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帆 張亞東 樊孝萍 張新葉
摘要:以江漢平原楊樹新品種華石2號楊為試驗材料,開展5種不同密度扦插育苗試驗。結果表明,華石2號楊在5種育苗密度中,40 cm×50 cm的苗木生長量最佳,其次是20 cm×90 cm。不同密度無論是一根一干,還是兩根一干,密度40 cm×50 cm與20 cm×90 cm之間對苗木生長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在一根一干與兩根一干生長期內,結合苗木質量等級、育苗成本等因素,推薦江漢平原楊樹育苗密度采用寬行窄株20 cm×90 cm模式,提升育苗經濟效益。
關鍵詞:美洲黑楊;扦插密度;苗木質量
中圖分類號:S79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1)06-0011-04Experiment of Populus deltoides Cutting Seedling of Different Density in Jianghan PlainTong Fan(1)Zhang Yadong(2)Fan Xiaoping(1)Zhang Xinye(2)
(1.Shishou Pop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Jingzhou434400;
2.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
Abstract:We compared fiv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cutting seedling experiment,and used new poplar variety of ‘Huashi 2’ for experimental material in Jianghan Pl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five seedling densities,the growth of seedlings with the density of 40 cm×50 cm was the best,followed by 20 cm×90 cm.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ensity of 40 cm×50 cm and 20 cm×90 cm,no matter oneyear old stem with oneyear old root or oneyear old stem with twoyear old root. Combined the seedling quality grade with the cost of seedling,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eedling density of poplar with 20 cm×90 cm,that is the mode wide row and narrow plant in Jianghan Plain,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eedling.
Key words:Populus deltoides;cutting density; seedling quality
楊樹是我國中緯度平原地區(qū)人工林造林最重要樹種之一。湖北省水熱條件豐富,是黑楊派南方型楊樹最適宜的栽培區(qū),自20世紀70年代黑楊派楊樹引種成功以來,楊樹人工林在湖北得到迅猛發(fā)展,楊樹產業(yè)已成為湖北省特別是平原湖區(qū)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柱之一[1-2]。
良種壯苗是造林的物質基礎,在江漢平原地區(qū)楊樹造林目前主要采用插干造林的方式,這對造林苗木提出了更高要求。苗木地徑和苗高是評價苗木質量的最重要指標。為了合理評價江漢平原美洲黑楊育苗質量與育苗密度的關系,本研究利用當地主栽良種進行了不同扦插密度及當年育苗和次年留根育苗的生長對比分析,以期為生產上楊樹良種壯苗繁育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試驗地設在湖北省石首市東升鎮(zhèn)南碾村,該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光照較充足,平均每天實際光照超過5 h,年太陽輻射總值約2 000 h。年平均氣溫16.3~16.5 ℃,年降雨量1 100~1 230 mm,年平均無霜期258 d。土壤為潮沙泥土,顆粒均勻,質地疏松,理化性能較好,土層深厚,土壤pH值7.5~8.5[3]。
試驗材料為湖北省楊樹主栽新品種華石2號楊。取1 a生粗度1.5~2.0 cm,長度約15.0 cm的相對一致的中下部穗條進行扦插。穗條上切口平剪,切口距頂芽約1.0 cm,下切口斜剪。設計20 cm×90 cm、30 cm×60 cm、40 cm×40 cm、30 cm×50 cm和40 cm×50 cm 這5種不同的扦插密度,田間設計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50株小區(qū),3次重復。2019年春季扦插,冬季平茬,2019~2020年冬季生長結束后進行分別進行一根一干及兩根一干的苗高 、地徑調查。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密度生長量比較
采用5種不同密度進行扦插育苗試驗,結果表明(表1),品種華石2號楊當年扦插苗的平均胸徑為2.89 cm,平均株高為4.78 m;第二年留床育苗的平均胸徑達到3.85 cm,平均株高達到5.31 m。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扦插效果不同,總體而言,扦插育苗密度越大,苗木的生長量越小,即苗木的生長空間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生長量大小。在5種不同扦插密度中,40 cm×50 cm的密度,其苗木的胸徑及苗高生長量皆高于其他4種密度,其次為20 cm×90 cm的密度,其苗木生長量略高于其他3種。
2.2密度對生長量的影響分析
