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昀池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泵總€人活在世上就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充滿活力,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行下去,才能創(chuàng)造無盡的財富。
每個人都有趨利之心,但一味去謀取私利,則是不可取的,畢竟整個社會是一個平衡的體系,有權(quán)利就有義務,一味索取必定會傷害別人的利益,而且人的價值往往體現(xiàn)在對社會的貢獻方面。北大畢業(yè)的樊錦詩一生扎根敦煌,幾十年如一日,為敦煌壁畫藝術(shù)的保存與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甘于平凡,不屑于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成功要甘于吃苦。盡管是漫天貧瘠的黃沙,依然可以根植自己的理想。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zhì),萬霜彌茂。若我們一生渾渾噩噩,那么西緒弗斯的反抗就失去了意義,俄狄浦斯的求索就褪去了色彩,普羅米修斯的背負就黯淡了光芒,我們將難以應對高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類也將難成長為堅韌的大樹。
扎根貧瘠,拼的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能夠堅守孤獨的毅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板凳甘坐十年冷”,當你抵抗不住生活的誘惑時,你的心將難以專一,更無法在自己的領(lǐng)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鮑鵬山曾這樣評價莊子:“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一棵孤獨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蔽覀円矐蔀檫@樣的樹,因為它較之溫房里的花木多了幾分清冽冷傲,更添了幾分純粹的堅守。因為它能在枯寂中生根發(fā)芽,靜待花開。就像毛竹,它生命的“奇跡”正在于那不為人知的堅守,那扎根大地守住枯寂的精神。
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是幸運的,我們能依靠前人的庇護,在無憂無慮中生根發(fā)芽。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審慎扎實,堅守初心,不能落入享樂的羅網(wǎng)中,更不能任由欲望腐蝕自己的內(nèi)心。
人生的道路注定會有艱難磨礪,作為上下求索的學子,愿我們能銘記根系的壯大才能決定生長的高度,明白風雨的洗禮才能成就果實的甘美的真理,所以,我們更應扎根荒野,守住寂寞,在平凡之中成就不凡。
(指導老師:吳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