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戎穎
這是一組“石中透光”的燈具。作品從構思到呈現,經歷了材質由粗獷到細致、光線從反射到直射的轉變。記錄了作者對“材質”和“光”的不同理解。
坦誠地說,對于設計,我是非常務實的。主要表現于長期運用熟悉的材料、偏愛通俗易懂的造型、改良遠多于創(chuàng)新……我甚至想象當我們的產品遍布全國,就可以毫無顧慮地搞藝術了。若要追溯為何踏入產品設計這個行業(yè),我的兩點動機和其他設計師相比就顯得不太嚴肅——“一是我們能做,二是產品能賣”。若再深究一步,在產品設計這條道路上我還是堅持的,也許就是這一點點的堅持,讓我體會到另一種人生。
時間到了2017年,自認為混凝土已經做得“挺好”的我,順勢開始對水磨石材料進行嘗試。“混凝土”和“水磨石”,單從字面就能看出制作方法。相較于混凝土的“凝土成石”,水磨石則需要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碎石,凝固成形時是一團混沌,一經打磨卻有另一番天地,我像賭玉者一樣迫切期待看到每一粒砂石被打磨出剖面的樣子。這種既需要細致打磨,又存在偶然性的產物生來有種“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的暢快感。
最終,我決定堅持讓材料以我所理解的方式呈現。當時我考慮得更多的是怎樣在完成“發(fā)光的柱子”的同時又能讓材質的存在顯得更有意義。如果水泥暫時難以推進,那能不能用水磨石來破局?
那么,“透明水泥”的概念就誕生了。所謂的“透明水泥”是一種在混凝土中嵌入導光纖維材料。乍看是一堵墻,一旦有光照射,光芒便會透過光纖照射出來,有一種“石中透光”的驚喜感。早在一心鉆研混凝土的階段,抱著“萬物皆可混凝土”的態(tài)度,我們像模像樣地做出過透明水泥。但由于制作難度和成本不可控,這個材料一直擱淺。
現在看來,這應該是一個更加完善的方案。我可以說“堅硬的材質讓破石而出的光線更有戲劇性”,也可以說“精致打磨的工藝與細密排列的光線異曲同工”,甚至是 “水磨石表面就是一雙雙發(fā)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