為明確密度因子對苗木生長量的影響,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從表2中數據可以看出,對于華石2號楊,除一根一干株高生長量為顯著差異外,其他性狀在不同密度間都呈極顯著差異。對比不同密度對一根一干和兩根一干苗木胸徑和株高的整體影響,發(fā)現不同扦插密度對兩根一干苗的影響大于對一根一干苗的影響。
為進一步對比密度對不同生長期間的苗木造成的差異大小,對2年間5種密度下的苗木生長量開展多重比較(表3)。結果表明,一根一干生長期,生長量最佳的密度40 cm×50 cm與生長量最差的密度40 cm×40 cm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與其它密度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兩根一干生長期,密度40 cm×50 cm分別與30 cm×50 cm 和40 cm×40 cm間的差異全部達到極顯著水平,密度40 cm×50 cm與20 cm×90 cm、30 cm×60 cm 間差異不顯著。
2.3密度對苗木質量的影響分析
為了解不同密度對苗木質量等級的影響,根據江漢平原當地黑楊苗木的出圃標準,即Ⅰ級苗地徑3.0 cm,株高4.5 m,Ⅱ級苗地徑2.5~3.0 cm,株高4.0~4.5 m,對5種密度下一根一干苗和兩根一干苗進行苗木等級統(tǒng)計。從表4中結果可以看出,一根一干和兩根一干苗中,5種密度下Ⅰ級苗出圃比例的順序皆為20 cm×90 cm>40 cm×50 cm>30 cm×60 cm>40 cm×40 cm>30 cm×50 cm,趨勢基本是隨密度的增加Ⅰ級苗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密度20 cm×90 cmⅠ級苗率卻略優(yōu)于密度40 cm×50 cm。Ⅱ級苗的出圃比例的順序與Ⅰ級苗不同,一根一干時為40 cm×40 cm>40 cm×50 cm>30 cm×60 cm>20 cm×90 cm>30 cm×50 cm,兩根一干時為30 cm×50 cm>40 cm×40 cm>40 cm×50 cm>30 cm×60 cm>20 cm×90 cm,密度30 cm×50 cm下Ⅱ級苗比例最大,Ⅰ級苗比例最小。綜合比較5種不同密度,苗木質量等級最好的密度是20 cm×90 cm,其次是40 cm×50 cm。20 cm×90 cm的密度苗木生長空間平均小于40 cm×50 cm的密度,但苗木質量好,主要原因在于苗木進入夏季速生期時,人工的多次除草抹芽修枝作業(yè)等造成的影響。20 cm×90 cm的密度,行距較寬,方便作業(yè),對苗木不易造成斷枝傷皮等現象,間接提高了苗木質量。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5種不同密度對江漢平原地區(qū)的主栽楊樹良種進行了扦插育苗試驗及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密度對苗木的生長量影響顯著,且不同扦插密度對兩根一干苗的影響大于對一根一干苗的影響。一根一干時,生長量最佳的密度40 cm×50 cm與生長量最差的密度40 cm×40 cm間差異達顯著水平。兩根一干時,密度40 cm×50 cm分別與30 cm×50 cm和40 cm×40 cm間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育苗密度對苗木的產量和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苗木的質量和數量之間存在著矛盾關系。長期以來,很多楊樹大面積發(fā)展地區(qū)都對當地楊樹育苗密度對苗木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相應結果[47],然而,對如何協(xié)調苗木質量和數量的關系,取得盡可能多的優(yōu)質造林苗木和獲得較高經濟效益方面研究較少。在本試驗的立地條件下,5種不同密度中,按生長量計算,最佳育苗密度為40 cm×50 cm,但按苗木出圃等級質量劃分,密度20 cm×90 cm最佳,同時每畝育苗數量相對于40 cm×50 cm密度可提高10%左右,經濟效益也是最高。因此,在江漢平原地區(qū)楊樹育苗密度可采用寬行窄株模式,提高苗木培育的質量和數量,提升育苗經濟效益。
在江漢平原地區(qū),楊樹苗圃育苗一般4~5 a更新一次,因此兩根一干或三根四根一干的苗木生長更能代表該地區(qū)楊樹苗圃的生長情況。楊樹育苗試驗已在我國多個地區(qū)開展,針對品種、密度、部位等的研究相對較多,但大多數研究只針對當年的生長結果,連續(xù)兩年或多年對比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其結果不能全面真實反映楊樹苗木的培育情況。本研究利用一根一干和兩根一干進行兩年數據的對比,較好地反映了當年扦插育苗及第二年留根育苗的生長情況,對該地區(qū)楊樹育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胡興宜,王曉榮,譙四紅,等.楊樹優(yōu)良新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J].中國科技成果,2016(2):39.
[2]陳慧玲,張新葉,黃國偉,等.美洲黑楊雜交無性系苗期性狀聯(lián)合選擇[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8,33(2):8893.
[3]樊孝萍,譙四紅,杜克兵.黑楊派楊樹新無性系物候期及生物學特性觀測研究[J].湖北林業(yè)科技,2012(4):810.
[4]張秀秀,曹幫華,張玉娟,等.4 個楊樹品種的扦插育苗試驗[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0,24(5):8183.
[5]楊雄鷹,徐維坤,胡勤奮,等.南方型楊樹合理育苗密度的研究[J],浙江林業(yè)科技,1995,15(4):2023.
[6]方升佐,田野,袁發(fā)銀.扦插密度對楊樹無性系苗木生長及質量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8(4):15.
[7]張俊達,刁強,趙文剛,等.楊樹扦插育苗適宜密度的試驗[J],防護林科技,2004,5(增):4142.
(責任編輯: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