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20世紀30年代,四位曾在蘇聯(lián)接受特訓的共產黨特工組成任務小隊,回國執(zhí)行代號為“烏特拉”的秘密行動。所謂“烏特拉行動”,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讓他在國際社會面前揭露日本人實行細菌戰(zhàn)的罪行。他們兩人一組,跳傘降落。但由于叛徒的出賣,他們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不斷面對著敵人的陷阱、叛徒的泄密,特務的圍追堵截,以及風雪籠罩下的重重殺機。同志能否脫身?任務能否完成?雪一直下,立于“懸崖之上”的行動小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媒體之聲
1.《懸崖之上》中,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當敵我狹路相逢,就是一場生與死的角逐。我方戰(zhàn)士必須讓自己成為一把利器,快準狠地刺向敵人的心臟。要想騙過敵人,就必須隱忍且善于“偽裝”。就像王郁和楚良,要在特務面前偽裝他們不知道對方是特務;就像周乙,要在敵人面前偽裝自己是他們的一員。他們必須強大又孤獨地前行,直至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中國青年報》評
2.《懸崖之上》的起承轉合設計得很好,以往的諜戰(zhàn)片往往靠懸念推動情節(jié),《懸崖之上》卻是“反套路”的。同時,影片還在人物關系上用了大量筆墨,呈現(xiàn)了諜戰(zhàn)片少有的情感濃度。
——“人民網”評
角色分析
1.周乙
他表面上是偽滿洲國哈爾濱特務科股長,實為潛伏在特務科的地下黨特工人員。在張憲臣被捕后,他不得不冒著風險向二組傳遞信息,甚至險些暴露自己,但最后還是配合四人特工組完成了“烏特拉行動”,并殺了叛徒。
周乙是老牌臥底,在敵人內部潛伏多年,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沉穩(wěn)。謝子榮叛變,周乙泰然處之,他不動聲色地配合王郁,阻止了魯明指認小蘭,還阻止了楚良試圖用俄語對話。整個過程中,他沒有孤注一擲,始終用正確的選擇去處理一切突發(fā)情況。可以說,周乙是整個“烏特拉行動”和“營救二組計劃”中最沉穩(wěn),也最值得信賴的人。
2.張憲臣
四人特工小組核心人員,和王郁是夫妻,他與張?zhí)m同組行動。
張憲臣不是一個機械的特工,在片中可以明顯看到他在親情和任務之間的糾結。按照上級的緊急預案,張憲臣拿到密碼書后就可以在地下組織的配合下接出王子陽,然后護送他出境,最后完成任務。但是如果這么做,二組就等于徹底被放棄,他和王郁“活下來的去找孩子”的約定就永遠無法實現(xiàn)了。于是,糾結的張憲臣在已經脫身的情況下又返回馬迭爾賓館門前尋找孩子,結果不幸被捕。后來他和周乙接上頭后,在周乙的車里移交了“烏特拉任務”,并將孩子的下落告訴了周乙。可以說,張憲臣對親情、任務的糾結雖然犧牲了他自己,卻拯救了王郁和孩子,同時也沒耽誤“烏特拉行動”的完成,在他心目中,這是值得的。
3.王郁
她和楚良組成二組執(zhí)行任務,卻被特務科假扮的接頭人給“軟禁”了起來,后在楚良的掩護下順利脫身。
在火車上,王郁看到被謝子榮篡改過的留言,馬上意識到有危險。楚良泄露了小蘭的身份,小蘭危在旦夕,王郁立刻命令幾個人一起下車,還阻止了魯明回到車上通風報信,不僅直接保護了小蘭,還為張憲臣營救小蘭贏得了時間。在二組被特務牢牢控制后,王郁一方面巧妙周旋,同時抓緊時間尋找逃脫機會,她服下少量毒藥后被送進醫(yī)院,然后通過嘔吐支開金志德,和楚良迅速制定逃脫計劃,這體現(xiàn)了她的冰雪聰明。
4.張?zhí)m
她和王楚良是一對情侶,因為有著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而被選中參加行動。入境后和張憲臣一組行動,張憲臣被捕后,她和周乙接上頭,并成功完成了“烏特拉行動”。
