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鄒孝聽
11月29日,初冬清晨的雨帶著寒意,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qū))地下車庫門口,一輛輛載著學生的私家車順利通過道閘的車牌識別,有序駛入地庫。交警、老師、志愿者早已在地庫等候,每當有接送車輛前來,就上前幫助拉開車門,引導學生有序通過閘機進入校園內部。
這一波操作,一時間,讓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qū))霸屏各類社交平臺,家長紛紛為此點贊。據(jù)了解,這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在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中,首次推出的智慧地下接送系統(tǒng)。
如何以“1米高度看城市”的兒童視角,更好地保障兒童生命安全?園區(qū)公安分局以織密“平安校園”防控體系為目標,聯(lián)動社會多方力量,為祖國的花朵提供更有溫度的平安守護。
“1米高度”有多高?
所謂“1米高度看城市”,其實是一個最富象征意義的比喻,“1米高度”的背后,是讓孩子能夠“平視”自己生活世界的訴求。
作為與兒童世界相對的“成年的”城市要想在“1米高度”上大有作為,能夠透過這個高度“看到什么”十分關鍵。概括而言,“1米安全”“1米健康”“1米溝通”“1米幸?!睉敵蔀閮和押贸鞘械慕ㄔO方向。其中,“1米安全”就是要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任何人或物不得對兒童構成傷害和侵犯。
11月29日,園區(qū)首個智慧地下接送系統(tǒng),即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qū))地下學生接送通道正式啟用。這是為群眾辦實事,持續(xù)完善“一校五方”機制,打通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堵點的重要舉措。
“航站樓”式接送有多炫?
初冬清晨的雨帶著寒意,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qū))地下車庫門口,一輛輛載著學生的私家車順利通過道閘的車牌識別,有序駛入地庫。
進入等候區(qū),地面用不同色彩分區(qū)引導車輛有序??浚ǖ酪慌栽O置了閘機、阻車樁等設施實現(xiàn)人車分流,保障地下系統(tǒng)內部的安全性。閘機上方和等候區(qū)的屏幕上顯示著班級信息,阻車樁設施外部,還細心地包裹了動物彩繪圖樣的海綿,以防止兒童發(fā)生磕碰。在放學時,等候區(qū)的大屏還可實時顯示進入地庫的車輛,提示等候學生做好準備。老師和志愿者早已等候在阻車樁的一旁,每當有接送車輛前來,就上前幫助拉開車門,引導學生有序通過閘機進入校園內部。
“以前接送孩子,不僅要提前來尋找臨時車位,常常人多擁擠,車子都出不去?,F(xiàn)在這個航站樓一樣的接送通道太方便了!家長能實時收到孩子等候狀態(tài),車輛即停即走,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的時間?!睂W生家長時女士說。
“一校五方”有多強?
航站樓式接送的背后,是“一校五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拔宸健?,包括警方、校方、家長、家長志愿者及藍盾志愿者,他們構筑起校園安全共建共治的守護主體。
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qū))緊鄰園區(qū)湖西CBD,周邊住宅、企業(yè)、商業(yè)載體林立,高峰期區(qū)域機動車流量達6000pcu/h。為緩解交通影響評價中可預見的學校上放學時段周邊道路交通擁堵情況,早在2017年新建學校還在規(guī)劃設計時,園區(qū)相關部門就提出,利用學校地下空間設計地下學生接送系統(tǒng),從根本上緩解新建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壓力,減少人車沖突等安全隱患問題。同時,在做好規(guī)劃建設的基礎上,園區(qū)公安針對各學校周邊道路現(xiàn)況,不斷完善、更新交通安全設施,注重行人過街等兒童友好型交通安全設計,確保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每天,警方“護學崗”在上放學時期為師生提供平安守護;接送學的私家車、電動自行車在校方開辟的“臨時停車區(qū)域”臨時停靠,在家長志愿者的幫助引導下“即停即走”;由社區(qū)居民、物業(yè)保安、公交駕駛人等志愿者組成的“藍盾護學”力量,通過“護學微巴”,幫助學生從“家門口”順利抵達“校門口”。同時,警方、校方還通過“小手拉大手”,對接送家長進行文明交通、行車安全等宣傳,共同打造“門到門”的安全閉環(huán)。
“藍盾護學”有多暖?
清晨,藍色的定制社區(qū)巴士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門口停下,學生們在藍盾志愿者及交警的幫助下,安全有序地進入校園。近年來,園區(qū)警方為緩解學校周邊上下學交通壓力,率先建設“藍盾護學”志愿服務體系,不僅讓孩子安全上放學,更提高了早晚高峰期的通勤效率。
關愛兒童,讓城市更有溫度。近年來,園區(qū)公安強化校園安防,創(chuàng)新推出“藍盾護學”志愿服務體系?!八{盾護學”主要是依托蘇州藍盾志愿者協(xié)會平臺和園區(qū)公交微巴服務載體,由家長志愿者在學校門口站點護送學生上下公交、公交駕駛人志愿者和家長隨車志愿者沿途護送學生、物業(yè)保安志愿者在小區(qū)附近站臺護送學生上下車的志愿服務體系。
公交微巴服務是“護學微巴”,這是根據(jù)對轄區(qū)中小學生居住分布、出行方式、交通起止點和公交需求等要素進行情況調查后,增設的高峰時段“定制社區(qū)巴士”,通過“點對點”連接學校至施教區(qū)各居民小區(qū)的方式,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公交出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