進行觀察。64排螺旋CT主要通過多排寬探測器與錐形X線束不間斷地采集投影數(shù)據(jù),同時獲得多個角度不同層面的圖像數(shù)據(jù),經(jīng)過處理后重建出的高質(zhì)量三維圖像,它具有掃描時間短、Z軸及時間分辨率高、輻射劑量少等特點,可以有效減少運動偽跡和漏掃的情況[6]。本研究中,CT檢查靈敏度為88.33%、特異性為84.21%、診斷準確率為86.73%,MRI掃描的靈敏度為86.21%、特異性為70.00%、診斷準確率為79.59%,兩種檢查方式特異性比較差異顯著(P <0.05),進一步證實螺旋CT檢查在NSCLC病人淋巴結轉移及分期診斷中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NSCLC病人淋巴結轉移臨床診斷中采取螺旋CT進行檢查,能夠清晰分辨病人肺部組織,從而及時準確判斷其淋巴結是否發(fā)生轉移,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同時本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MRI掃描針對NSCLC病人肺門旁、氣管及血管旁淋巴結診斷時成像分辨率較高,可以考慮作為螺旋CT掃描輔助檢查技術,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能準確度更高,具體優(yōu)勢仍有待后續(xù)深入研究。另外,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及局限性,例如選取樣本數(shù)量少、研究時間相對較短等,因此臨床可進一步擴大樣本數(shù)量、延長研究時間,更加深入分析螺旋CT檢查對于NSCLC病人淋巴結轉移診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