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珠
聽,哪個中隊的課堂如此奇妙,激烈的爭論聲不時傳來?原來是五年級小蜜蜂中隊的師生們正在進行大討論。
周老師:冰心奶奶在《憶讀書》中說,“此后,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起來,居然越看越明白。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只學過那個字的一半?!蹦銈冑澩@種讀書方法嗎?
玥玥:我贊同這種讀書方法。平時我讀書時,讀著讀著就碰到了攔路虎,我一般都采用這種讀書方法,民間素有“漢字讀半邊,錯也不會錯上天”的說法,正如冰心奶奶說的字音雖然讀得不對,但自己“居然越看越明白”。
睿睿:我不贊同這種讀書方法。記得有一次,我把“良莠不齊”讀成“良秀不齊”,語文老師就說不能這樣字讀半邊,因為完全錯了,“莠”是狗尾草,比喻品質(zhì)壞的人;而“秀”則指特別優(yōu)秀的人,兩者天差地別。如果平時讀書這樣不嚴謹,很容易鬧出笑話。
駿駿:我贊同冰心奶奶的這種讀書方法,因為她本來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從興趣出發(fā),哪怕讀得一知半解,讀得不對,也沒事,因為此時的書給我們帶來愉悅,此時的閱讀不是一種負擔,而是美好的回憶。
晉晉:我不贊同??鬃釉f:“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币恢虢獾筋^來什么也學不會,對于學問還是要深究一些比較好。
萌萌:我贊同,因為這只是其中一種讀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地閱讀大量內(nèi)容,閱讀越多,知識積累越多,理解能力越強。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自然地聯(lián)系上下文,即使字音讀得不對,只讀了不認識的字的一半,很多時候也能理解文章寫的是什么意思。
……
周老師:同學們的討論非常激烈。雖然觀點不同,但只要利于讀書,可以讀半邊,還是不可以讀半邊都不是問題。對于那時只有七歲的冰心來說,也許興趣才是最重要的。