小蘭在剛和老馮接上頭后就被挾持,經歷了一番殊死搏斗,還幫老張反轉了被動局面。老張被捕后,小蘭回住處時險些落網,幸虧她警覺性極高才幸免于難。和老周接頭時她險些被特務發(fā)現(xiàn),但最終憑借機智的反應蒙混過關。雖然小蘭沒有被捕,但她幾乎是四人組中遇險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她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這份堅強和機靈讓人印象深刻。
5.王楚良
入境后和王郁一起成為二組成員,但他們這組卻被特務科假扮的接頭人給“軟禁”了起來,后為了掩護共產黨安插在特務科中的臥底周乙而服毒自盡。
楚良似乎是一位有些冒失、不太專業(yè)的特工。他在火車上看到小蘭,目光在她臉上停留了兩次,直接導致特務盯上小蘭。后來,在小蘭還只是被懷疑狀態(tài)時,楚良坐不住了,直接告訴了魯明小蘭的身份。他雖有些魯莽,但在最后時刻,他先是主動留下,把脫身的機會讓給王郁,然后又在已經脫逃的情況下攔截魯明,最后用自己的死掩護了老周??梢哉f,他同樣是一位偉大的英雄。
觀影有感
英雄留下的光
——析《懸崖之上》中的英雄主義
◎張漫子
電影《懸崖之上》書寫的是四位無名英雄。電影打破了以往諜戰(zhàn)片的表現(xiàn)手法,沒有以過多鏡頭刻意展現(xiàn)當時特工使用的技術,或展示電報密碼等傳統(tǒng)諜戰(zhàn)元素,而是依靠人物及其情感線索來推動后續(xù)情節(jié)的發(fā)生。
相較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刻畫的“革命英雄”“神性英雄”,《懸崖之上》立足人民史觀,以群像化方式塑造了性格各異的共產黨特工形象。片中的每一位特工都有屬于自己的敘事線和感情線,同時又通過親情、愛情、戰(zhàn)友情等復雜的情感關系實現(xiàn)角色之間的串聯(lián)。
《懸崖之上》尊重英雄、相信英雄,傾力塑造真實、立體的英雄。它特別將目光投向“人”的情感:英雄也有不能割舍的情感牽掛。一對地下黨夫妻,約定活下來的那一個去找回孩子;一對相愛的革命戀人,為了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只得將兒女情長拋在身后,把思念藏在心底。這些細節(jié)將人性的光輝與崇高的信仰有機結合,寫就了一群人的史詩。
什么是英雄主義?根據(jù)《辭?!返慕忉?,英雄主義是指“主動為完成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而表現(xiàn)出來的英勇、頑強和自我犧牲的氣概和行為”,而英文韋氏詞典將英雄定義為“因偉大或勇敢的行為或優(yōu)良品質而受到尊敬的人”。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英雄形象大多強調犧牲精神,而西方的英雄形象常常因凸顯個人的行為和品質而受到尊敬?!稇已轮稀妨⒆阌谌嗣袷酚^,塑造了不畏犧牲、忠誠果敢的英雄群像?!鞍炎詈笠活w子彈留給自己”這句給每位觀眾都留下深刻印象的臺詞,恰恰體現(xiàn)了特殊時刻下中國共產黨人懷有的犧牲精神。片中的共產黨員勇于犧牲的動力之源正是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標記一個時代的,往往是人們的普遍信仰;定義一個民族的,往往是對民族特質的集體認同。與緬懷英雄、崇敬英雄同樣重要的,是將我國民族英雄身上彰顯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jié)、集體主義英雄氣概通過中國故事的講述傳播開來。
時代正在呼喚更多人民英雄的“群像譜”,以及更多象征國人精神風貌的符號。傳播中國英雄形象,一定能更好地凝聚民族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