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周業(yè)森
(1.遵義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貴州 遵義 563000;2.遵義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婦產科,貴州 遵義 563000)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SST)于1973年首次由Ehalvardjian和Seully報道,是臨床上一種罕見的良性腫瘤。因該腫瘤無特異性特征且發(fā)病率低,臨床工作容易誤診,多以個案進行報道?,F將我院收治1例SST合并Meigs征復習相關文獻進行報道。
55歲女患,因“體檢發(fā)現盆腔包塊半月”于2019-07-29入院。52歲自然絕經,既往史無特殊,無手術及輸血史,絕經后無異常陰道流血及流液。入院婦科B超提示:右下腹及盆腔區(qū)探及一囊實性團塊,大小約11.0×10.2×11.0 cm,邊界清晰,形態(tài)不規(guī)則,盆腔探及液性暗區(qū),范圍約5.0×3.7 cm。腫瘤標記物:CA125 1247.7U/mL,CA199 8.60 U/mL,AFP 1.56 ng/mL,余無明顯異常。盆腔MRI(平掃+增強)提示:盆腔見一巨大囊實性腫塊,呈混雜信號,大小約12×11×10 cm,增強實質部分可見強化,子宮后方見囊性及脂肪樣密度影,約7.2×4.4 cm,無明顯強化。因患者合并胸悶不適,完善胸部CT(平掃)提示:右肺中量胸腔積液。行胸腔穿刺術共抽出濃茶色積液1600 mL。送檢胸水常規(guī)及生化提示為漏出液,抗酸染色、革蘭染色及培養(yǎng)均未見明顯異常,多次脫落細胞檢查均未見CA細胞。針對胸腔積液原因,考慮Meigs征。
因盆腹腔包塊較大,不除外卵巢惡性腫瘤,具備手術指征,故行腹腔鏡探查術。鏡下見:左側卵巢囊實性增大約10 cm×15 cm,表面光滑,與腹壁有膜狀粘連帶,左側骨盆漏斗韌帶與輸卵管扭轉360°,子宮及右側附件外觀未見異常。術中切除左側附件,大體所見為灰白及淡黃色不規(guī)則組織,未見明顯包膜,切面實性,質中。冰凍病理提示:(左側卵巢包塊)考慮性索間質腫瘤,傾向良性。系絕經期女性,故行腹腔鏡子宮全切術+雙側附件切除術。術后石蠟病理提示:左側卵巢硬化性間質瘤。免疫組化:Vimentin(+)、SMA(+)、Inhibin-α(-)、CK20(-)、EMA(-)、CK廣(-)、Ki-67(+、約3%)。術后1周復查胸部CT提示右側胸腔積液較前減少,CA125逐漸降至正常,隨訪半年無異常。
據統計,在卵巢性質-間質腫瘤中SST的占比為2%-6%[1],WHO 將其劃分為于卵巢-單純間質腫瘤亞型。由于其發(fā)病率低,該病發(fā)病機制及病因目前尚無統一定論。據報道,SST多見于20-30歲年輕女性,亦有報道發(fā)生于嬰幼兒、絕經期等階段女性,偶有發(fā)生于妊娠期[2-3]。復習文獻可見,一項161例SST的薈萃分析顯示SST多發(fā)生于單側卵巢,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多表現為盆腔包塊、月經紊亂、不孕癥及腹痛等[4],少數為性早熟、或體檢偶然發(fā)現盆腔包塊。且SST常伴CA125升高,部分可伴CA199、CEA及AFP升高,少數合并Meigs征,術后腫瘤標記物可迅速降至正常,Meigs征均消失[5],本文與文獻報道一致。但有研究報道患者的腫瘤標記物術前術后均無異常[6]。亦有研究SST患者的CA125升高與腹水量呈正相關,而與腫瘤直徑無關的報道[7],本文未進一步研究。
SST的彩色多普勒檢查表現為表面光滑、邊界清晰的實性或囊實性包塊,實性部分血流豐富,呈輪輻狀分布,伴或不伴盆腹腔積液。SST的影像學特點為:腫瘤強化方式類似于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動脈期周邊明顯強化,靜脈期持續(xù)強化,且范圍逐漸擴大,呈向心性,為典型的“湖島征”及“快進慢出”表現。由于超聲檢查對于診斷SST不具備特異性,部分學者認為影像學檢查更能反映SST的特異性。但有研究指出,CT及MRI檢查對SST術前診斷的符合率僅為12.5%和20%,表明僅通過影像學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但有一定的診斷價值[8],需臨床大樣本統計。因此,病理診斷仍是診斷SST的金標準。SST鏡下可見:典型的假小葉樣結構及印戒樣細胞;瘤細胞為多形性、印戒樣上皮細胞,伴數量不等梭形細胞;間質富于壁薄血管。SST的免疫組化表達較為恒定,即Vimentin、SMA及Inhibin-α 多數呈陽性,而PAS、CK、EMA、CEA多呈陰性[9]。而本文Inhibin-α呈陰性表達,與文獻報道不一致,有待進一步研究。
因卵巢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且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故臨床工作中SST主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Krukenberg瘤: 好發(fā)于老年女性,且多為雙側,來源于胃腸道,惡性程度高。大體標本呈實性、膠質狀,鏡下見印戒細胞為典型特征。②卵巢膜細胞瘤、纖維瘤:多見于中年女性,多為單側,且邊界清楚,其中纖維瘤可合并 Meigs征,其臨床表現、影像學、大體標本亦與SST混淆。但發(fā)病年齡較SST晚,鏡下病理無假小葉結構,免疫組化SMA陰性表達。③卵巢漿液性囊腺癌:為上皮性惡性腫瘤,多發(fā)于圍絕經及絕經后女患,常伴有惡病質,CT表現為腫瘤邊界不清,強化方式為“快進快出”,無向心強化特征。④顆粒細胞瘤: 屬于卵巢低度惡性腫瘤,多見于中年女性,大體標本呈實性或部分囊性,邊界清晰,鏡下可見特有的Call-Exner小體。因此臨床上通過提高對SST的認知水平,可提高 SST診斷準確性。
SST屬于卵巢的良性腫瘤,臨床上首選手術切除治療,手術方式為經腹腔鏡、經腹均有報道。術中積極送冰凍病理檢查,可明確手術范圍,避免過度治療。復習文獻可見,目前尚無復發(fā)及轉移報道,其中有研究隨訪24年仍無復發(fā)的報道[10-12],且預后較好。
綜上所述,SST因其發(fā)病機制及病因尚不明確,且缺乏特異性表現,目前尚無一種可靠診斷方法,臨床仍需進行大樣本統計。臨床醫(yī)生需通過加強該病認知,并熟練掌握其影像學及病理學特征,可提高SST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