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西
在長期營養(yǎng)物質(zhì)匱乏的環(huán)境下,一些植物發(fā)現(xiàn)可以將味道鮮美、蛋白質(zhì)豐富的昆蟲和節(jié)肢動物等作為新的營養(yǎng)來源。然而,植物扎根于大地無法移動,動物也不是待宰的羔羊,若不講究計謀策略,蟲兒們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幸好,大自然是公平的,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所有植物都有自由演化的機會。
于是,在漫長的演化之路上,這些身處不同環(huán)境、來自不同家族的植物,為了捕獲并消化一些昆蟲或節(jié)肢動物而獲得營養(yǎng),竟然不約而同地開發(fā)出以靜制動的生存絕技——捕蟲器,如掉落式陷阱、粘膠型、龍蝦簍型、吸力式和獸夾式,形式多樣,令人驚嘆。此外,還有植物演化為半食蟲性,比如龍珠果。就這樣,植物與昆蟲相愛相殺,相生相伴,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角色互換,動物淪為植物的獵物,而看似弱小的植物在困境中“吃”出了一條路來。
豬籠草
捕蟲技能
光滑的籠狀結構葉片邊緣和內(nèi)壁,會讓蟲子滑倒。
豬籠草類植物算得上食蟲植物家族少有的大塊頭,它們可以長成一大叢,甚至沿著樹干爬上去好幾米。豬籠草的捕蟲神器是由葉片頂端逐漸膨大而形成的籠狀結構,真正的奧秘在于這些籠子邊緣和內(nèi)壁都十分光滑,當小蟲子被籠口鮮艷如花的顏色或類似花香的氣味吸引而來時,一不留神就會“呲溜”一下滑進去,再想爬出來基本是癡心妄想了,最后只能被籠子里的消化酶和微生物分解,變成豬籠草的大餐!
眼鏡蛇瓶子草
捕蟲技能
靠葉片中倒生的硬毛讓蟲子無法逃跑。
在廣袤的地球上,并不是每一處土地都是沃土。譬如,一片看似繁茂的沼澤,由于長期處于酸性環(huán)境,雖然富含有機質(zhì)卻很難通過細菌分解為可供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即便在被稱為“動植物天堂”的熱帶雨林里,高大的喬木和藤本植物也在紛紛搶占有限的空間和資源……各種嚴酷的生活環(huán)境為植物生存繁衍設置了種種關卡。為了生存下去,一些“大膽”的植物,竟然將昆蟲作為了自己的食材。
而土瓶草和瓶子草家族的成員,奪命夾子——捕蠅草類就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挖坑等蟲子們跳!瓶子草家族的成員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瓶子有蓋子的瓶子草、敞著“深淵大口”接雨水的太陽瓶子草以及“喬裝打扮”成眼鏡蛇的眼鏡蛇瓶子草。
乍一看,瓶子草的瓶子和豬籠草的籠子長得差不多,但瓶子里面可是另有乾坤。豬籠草是靠著光滑的內(nèi)壁讓蟲子們爬不上來,瓶子草卻是靠著密密麻麻倒生的硬毛,牽制住妄想逃跑的蟲子。而土瓶草原產(chǎn)自澳洲,一個家族(科)只有一個成員(種),孤零零的十分可憐。有趣的是,它在親緣關系上與豬籠草及瓶子草相差甚遠,卻因為選擇同樣的捕蟲形態(tài)而在進化道路上與其他兩類食蟲植物越長越像,是自然界中趨同進化的典型案例。
捕蠅草
捕蟲技能
內(nèi)部的葉子特化成直立的剛毛,從而圍困蟲子。
在游戲《植物大戰(zhàn)僵尸里》里,食人花“啊嗚”一口就能吃掉一只僵尸。在植物界,也有一種類似的植物,夾子一張一合便能吞掉一只小蟲子。這類食蟲植物的捕食機制極其獨特,只對能被消化的物質(zhì)或活的昆蟲感興趣。除此以外,無論是氣體流動,還是滴落的水珠,都無法激起它們的捕獵反應。其中的秘密在于葉子上一個精巧的小機關——平時它們會以香甜的蜜露為誘餌,而葉子特化而成的捕蟲夾內(nèi)部有數(shù)對直立的剛毛,只要小蟲子在20秒內(nèi)連續(xù)觸碰到2根以上的觸毛,捕蟲夾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關閉,將獵物圍困。小蟲子不斷掙扎,持續(xù)觸碰觸毛,不但無法逃脫,捕蟲夾反而會束縛得更緊。
茅膏菜
捕蟲技能
腺毛會因為蟲子的動作而將其包裹起來。
為何這些茅膏菜掛滿淚水?是因為它們愛得深沉?No,這是它們的捕蟲陷阱!茅膏菜的每一片食蟲葉上都長滿了長短不一的腺毛,頂端會分泌閃閃發(fā)光的黏液,像是晶瑩剔透的露珠。一旦有貪吃的小飛蟲被香甜的氣味吸引而來,一著陸就會被掛滿“露珠”的腺毛牢牢粘住。蟲子再想掙扎時,只會加快死亡的速度,腺毛會因受到刺激而牽動葉片慢慢把蟲子裹起來,讓蟲子無法動彈。此時,食蟲葉上的腺毛就會分泌帶有消化酶的液體,將蟲子慢慢消化,成為茅膏菜的肥料!而這樣一個過程需要至少幾個小時,大快朵頤后,葉片又會重新展開,等待下一個獵物。
當然,植物界里的“美食愛好者”,可不止這里的幾位。它們偏好的食物是什么,又憑借著怎樣的手段捕獲獵物呢?下一期,我們將了解植物生存戰(zhàn)爭中更多“不吃素”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